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高性能网络编程1----accept建立连接

2015-05-29 15:11 736 查看
http://taohui.org.cn/tcpperf1.html 陶辉 taohui.org.cn

回到应用层,往往只需要调用类似于accept的API就可以建立TCP连接。建立连接的流程大家都了解--三次握手,它如何与accept交互呢?下面以一个不太精确却通俗易懂的图来说明之:



研究过backlog含义的朋友都很容易理解上图。这两个队列是内核实现的,当服务器绑定、监听了某个端口后,这个端口的SYN队列和ACCEPT队列就建立好了。客户端使用connect向服务器发起TCP连接,当图中1.1步骤客户端的SYN包到达了服务器后,内核会把这一信息放到SYN队列(即未完成握手队列)中,同时回一个SYN+ACK包给客户端。一段时间后,在较中2.1步骤中客户端再次发来了针对服务器SYN包的ACK网络分组时,内核会把连接从SYN队列中取出,再把这个连接放到ACCEPT队列(即已完成握手队列)中。而服务器在第3步调用accept时,其实就是直接从ACCEPT队列中取出已经建立成功的连接套接字而已。

现有我们可以来讨论应用层组件:为何有的应用服务器进程中,会单独使用1个线程,只调用accept方法来建立连接,例如tomcat;有的应用服务器进程中,却用1个线程做所有的事,包括accept获取新连接。

原因在于:首先,SYN队列和ACCEPT队列都不是无限长度的,它们的长度限制与调用listen监听某个地址端口时传递的backlog参数有关。既然队列长度是一个值,那么,队列会满吗?当然会,如果上图中第1步执行的速度大于第2步执行的速度,SYN队列就会不断增大直到队列满;如果第2步执行的速度远大于第3步执行的速度,ACCEPT队列同样会达到上限。第1、2步不是应用程序可控的,但第3步却是应用程序的行为,假设进程中调用accept获取新连接的代码段长期得不到执行,例如获取不到锁、IO阻塞等。

那么,这两个队列满了后,新的请求到达了又将发生什么?

若SYN队列满,则会直接丢弃请求,即新的SYN网络分组会被丢弃;如果ACCEPT队列满,则不会导致放弃连接,也不会把连接从SYN列队中移出,这会加剧SYN队列的增长alt。所以,对应用服务器来说,如果ACCEPT队列中有已经建立好的TCP连接,却没有及时的把它取出来,这样,一旦导致两个队列满了后,就会使客户端不能再建立新连接,引发严重问题。

所以,如TOMCAT等服务器会使用独立的线程,只做accept获取连接这一件事,以防止不能及时的去accept获取连接。

那么,为什么如Nginx等一些服务器,在一个线程内做accept的同时,还会做其他IO等操作呢?

这里就带出阻塞和非阻塞的概念。应用程序可以把listen时设置的套接字设为非阻塞模式(默认为阻塞模式),这两种模式会导致accept方法有不同的行为。对阻塞套接字,accept行为如下图:



这幅图中可以看到,阻塞套接字上使用accept,第一个阶段是等待ACCEPT队列不为空的阶段,它耗时不定,由客户端是否向自己发起了TCP请求而定,可能会耗时很长。 对非阻塞套接字,accept会有两种返回,如下图:



/article/6745940.html 可知,无论是阻塞还是非阻塞都是同步的,因为都要阻塞在从内核考到应用程序的过程上。

非阻塞套接字上的accept,不存在等待ACCEPT队列不为空的阶段,它要么返回成功并拿到建立好的连接,要么返回失败。

所以,企业级的服务器进程中,若某一线程既使用accept获取新连接,又继续在这个连接上读、写字符流,那么,这个连接对应的套接字通常要设为非阻塞。原因如上图,调用accept时不会长期占用所属线程的CPU时间片,使得线程能够及时的做其他工作。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