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暗时间 读书笔记

2015-01-24 19:01 183 查看
最近把刘未鹏的暗时间看了一遍,收获挺大的。于是把里面一些经典的话、书贴出来。经典的东西是需要经常体会体会的。

-------------------------------------------------------------------------------------------------


第一篇  暗时间


暗时间:

1.多思考 不要粗略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翻看过书

 看书并记住书中东西只是记忆,只有靠推理和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这部分推理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所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2.专注 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效率高 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但每次进入另一状态需要一定时间。

3.抗干扰 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经常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没做完 这样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隐藏的进行”。 在有干扰环境中看书时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

 


设计自己进度条

1.善于规划 对整个目标的几个重大步骤有清晰的界定,如果对每个步骤的耗时做出靠谱上的额估计,我们就不会对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时间赶到恐惧,就不会被这种不确定感压迫到过早退出。

2.不要过早的退出循环(过早退出了for 循环) 。 遇到困难时,不妨用一用互联网,用一群体的智慧,看别人怎么想怎么办,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尽是前人的脚印。

3.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早就不同的人生

  唐雅薇

  3.1  被批评自尊心受到打击算不上实质性的损失。

  3.2  你想不出能问什么并不代表就真的问不到重要的信息。

4.饿死在干草堆之间的驴子

  不能因为无法作出决定就推迟决定,这样时间悄悄流逝,而我们没有在任何一条路上积累。

5.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起码占90%.

  作为程序员如果没有查过WIkipedia,没有看过几本原版电子书,没有在国内外主要邮件列表里面提过问题吵过问题,没有用技术博客记录学习的独特体会,没有订阅技术牛人的博客,怎么好意思说身在这个行业呢?

 


如何有效的记忆和学习

学习新知识并将其存放于大脑中,最终目的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得起来去使用。

记忆机制:我们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 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触景生情就是根据当时环境线索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

好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1.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

2.创造回忆的机会

2.1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

2.2整理笔记

   2.2.1 巩固已经淡化的记忆

   2.2.2 重新审视只是的机会(初次对知识的认识是不全面,有偏颇的)

 

 

 

3.虚拟经历 抽象和推广—人类大脑最杰出的能力之一就是强大的归纳推理。

 


学习密度和专注力

1.我们学了10年的英语,其开口时间还不如在集训的7天内开口的时间长。学历密度非常低

2.专注来提高学习效率 

2.1 专注一件事情能让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

2.2潜意识进入一种专注状态。(比如睡觉中想出苯分子式)

3.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四代时间管理法则,要事第一(指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即长远积累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法则非常有效

     3.1 主动关注

     3.2 被动关注 不要回家就开始想“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完”,我们应该让这些不重要的事情来找我们自己(可以设置手机备忘录提醒)。即中断式被动关注。这样我们可以防止空转轮询浪费时间,从而把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利用在重要事情上。

 


学习习惯

 


学习和思考

1.Google & Wiki 学习某个东西首先用到的东西。

2.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在选择书籍时候做足功课是对我们自己的时间负责。

3.做读书笔记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了一下就能够极大地加深印象和理解,获得多少并不等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比如多跟多跟别人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4.让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用别的东西充满记忆,其他神经自然会被抑制)

5.学习一项新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

5.1 它的本质是什么

5.2 它的第一原则

5.3 它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6.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6.1 我的问题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

6.2 OK,到现在为止我学到了什么(提醒自己多做总结)

6.3 我怎么把知识讲给别人听(能否讲出来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方法)

6.4 设想讲给不认识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往往最本质的东西是最简单的解释)

 


时间和效率

1.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劲儿把万事开头难阶段熬过去(新知识暴涨阶段)。

2.最重要的事情要营造大的时间块来完成。(零碎的时间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和联系)

3.善于利用小块时间

4.重视知识的本质

5.重视提前积累强大的力量(做好计划)

一段时间被一个主题充斥(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对心里学与思维的关注)。

6.抬起头来

人的思维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时不时抬起头来问一问它有什么价值,是不是你希望做的。仅仅兴趣是不够的,人会对很多次要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一头扎进去浪费好多时间。

7.总结最近得到的新知识

最近学到的东西总是会在这段时间内一直在脑子里打转,一有空隙就会蹦出来(比如吃饭走路)所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8.有时间?看本书吧。

(传统的)阅读和思考永远优与所谓的在互联网上汲取的新知识。后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价值。

9.确定简要的阅读计划 

对有价值的书,先总览一下,决定阅读顺序(哪些章节可以先阅读)。并抽时间总结建立知识结构,抽取其本质。

10.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

11.好资料是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分析 推理,最后发现目前使用的方法),坏资料就将方法细节。

