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下Makefile的编写

2015-06-11 10:59 651 查看
在GCC编译中知道

编译流程:

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每个编译的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文件,对于C程序:

预处理 -> .i文件
(-E)

编译 -> .s文件
(-S)

汇编 -> .o文件 => .a文件 .so文件
(-c)

链接 -> 可执行文件

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依赖,即若想生成.o文件,那么需要.s、.i、.c文件。

那么 对于庞大的工程项目,比如内核源码中存在成千上万个源文件,那么编译的时候,如何实现自动化编译,即源头文件与头文件或者静、动态库之间找到彼此的依赖关系进行编译,最终生成目标文件。

大多数的Winodws的程序员不需要深入了解自动化编译流程,因为Windows的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已经做了相关的工作,比如VC,VB等。而Linux下没有这样的IDE,通常需要程序员做用脚本自行书写。

要做一个好的professional程序员,尤其是linux程序员,至少需要懂得设计该脚本 - Makefile。

Makfile是一种纯文本的编译脚本,在其中可以指定需要编译哪些文件,哪些先编译,哪些后编译,哪些需要重新编译,最终需要生成怎么样的应用程序。

make是一种命令,它用来解释Makefile脚本,并根据脚本中的指定内容,进行操作。

使用make命令执行Makefile文件。

在默认情况下,make会执行当前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若当前目录下找不到相关的Makefile文件,则会出现错误:

make: *** No targets specified and no makefile found. Stop.

Makefile文件的命名可以为“Makefile"或"makefile"。

如果使用非标准命名的makefile,必须用命令开关"-f" 或 “-file”。参数 “-f <name>” 或 “--file <mane>”告诉make 读入name 作为makefile文件。

Makefile带来的好处——“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另一个好处,某工程有10万个源文件,如果其中某一个源文件发生改变,不需要重新编译整个工程,但是我们生成应用程序前需要将所有的源文件生成.o文件。makefile会根据文件更新时间而判断,是否需要重新编译源文件成.o文件,在生成应用程序时,只需要将所有的.o文件做链接即可。

Makefile的简单练习

有三个源程序

#sample makefile script
CC=gcc
SRCS=fun1.c fun2.c main.c
EXEC=test

all:
$(CC) $(SRCS) -o $(EXEC)


编写完后,保存,在当前目录下执行make命令,生成可执行程序test。

当执行make的时候,make程序从当前目录读入makefile开始处理第一个非"."的规则,这称作缺省目标。

上述的makefile中,缺省目标是all,由于目标all缺少depend,所以这个规则中的命令会被直接执行。

在执行make的时候,也可以指定目标执行,如make clean,那么make会直接读入执行目标clean,跳过all。

若执行make all,那么与make 功能相同。

Makefile的组成

Makefile里主要包含了五种类型的语句:

显式规则、隐式规则、变量定义、文件指示、注释

注:Makefile中可以直接调用shell命令。

显式规则: 显式规则说明了如何生成一个或多的的目标文件。这是由Makefile 的书写者明显指出,要生成的文件,文件的依赖文件,生成的命令

隐式规则: 由于make有自动推导的功能,所以隐式的规则可以让程序员比较简略地书写Makefile,这是由make所支持,例如,makefile发现.o文件,程序就会自动去找.c文件,并编译成.o文件。

变量的定义: 在Makefile中可定义一系列的变量,变量一般都是字符串,当Makefile被执行时,其中的变量都会被扩展到相应的引用位置上

文件指示: 包括了三个部分。

在一个Makefile中引用另一个Makefile

根据某些情况指定执行Makefile中的有效部分

定义一个多行的命令。

注释: Makefile注释使用"#",若Makefile需要用到“#”,则需要做转义“\#”。

规则解释如何编译文件,make根据依赖关系执行产生或更新目标;规则也说明如何和何时执行动作。有的规则看起来很复杂,但都符合下述模式。

<target>:<depend>

command1

command2

……

target是一个目标文件,可以是可执行文件或.o文件,也可以是执行动作。

depend目标的依赖,目标若需要成立,必须有依赖。一个target可以拥有多个depend 。

command是make执行动作,一个目标依赖关系中可以包含多个命令,但是每个command不能是空格或者其它的字符,只可以一个制表符Tab键。

注:若target缺少depend ,那么command会直接被执行。

#makefile rule example
A:B		@echo "A"
B:C
@echo "B"
C:D
@echo "C"
D:
@echo "D"
G:
@echo "G"
分别执行make、make B、make G。 查看结果,并分析结果。

