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内核完全剖析 学习笔记 打字太累 截图 持续更新

2015-07-14 15:53 971 查看

1. linux0.11开机时间



#define MINUTE 60

#define HOUR (60*MINUTE)

#define DAY (24*HOUR)

#define YEAR (365*DAY)

/* interestingly, we assume leap-years */

static int month[12] = {

0,

DAY*(31),

DAY*(31+29),

DAY*(31+29+31),

DAY*(31+29+31+30),

DAY*(31+29+31+30+31),

DAY*(31+29+31+30+31+30),

DAY*(31+29+31+30+31+30+31),

DAY*(31+29+31+30+31+30+31+31),

DAY*(31+29+31+30+31+30+31+31+30),

DAY*(31+29+31+30+31+30+31+31+30+31),

DAY*(31+29+31+30+31+30+31+31+30+31+30)

};






2.结构体赋值



详情百度/article/2410475.html

3. 关于do_signal *(&eip) = sa_handler

(1)
http://www.oldlinux.org/oldlinux/viewthread.php?tid=14839&extra=page%3D2
*(&eip) = sa_handler 与 eip = sa_handler 有什么不一样?

网上有说 是因为 两个的类型不一样 一个long 一个 unsigned long ,感觉这不是原因。

应该是另一种说法 eip = sa_handler 这条语句可能导致 编译器进行优化 而栈中的值没有改变 , 应该是这样。
(2)





4.任务切换

ljmp tss段选择符这样的语句会造成任务切换,cpu自动保存当前任务tss内容,并恢复需要切换到的任务的tss内容,造成任务切换。任务1和任务2的描述内容与任务0类似。















5.写时复制

为了介于物理内存,在调用fork()生成新进程时,新进程与原进程会共享同一内存区。只有当其中一个进程进行写操作,系统才会为其另外分配内存页面。这就是写时复制的概念。













6.需求加载(load on demand)/需求分页(demand-paging)





7.指针的指针






8. I/O端口和寻址



SPARC为统一编址,ld,st指令访问


9. 接口访问控制





10. C程序编译和链接





11. volatile





12. 嵌入汇编



这里不同处理器用到的寄存器名字应该不一样吧。。。目前看到的资料都是对应x86的eax,ebx啥的。。。然而我要做的事sparc



13. 圆括号中的组合语句





14. 目标文件符号表和字符串部分





15. 连接程序预定义变量



ARINC 653项目遇到过。。。自己有定义了个end变量,值总是不对。。。原来是链接程序预定义的


16. 高尾端/低尾端

不过给我启发的是,在裘宗燕翻译的《程序设计实践》里,这对术语并没有翻译为“大端”和小端,而是“高尾端”和“低尾端”,这就好理解了:如果把一个数看成一个字符串,比如11223344看成"11223344",末尾是个'\0','11'到'44'个占用一个存储单元,那么它的尾端(低字节)很显然是44,前面的高还是低就表示尾端放在高地址还是低地址,它在内存中的放法非常直观,如下图:


X86小端,SPARC大端



内存地址空间







17. 分段机制





















18. 一致/非一致代码段

一致代码段:

简单理解,就是操作系统拿出来被共享的代码段,可以被低特权级的用户直接调用访问的代码.

通常这些共享代码,是"不访问"受保护的资源和某些类型异常处理。比如一些数学计算函数库,为纯粹的数学运算计算,被作为一致代码段.

一致代码段的限***用

1.特权级高的程序不允许访问特权级低的数据:核心态不允许调用用户态的数据.

2.特权级低的程序可以访问到特权级高的数据.但是特权级不会改变:用户态还是用户态.

非一致代码段:

为了避免低特权级的访问而被操作系统保护起来的系统代码.

非一致代码段的限***用

1.只允许同级间访问.

2.绝对禁止不同级访问:核心态不用用户态.用户态也不使用核心态.

通常低特权代码必须通过"门"来实现对高特权代码的访问和调用.

不同级别代码段之间转移规则,是通过CPL/RPL/DPL来校验.



19. sleep_on等待队列









20.定时器链表





21.信号



















22 . 块设备




















23. extern inline



-----------------------------------------------------------------------------------------------------2015-07-16---------------------------------------------------------------------------------------------------------------

24.硬盘读写







温彻斯特硬盘

1973年,IBM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硬盘IBM3340。这种硬盘拥有几个同轴的金属盘片,盘片上涂着磁性材料。它们和可以移动的磁头共同密封在一个盒子里面,磁头能从旋转的盘片上读出磁信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硬盘的祖先,IBM把它叫做温彻斯特硬盘。

个人电脑上的硬盘今年30岁了。当然,没有一块硬盘能如此长寿。早在1956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磁盘存储系统 IBM 305 RAMAC,这个只有5MB的存储设备却拥有50个24英寸的盘片。在那个时代,RAMAC是令人吃惊的计算机设备——就其笨拙程度而言,在今天毫无疑问也是令人吃惊的。

1973年,IBM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硬盘IBM3340。这种硬盘拥有几个同轴的金属盘片,盘片上涂着磁性材料。它们和可以移动的磁头共同密封在一个盒子里面,磁头能从旋转的盘片上读出磁信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是用的硬盘的祖先——IBM把它叫做温彻斯特(Winchester)硬盘,也称温盘。

“温彻斯特”这个名字还有个小小的来历;IBM3340拥有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而当时一种很有名的“温彻斯特来复枪”的口径和装药也恰好包含了两个数字“30”;于是这种硬盘的内部代号就被定为“温彻斯特”。


温彻斯特硬盘采用了一个了不起的技术:它的磁头并不与盘片接触;可以想象,如果要提高存取数据的速度,硬盘的盘片就应该越转越快。但是如果磁头与盘片接触,那么无论采用什么材料都不可能胜任这种工作。技术人员想到让磁头在盘片上方“飞行”,与盘片保持一个非常近的距离。这个想法是可行的,因为盘片高速旋转会产生流动的风,只要磁头的形状合适,它就能像飞机一样飞行。这样,盘片就能旋转的很快而不必担心摩擦造成的灾难。磁头被固定在一个能沿盘片径向运动的臂上。由于磁头相对盘片高速运动,并且二者距离很近,哪怕是一丁点灰尘也会造成磁盘的损坏。所以,盘片、磁头和驱动机构被密封在了一个盒子里。





25. 字符设备 (内容挺多,大量截图)





规范模式/非规范模式









控制台驱动程序











UART











26. MINIX文件系统 (内容好多,但是都有必要看一下。。。)

































































高速缓冲区

















buffer.c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