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修己

2015-06-15 12:02 148 查看
“居敬而行简,修己以安人”,两句话都是出自《论语》,前面写了两篇博客《居敬》与《行简》,今天准备说说《修已》。

故事:一位秀才,书念得不错,以圣人弟子自居。有一次走在街上,碰见一个疯子在大骂孔子,这还了得,敢骂我们祖师爷!秀才感到莫大的侮辱,于是冲上前去,与疯子扭打在一起,刚好前面可能下了点雨,两个人滚得一身泥打得不可开交。于是被送到县衙,县太爷升堂问案,问明了情况,传令,把秀才拉下去打二十大板!秀才不服啊,问:老爷你也是圣人弟子,也是读书人,我为了维护圣人的道统才修理他的,为什么打我?县太爷说,亏你还说得出自己是读书人,是圣人弟子,居然跟疯子滚在一起,不打你打谁!

这是县太爷替祖师爷传道,儒家弟子应该修己,先把自己修好了再说,而不是动不动就想修理别人。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也不管是宗教还是文化,任何一个成熟的智慧都有内向性的特点,都会注重自我的省察,没有向内的眼光,没有自省的勇气,就难以有成熟的智慧。儒家尤其是这样。

《论语》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儿考察自己,一是替人家做事儿是不是忠实,有没有尽心尽力?忠字在文字上是把中字摆在心的中间,是说对人对事无不尽心尽力的态度。二是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的话是不是全都做到了,三是老师教我的学问,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儿,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这就是儒家弟子对自我的要求,其实学问不是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道理明白了,智慧就提升了。

《大学》提出:要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就必须遵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律。其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夫,是智慧外化的过程。而前面的五项则是智慧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格物是对事物对人要有全面的了解,致知就是形成自己的认知,诚意是坚定信念,正心是端正态度,修身就是完善自我的智慧。

《大学》还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意思是说,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以修身为本,自己修不好,而想把社会治理好,这是不可能的。

儒学自春秋形成,汉代独尊,宋明改良以致于近代马一浮、梁漱溟等新儒家的兴起,无一不注意对自己的要求,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曾国藩是近代大儒,他的书房名为“求缺斋”意思就是不停地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改正它,完善自己的德行。《曾氏家书》云:才觉私意,便克去,此是大勇。这就是古人的修已功夫。

现代人,往往不习惯于检点自己的言行,不注意省察自己的内心,没有面对自己的勇气,也没有以天下为已任的担当。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呀!

一枚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只有眼光向内,苦练内功,学习、实践、总结、吸收,才能形成成熟的思想与智慧。只有不断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打开自己的心结,才能实现自我智慧的升华。

“居敬而行简,修己以安人”,不修己何以安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