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R语言layout函数学习笔记

2014-11-15 22:23 302 查看
转载地址:http://wangqian-bio.blog.163.com/blog/static/416609212012521114111142/

今天学习了R的layout()函数。该函数的一般形式为layout(mat)。对照英文的R文档,这个mat看了好些晨光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它是否这样说的:
    

mat: 

a matrix object specifying the location of the next N figures on the output device.  Each value in the matrix must be or a positive integer.  If N is the largest positive integer in the matrix, then the integers {1, ..., N-1} must also appear at least once
in the matrix.

主要是对这个the next N figures不明白。经过一番google终于搞清楚了。mat元素的数量决定了一个output device被等分成几份,为了方便我把一份叫做一个格子。这样mat内的每个元素根据他们的行列序号对应一个格子。而元素本身的值代表它属于第几个figure。举例来看。layout(matrix(c(1,2,3,0,2,3,0,0,3),nr=3)) matrix有9个元素,具有这样的形式:

       [,1] [,2] [,3]
[1,]    1    0    0
[2,]    2    2    0
[3,]    3    3    3

把这个矩阵传入layout函数,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output device



 

如此,figure1占据了左上角的一个格子,第二行的前两个格子属于figure2,figure3占满最下一行的三个格子。为了醒目,figure1,2,3分别标记了黄绿红颜色。在输出figure时,会按照先后顺序,将figure绘制在与其顺序相同的区域内。在我的这个例子内,就是按照黄色区域,绿色区域,红色区域的顺序。当然你可以通过更改matrix,使得各个figure按照你需要出现在不同区域,不一定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传统顺序。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R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