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如何当一个好的面试官

2014-10-30 12:39 155 查看
这个节目的许多嘉宾许多是刚尝到成功滋味的私企老板,希望借助这个综艺节目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但其高高在上的态度,让人掉下巴的问题和对应试者回答拙劣的评论让我每次都会看得一肚子气。我见过嘉宾赤裸裸歧视女性的言论、明目张胆的打听家庭背景、大张旗鼓地讨论应试者的残疾、遇到不懂的专业知识不仅要装懂还要曲解应试者的答案等等。更让我气愤的是,遇到这种明显违反基本面试规则的嘉宾,节目的主持人不仅不出面干预,还会为了收市率而附和,让我想起了以前那句“资本家走狗”的说法,给全国的企业管理人员树立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

回到题主的问题。

做一个好面试官第一原则:尊重。面试之前都会筛选简历,简历上完全不附和工作要求的人就不必浪费彼此时间了。既然给了对方面试的机会,就要尊重彼此的时间。应试者的时间是宝贵的,面试官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宝贵。所以不附和条件的简历就不要浪费时间安排面试了。

做一个好面试官第二个原则:不要好奇应试者的私人生活。种族背景、家庭背景、是否单身、生育计划等等都是大禁忌。不要对应试者的私人生活进行任何的假设,有些女性面试官面对女性应试者时会有“同为女人”之感,会忍不住谈到这些问题,这也是要避免的。有些应试者会主动提及这些问题,正确的态度因该是“左耳进、右耳出”。

做一个好面试官第三个原则:做好准备。作为“伯乐”的面试官,最郁闷的不是遇到一匹劣马,而是遇到一匹千里马,却拱手让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好的面试官应该分析千里马的心理需求,一个小时的面试能在考察千里马能力的同时,也为团队树立良好的形象。作为一匹千里马,最希望遇到的是懂我信我的好老板。所以面试官在面试前之前最好充分阅读其简历,如果简历遇到不熟悉的领域最好能积极查阅资料准备问题。另外,技术类面试里许多人喜欢问脑筋急转弯问题,我对此嗤之以鼻。除了校园招聘脑筋急转弯有意义以外,问有工作经验的人脑筋急转弯,常常意味着这个面试官本人在本作上的有局限性。而非技术岗位的招聘过程里,面试不应该是重要环节。因为这些岗位成功的秘诀不是知识和技术,而是很难通过面试去反映的经验和性格。

做一个好面试官第四个原则:中肯回馈,帮助对方长进。 鱼不能飞天,鸟不会潜水。技术面试时常会遇到完全不合拍的应试者。那也很可能是因为应试者的能力和这个岗位不匹配而已。我有一次被猎头忽悠去应试一个对冲基金。去了以后才发现对方的主要策略是宏观策略,跟我的高频量化知识完全没关系。面试官也很快发现我宏观知识极度缺乏并很快终止了面试。他误以为我想要转作宏观策略,于是很中肯地建议我看一些书作为基础知识的补充,并鼓励我在现在策略里多试验加入宏观的成分积累经验。我对他印象深刻,之后也开始慢慢关注宏观经济,长进了许多。两年后,这位当年的面试官来应试瑞银的外汇组,而我是他的面试官之一。

---------- 神出鬼没的分割线 ----------

@董沐 在评论里提醒了我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差点忘了。面试的目是让应试人展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性格。这个很重要。我当年去Tower的时候遇到一个看上去很聪明的面试官,上来问我一大堆脑筋急转弯。我答了两个以后第三个实在是没转过弯,他便洋洋得意地告诉我这个题目的答案并终止了面试。全程没有讨论过一个系统设计、模型设计、策略设计或者维持流动性提供商等实际的行业问题。后来我跟他们组的头聊的时候我问了问,果然他是刚入行六个月的新人。

之后我面试的时候都喜欢在技术题开始之前对应试人说一句:我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难倒你,而是为了在你的答案中寻找你的潜力。所以即便是你完全答不出来也完全没关系,只要这些题里有一个我们能深谈就好。

---------- 神出鬼没的分割线 ----------

很感谢大家的赞同和评论,一方面欣喜大家对于第二条的认识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惊叹提及争议义性节目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反响。

回头看自己的回答,发现其实有点文不对题。题主的问题更偏向毕业生面试,而且也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何判断毕业生是否对于这个行业有兴趣。这两点我觉得需要单出来说说。

毕业生面试通常包含技术面试和行为面试。行为面试各大机构的人力资源已经研究很透彻了,主要思想是把一群毕业生放在一起,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协同合作解决一个问题。通常都能够淘汰一群自以为是的家伙。技术面试就比较难了。除了我在

面试 Quant 时你都有哪些好的面试题来衡量候选人的水平? - 梅腾天的回答

提到的追问简历,对于知识的深入提问以外,脑筋急转弯其实是面试毕业生的好工具。因为毕业生缺乏工作中的问题有太多基础背景知识,如果涉及工作的问题会让他们无所适从,不能充分发挥。但脑筋急转弯的最大问题就是题库满天飞。我个人的做法是拿到一道题后进一步发散。比如对于经典的那个12个球找重量不一样的问题,我问完之后通常会继续问,如果有N个球怎么办。

如何判断毕业生对行业是否有兴趣。有些人喜欢用是否从事了实习来作判断,我觉得这个其实并不准确。判断这个其实并不难,就追问毕业生是否请教过同行前辈这个行业的好处和挑战。比如很多人觉得量化交易行业工作时间不长收入还不错,但却不知道每天抠数据找灵感的辛苦,晚上程序自动交易时候因为紧张无法睡眠的痛苦,还有模型因为竞争不再赚钱后的职业压力。只有充分明白这些还愿意入行,才能算是对真个行业有兴趣。

当然,毕业生其实有像样职业规划的人很少。入行以后是否喜欢自己的职业很大程度决定于他的老板怎么培养。所以如果你发现你招来的毕业生很快都失去兴趣离开了,应当自我反省你带新人的方法能否改进。

暂时就不充到这里吧。

希望我这些经验对大家有帮助。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