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融合

2014-12-15 10:58 141 查看
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融合 生活化教学是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鲜名词。百度上对生活化教学有这样一番解释,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信息技术课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顺应生产生活的要求,而逐诞生的一门学科,所以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课,教授学生生活化的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众所周知,技能的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和乏味的,这是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而生活化教学的引入恰恰是改变这一现状很好的途径。如何将生活与信息技术课堂有机融合,我经过了一段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融合。一、兴趣入手,让课堂导入生活化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生活化”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共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活环境导入、社会热点导入、生活需求导入都可以有效的将生活与课堂联系在一起。二、举一反三,让拓展应用生活化所谓课堂拓展就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活化延伸。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学即生活”。教学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与生活进行类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工作最基本的技能,是为生活服务的。我认为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还应该通过生活化的拓展,告诉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生活中的基本常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三、活用教材,让教学任务生活化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教学普遍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材中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任务,但有些任务并不一定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或有些任务学生感觉兴趣不高,与时代脱节。因此,我们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细心观察,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细节,巧妙地设计或改动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以具有生活特点的任务作为探究的主题,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四、情境贯穿,让教学情境生活化杜威曾经说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方案,通过比较寻求最佳方案。最佳的教学情境,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将本课知识点串联成线,为学生理清学习脉络、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五、改变枯燥,让课堂练习生活化课堂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对于信息技术来说,机械性的练习,往往比较枯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根本就是一种生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来源生活经验的练习才会改变枯燥的机械操作,让学生更有兴趣的进行实践,从而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课堂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共通性,信息技术课堂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二者相辅相成。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总之,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只有我们更加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让信息技术课堂回归生活大舞台,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根本目的,让知识的种子在生活的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