12.习惯的养成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评判一个信念的标准时satisfying。习惯的更改:一日三省,加上一些认知技巧。

 


知识结构

1.本质知识和非本质知识

1.1.本质知识 提前深入掌握

1.2.非本质知识 RTM(Read the manual)

1.3.我们要了解那些重要思想而不是技术细节。《Computer System: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第二篇  思维改变生活

 


逃出你的肖申克(一) —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1.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1.1.亲身经历带来的情绪反应比听别人说带来的情绪反应要强烈得多。

1.2.别人的故事也许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你自己亲身经历了也许完全又是另一种想法了。

1.3.别人只是告诉你how to,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撞南墙了才肯死心。

1.4.我们面临抉择时有两个声音在争吵—理性大脑告诉你应该这么做,但是原始的直觉却大喊应该那么做。

1.5.我们需要用理性的声音去说服内心的原始人。

2.不需要亲身经历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2.1尽量去让我们大脑中假想的角色去经历虚拟失败,从而避免在现实中去碰一鼻子灰。

 

 

 


逃出你的肖申克(二)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从视觉错觉到偏见

1.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总有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

结婚故事:老丈人并不是想要从南方家捞什么钱,只不过就是认为按照自家风俗这些是必须的,否则女儿嫁的太不风光了。仅此而已。

2.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误解是由于对别人的意图的误读而导致的呢?

2.1把想不出可能当做没有其他可能(深圳火车站买票时,一看到“无票”两字时我本能的反应以为是票卖光了,其实动车没有站票,座位票还有很多,并且15分钟一趟车)

2.2我们太可能因为受到知识的局限性而对事物的看法产生无法消除的偏见,有时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吗,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

2.3 我们的记忆不会像电脑那样忠实提取,而是在记录和提取的时候都是相当程度上“构建性”的,而构建“素材”则是我们之前生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逃出你的肖申克(三) — 遇见二十万年前的自己

1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我们用远古的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

我们常常哀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别人作斗争,而是何自己作斗争。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 — 理智与情感

1.如果有人问你,你最好的朋友叫什么名字?一瞬间,他/她的名字便会“蹦人”你的脑海,毫不费力,你脱口而出。可是问你,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你的答案无非只能是:“很简单,我记得啊”。

我们的意识就像一个等着老师给出答案的小学生,只能眼巴巴地在那等着,至于老师是怎么想出答案的,老师不告诉你。

2.习惯之所以难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能够改变既有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书写时为了更好的思考

 

当我书写时,新的东西不停地冒出来。

当我求解每个问题时  把每个步骤写下来 不仅有助于以后的回忆 也有助于平时思考 更可以发现没有想到的问题 

比如 (1)写毕业论文时编写matlab 程序 当时想好了 但写着写着就发现新的问题。

 (2)比如学习一门新语言matlab 时,当时很害怕,怕学不会。其实只要敢于写 敢于动手 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顺便就解决问题。不要想着拿着matlab 书看一遍再编程,这样学得很慢更可能还学得用不上(如果是对于方法本质 理论方面的书可能以后还有用,但这些工具书语法书当时不用的话几乎很容易忘,对这样的知识最好就是现学现用)。

1.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2.书写时对思维的缓存

能够用笔缓存思考的中间结果正是人类理性之光能够走得如此之远的最重要条件。

作者每写一篇博客在开始之前,大纲和简记只占最终成文内容的一半,而另一半(更重要的一部分)确实在写的时候冒出来的。

3.书写是更好的与自己对话

在书写的时候,不停地浏览字笔端流出的信息,一行文字被记录下来后,你就不需要再将其费力的保存在大脑临时记忆中。你就有空出来的思维精力用于反思你自己的观点。试想,如果只用脑不用笔很难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对一个问题进行反思。

4.有时候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当你书写时把脑中不成熟、模糊的想法,用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你会因为用了某个特定的词语从而想到了另一个词语,你写着写着就像词语本身有灵性一样,将其他的词语都带出来了。有时候,这种效应会导致书写变成一场文字游戏,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时候也是有益于拓宽或启发思维的。

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他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为什么从现在开始写博客

用博客记录有价值的思考能够记录许多有价值的思考。这里碎碎念不算思考,心情琐事不算思考,唠唠叨叨不算思考,没话找话不算思考。

至于写博客好处可以列为一下几点:

1.可以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书写时为了更好的思考。

3.“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说清楚,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我们觉得它是对的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当我们写博客到大脑中翻箱倒柜时,能够深入反思纠正一直以来潜在的前提假设。

有时觉得某个说法有问题,说不出为什么,则肯定是我们偷换了概念,引入了一个潜在假设,如果我们深入进行反思就入会任由这些潜意思左右你的思维。

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最强大的反思途径。反思你的知识体系,大厦根基如何堆砌起来的。