Makefile自动检测更新

工程若干个源文件中,某一个文件发生了改变,我们希望只重新编译被修改的那一个文件,其它的文件不重新编译。

make在执行时,会确认所有target是否都是最新的,若target的某一个depend的时间比target新,那么make会重新根据依赖关系来执行相应的命令。

#sample makefile script
CC=gcc
OBJS=fun1.o fun2.o main.o
EXEC=test

all:$(OBJS)
$(CC) $(OBJS) -o $(EXEC)
fun1.o:fun1.c
$(CC) -c fun1.c
fun2.o:fun2.c
$(CC) -c fun2.c
main.o:main.c
$(CC) -c main.c
clean:
rm -rf $(EXEC)
由于make有自动推导的功能,所以隐式的规则可以让程序员比较简略地书写Makefile。

make在解释Makefile时,若目标是.o文件,那么他会自动的去寻找相应的.c文件, 并隐式的进行编译。

如下:

使用隐式规则,目标的依赖为三个.o文件,fun1.o, fun2.o,main.o, make自动推导,找到相应.c文件生成找到.o文件。

#sample makefile script
CC=gcc
OBJS=fun1.o fun2.o main.o
EXEC=test

all:$(OBJS)
$(CC) $(OBJS) -o $(EXEC)
clean:
rm -rf $(EXEC)
Makefile的变量替换

在Makefile中通常指定需要编译的.c文件,我们可以将多个.c文件名保存在变量SRCS中,再定义另一个变量OBJS使其保存.o文件名。

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变量的替换方式,将SRCS中的".c"字符串替换成".o",赋值OBJS变量。

SRCS = fun1.c fun2.c main.c

OBJS = $(SRCS:.c=.o)

那么变量OBJS值为fun1.o fun2.o main.o

#sample makefile script
CC=gcc
SRCS=fun1.c fun2.c main.c
OBJS=(SRCS:.c=.o)

EXEC=test

all:$(OBJS)
$(CC) $(OBJS) -o $(EXEC)
clean:
rm -rf $(EXEC)
Makefile的变量追加

在定义一个变量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在变量后面加上新的值。追加的语法与C语言中复合运算的“+=”类似。

如:

CFLAGS = -Wall

CFLAGS += -O2

那么最终CFLAGS的值为 -Wall -O2

Makefile通用版本

# makefile example
CC=gcc
CFLAGS = -Wall -O2
CFLAGS += -I./  -L./
LFLAGS = -lpthread -lm

SRCS = fun1.c \
fun2.c \
main.c

OBJS=$(SRCS:.c=.o)

EXEC=test

all:$(OBJS)
$(CC) $(CFLAGS) $(OBJS) -o $(EXEC) $(LFLAGS)

clean:
rm -rf $(EXEC) $(OBJS)
常用通配符

wildcard : 扩展通配符

patsubst :替换通配符

notdir : 去除路径

一般我们可以使用“$(wildcard *.c)”来获取工作目录下的所有的.c文件列表

可以使用“$(patsubst %.c,%.o,$(wildcard *.c))”,首先使用“wildcard”函数获取工作目录下的.c文件列表;

之后将列表中所有文件名的后缀.c替换为.o。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在当前目录可生成的.o文件列表。

src=$(wildcard *.c ./sub/*.c)
dir=$(notdir $(src))
obj=$(patsubst %.c,%.o,$(dir) )
all:
@echo $(src)
@echo $(dir)
@echo $(obj)
@echo "end"
编译目录下所有的C文件

CC = gcc
LD = gcc
CFLAGS = -Wall -c  -I.
LDFLAGS = -lpthread
SRCS=$(wildcard *.c)
OBJS=$(patsubst %.c,%.o,$(SRCS))
TARGET = huzl_test
.PHONY: all clean
all: $(TARGET)
$(TARGET): $(OBJS)
$(LD) $(LDFLAGS) $^ -o $@
%o: %c
$(CC) $(CFLAGS) $< -o $@
clean:
@rm -f *.o $(TARGET)
“$<”和“$@”是自动化变量,“$<”表示规则中的第一个依赖文件,“$@”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文件

$^ 代表所有的依赖对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