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黑马程序员------Java_IO关于缓冲区提高代码复用性

2015-07-02 00:25 926 查看
                                                                                  ------Java培训、Android培训、iOS培训、.Net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

Java_IO关于缓冲区提高代码复用性
拿FileInputStream来举例: 
class FileInputStream extends InputStream 

从顶级的InputStream开始 

InputStream 定义了3个read方法。 

Java代码 

1 read();  

2 read(byte[]);  

3 read(byte[],int off,int len);  

第二个read(byte[])其实就是read(b, 0, b.length) ,所以等同于第三个; 

第一个read()方法,api介绍如下: 

引用

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的下一个字节。返回 0 到 255 范围内的 int 字节值。如果因为已经到达流末尾而没有可用的字节,则返回值 -1。在输入数据可用、检测到流末尾或者抛出异常前,此方法一直
4000
阻塞。 
子类必须提供此方法的一个实现。

第三个read()方法,api介绍如下: 

引用

将输入流中最多 len 个数据字节读入 byte 数组。尝试读取 len 个字节,但读取的字节也可能小于该值。以整数形式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 
在输入数据可用、检测到流末尾或者抛出异常前,此方法一直阻塞。 

如果 len 为 0,则不读取任何字节并返回 0;否则,尝试读取至少一个字节。如果因为流位于文件末尾而没有可用的字节,则返回值 -1;否则,至少读取一个字节并将其存储在 b 中。 

将读取的第一个字节存储在元素 b[off] 中,下一个存储在 b[off+1] 中,依次类推。读取的字节数最多等于 len。设 k 为实际读取的字节数;这些字节将存储在 b[off] 到 b[off+k-1] 的元素中,不影响 b[off+k] 到 b[off+len-1] 的元素。 

在任何情况下,b[0] 到 b[off] 的元素以及 b[off+len] 到 b[b.length-1] 的元素都不会受到影响。 

类 InputStream 的 read(b, off, len) 方法重复调用方法 read()。如果第一次这样的调用导致 IOException,则从对 read(b, off, len) 方法的调用中返回该异常。如果对 read() 的任何后续调用导致 IOException,则捕获该异常并将其视为到达文件末尾;到达该点时读取的字节存储在 b 中,并返回发生异常之前读取的字节数。在已读取输入数据 len 的请求数量、检测到文件结束标记、抛出异常前,此方法的默认实现将一直阻塞。建议子类提供此方法更为有效的实现。

关于三段红字的注解: 
第一段:InputStream是所有输入流的顶级类,当然只定义,不实现,具体的由子类去实现,如AudioInputStream, ByteArrayIn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等。 
第二段:指明了InputStream的read(byte[],int off,int len)的实现方式,就是简单的调用read()方法而已,而read()方法是一次只读取一个字节,依然每次都要调用底层系统,所以InputStream的read(byte[],int off,int len)性能和直接调用read()一样,byte[]缓冲区在这是摆设。 
第三段:正是由于第二段所说,才建议子类提供性能更好的方式来覆盖read(byte[],int off,int len)方法。 

那InputStream的子类有哪些呢?看下API就知道了,这几只拿FileInputStream来说. 
下面是FileInputStream的部分源码: 

Java代码 

4 public native int read() throws IOException;  

5   

6 private native int readBytes(byte b[], int off, int len) throws IOException;  

7   

8 public int read(byte b[]) throws IOException {  

9 return readBytes(b, 0, b.length);  

10    }  

11   

12 public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 throws IOException {  

13 return readBytes(b, off, len);  

14    }  

这里两个read()方法都是用本地方法实现,因为FileInputStream是跟底层的操作系统交互的,没有比用本地方法来实现的性能更好,更容易的了。所以这里就采用了第三段里的建议,真正实现了缓存的功能,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实现的。 

那么既然FileInputStream已经实现了缓存来提高性能,那么BufferedInputStream又拿来干嘛? 
先看api介绍: 

引用

BufferedInputStream 为另一个输入流添加一些功能,即缓冲输入以及支持 mark 和 reset 方法的能力。在创建 BufferedInputStream 时,会创建一个内部缓冲区数组。在读取或跳过流中的字节时,可根据需要从包含的输入流再次填充该内部缓冲区,一次填充多个字节。mark 操作记录输入流中的某个点,reset 操作使得在从包含的输入流中获取新字节之前,再次读取自最后一次 mark 操作后读取的所有字节。

其实上面所说的“缓冲输入”并不是真正的像FileInputStream那样用本地方法来提高性能,而是指在这基础上,为了程序员操作方便,内部提供了一个缓冲区(byte[1024*8] buf),并装饰了FileInputStream类(构造BufferedInputStram时必须提供被装饰的InputStream就可看出)。 
当用FileInputStream的时候,read()是从底层读一个字节,read(byte[],int off,int len)则是一次性读取了len-off个字节,我们需提供一个byte[]来存放, 
而用BufferedInputStream的时候,其read()其实和read(byte[],int off,int len)一样,内部都是调用构造输入的FileInputStream的read(byte[],int off,int len)方法,将底层数据读入到byte[]里,而且byte[]不需要我们来提供,类本身定义了一个byte[] buf数组来存放这些数据,所以,如果使用BufferedInputStream我们的程序又不需要对byte[]数组操作的话,直接这样写就行了: 

Java代码 

15 FileInputStream fis=new FileInputStream("d:\\a.txt");  

16 BufferedInputStream bis=new BufferedInputStream(fis);  

17 int data=0;  

18 while((data=bis.read())!=-1){  

19     //......          

20 }  

这样虽然也是一次读一个字节,但不是每次都从底层读取数据,而是一次调用底层系统读取了最多buf.length个字节到buf数组中,然后从buf中一次读一个字节,减少了频繁调用底层接口的开销。 
等同于 

Java代码 

21 FileInputStream fis=new FileInputStream("d:\\a.txt");  

22 byte[] mybuff=new byte[1024];  

23 int count=0;  

24 while((count=fis.read(mybuff))!=-1){  

25      //......  

26 }  

如果是用BufferedInputStream的read(byte[],int off,int len)那缓冲区则由传入的byte[]来充当(虽然内部其实有时候还用到了buf,但表现出来的就是用传入的byte[]来缓冲)。 

讲了这么多,那如果要缓冲那该用FileInputStream还是BufferedInputStream呢?回到上面紫色的文字,BufferedInputStream主要不是提供buf,而是封装了缓冲和标记/回读的功能。如果你既不用到标记/回读功能,又不要操作中间的缓冲数组,那显而易见直接用FileInputStream的read(byte[],int off,int len)是效率最高的。 

最后说下为什么用缓冲性能就更好,因为应用程序可以将多个字节写入底层输出流中(native read(byte)),而不必针对每个字节写入都调用底层系统(native read())。OutputStream原理基本差不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java 黑马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