4.讨论是最佳的反思

 


我不想与我不能

人都有一种自利归因倾向,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做好都怪XXX,相反如果做得很漂亮那多亏我的努力。

 

 


什么是你的不可替代和核心竞争力

1.专业领域技能。

2.跨领域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能力。

3.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就是持续学习和思考新知识。

4.性格要素。专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的能力,改进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谦卑

 


第三章  跟波利亚学解题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从真实的历史角度去讲授数学,也是数学教学法的最佳方法。


波利亚解题中的经典方法:

1.时刻不忘未知量

2.用特例启发思考

特例隐藏了一般问题的内部本质结构。

3.反过来推导

倒推法充分利用了题目中隐含的信息—结论。借助结论中蕴含的知识,我们便可以更为“智能地”搜索解空间。

4.试错

5.调整题目的条件

6.求解一个类似的题目

7.列出所有可能跟问题有关的定理或性质

8.考察反面,考察其他所有情况

9.将问题泛化,并求解这个泛化后的问题

10.意识孵化法   把问题装在脑子里。

11.烫手山芋法  求助于google ,你的问题别人肯定解决了

陶哲轩《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中译名《解决.成长.快乐—陶哲轩教你学数学》

 


联想的法则

金出武雄《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知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运用它迅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却也思维的桎酷。

如何在获取知识优势的同时,防止被知识束缚住是一门技术,这门技术的钥匙就是抽象。以“砖头”的用途为例(通过砖头各种属性展开),测试人的发散性思维,想到的用途越多,思维定势就越小。

锤子和钉子

做事不能走极端,要么全写注释,要么不写注释,都是不对的。我只在我认为要小心的地方,或者我自己都觉得难理解懂的地方我才写注释。

只提供一个函数就能解决问题,代码接口要简洁。实用简洁才是王道,不要整的花里胡哨、太高端,让使用者难以上手工具、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同的问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工具与技术。杀鸡不用宰牛刀,就是这个道理。

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人倾向于在既有的框架下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觉察到框架约束的存在。

不要觉得不用设计模式就不够好不够强大,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完成任务才是王道。

学习编程重在学习基本的概念和素养(比如类、继承、虚函数、模版......),这是长期稳定不变的东西。投入精力学习特定的细节,学习得越细,就越是容易淘汰。

脱离语言思考,使用语言实现。

Think out of the box.

 


知其所以然

1.内隐化

我们察觉不到思维的作用,却在幕后实实在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轨迹。要将思维内隐化,需要不断练习。

2.跨情境运用 不同的环境线索,你大脑中激发的记忆也不一样,解决数学题要时刻“注意未知数”却不一定能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刻都能“注意你的未知数”《你的灯亮着吗?》整本书的价值便在于此。

3.对问题更多的记忆提取线索

知道了算法怎么被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我们就一下拥有了大量的记忆提取线索:对算法发现中的任何一个关键步骤(尤其是本质)的回忆都能够使我们能够自己动手推导出剩余的内容。

4.包含了多得多的知识

算法诞生过程中思路往往包含了比实际算法更本质得多的知识。

5.重在分析推理,而不是联想

6.寻找改算法的原始出处

7.原始出处其实也未必就推心置腹的和你讲得那么到位。网上牛人讲得未必就比经典教材差。

8.不仅学习别人的思路,整理自己的思路也是极其重要的。 看到牛人解决了一个算法,想想自己遇到怎么解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作者提到的书:

    1.《专注力》 2个小时

    2.《The Social Animal》 几天

    3.《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非常喜欢

    4.《如何跟时间做朋友》 李笑来

    5.《影响力》作者的启蒙书

    6.《Smart and Gets Things Done》 Joel  Spolsky

    7.《Psychology of Problem Solving》

    8.《Mistake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9.《你的灯亮着吗?》

    10.《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11.《别做正常的傻瓜》

   12.《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3.《数学与猜想》

   14.《Ask the Right Questions》

   15.波利亚 《How to solve it》

   16.陶哲轩 《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

   17.阿朱 《走出软件作坊:代码那些事儿》

 

   书中提到的比较有名的博客:李笑来 罗永浩 Keso

--------------------------------------------------------------------------------------------------------------------------------

里面说的东西很能够引起我们共鸣,对于我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很有帮助。

最主要的还是要我们平时多思考、多反思。思考怎么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怎么才能提高时间利用率,怎么才能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了......

—思考能力决定命运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971e3a010121hd.html

参考:http://blog.me115.com/2014/09/749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86276/?id=&session=

http://chenzhou123520.iteye.com/blog/1591185

http://blog.freepanda.me/archive/2012/08/05/read-darktime/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