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区别,联系与物理意义

2014-10-30 10:31 295 查看
磁感应强度
B
与磁场强度
H
的区别,联系与物理意义

从前学普物的时候,提到了磁感应强度
B
与磁场强度
H
这两个概念。因为一直疏于思考,
没有仔细想过两者的异同。教材里说,
H
是人为引入的定义,没有物理意义,也没有多想,
全盘接受。至于教材提到的关于
H

B
谁更基本的争论,我只记住了这个事实,并没有想
为什么,很是惭愧,
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称呼它们。过去的一年里,
逐渐理解固体里的故
事,现在回想起来,才理顺清楚它们的意义。

简言之,
H
是外场,
B
总场,它们单位不同仅仅是由于来源不同:前者通过电流的磁效应得
到,
后者通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定义。
B

H
更加基本,
是由于电流本身就是带电粒
子的运动产生,所以粒子模型比电流模型更加基本。

想我们处于
19
世纪,暂时只知道磁场是由磁铁产生,也知道牛顿力学,但尚不知道怎么物
理上定义

磁场

的大小。

1.H
来源于
Ampere
定律。
Ampere
通做电流做实验,发现长直导线外,到导线距离相等的
点,

磁场

大小相同;距离不同的点,

磁场

强度随着距离成反比。这里所谓的

磁场

大小
是通过小磁针扭转力矩等力学方式得到的。这样,通过力学测量和已有的电流强度的定义,
即可定义一个物理量
H
,满足
2*pi*R*H=I
。推广后就是
Ampere
环路定律。

此时无需真空磁导率
μ0
,因为只要知道电流
I
就能定义
H
这个物理量。

2.B
来源于带电粒子的受力。对于一定速度的粒子,加上
H
磁场,通过轨道测量以及牛顿力
学,你可以测出粒子受的力。你发现受的力和电荷数
q
以及速度成正比,也和
H
成正比,
但是力
F
并不直接等于
qvH
,而是还差一个因子:
F=A*q*v

H

A
只是个待定因子,暂未
赋予物理意义。

3.
磁导率如何引入。这样,
H
是电流外加给的磁场,通过粒子受力,直接定义一个粒子感受
到的磁场,
叫它
B

为了使得
F= qv

B
成立。
即,
外施
H
场,
粒子运动感受到的却是
B
场,
这就可以定义磁导率
miu =B/H




即比例的意思。磁导率,就是粒子运动(受力)与外
界磁的比例,描述前者随着后者的响应。磁导率大,那么同样大的外加磁场
H
使得粒子受
力的响应(如偏转)也越大;磁导率如果为零(不导磁),那么多大的磁场也不会使得粒子
有偏转等力学反应,
磁导率如果近乎无限大,
你只要加一丁点外磁场
H

粒子就已经偏转的
不亦乐乎。

磁导率
=
粒子的响应
/
外加的场。这个式子有着深刻背景,正是理论物理里线性响应理论的
雏形。此外,粒子处于真空中的时候,这个
miu
是一个与任何物理量都无关的常数,这正
是真空磁导率。

4.
小结。
H

B
单位的不同,仅仅是由于最开始研究力学用的单位,和开始研究电荷、电流
的单位完全独立,
导致的一种单位换算。
H

I
得来,
B

F
得来,
所以看到的是


H”



B”
的关系。实际过程还要复杂些,因为先研究的是电场的情形,然后导出了磁场下的情况,
所以我们看到的
μ0
是个漂亮的严格值,而真空介电常数,另一种线性响应确实是一个长长
的实验数字。

5.
方便的高斯制。既然知道了
B

H
单位不同只是由于电流和牛顿力学导致的,现在为了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简化,
将二者化为相同单位:
B=H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电磁学里更常用的高斯单位制。
如果
需要换算,随时添加磁导率即可。

6.
磁化。刚才只考虑单粒子对于磁场的响应。进一步研究介质对于磁场的响应,从石墨烯,
到金属玻璃。逻辑如下:

现在通过电流
I
,把磁场
H
加到某种材料当中,在材料中的某个带电粒子受到磁场的响应,
当然是与这个点的总磁场有关。外加场
H
穿进材料后,材料受
H
影响产生了一些附加场,
在该点处的磁场不再是
H
了。
受外界磁场影响使得材料里也有内部额外磁场的过程,
叫它




。我们希望一件事物更加具体,就说把它具体化,同样,希望一块材料里面有更多额外
磁场,就说把它

磁化



7.
磁化率。我们把产生的额外磁场大小叫做
M
。与磁导率一样,为了研究这个额外的感生磁

M
与外加场
H
的关系,我们定义磁化率
χ=M/H.
磁化率大,说明同样大的外磁场,能产
生更多的内在额外磁场;磁化率为很小,说即使外加磁场很大,里面的材料也

懒得理它


只有微弱的响应。
这里要注意两

点。
这是你不难发现,
这样定义的磁化率也是线性响应
(输
出正比于输入)的过程。此外,磁化率可正可负。所谓正磁化率
χ>0
,就是说产生的内部磁

M
方向与外加磁场
H
相同(由自旋导致的
Pauli
顺磁);负磁化率
χ<0
,就是材料内部
由于
H
产生的额外磁场
M
和外场
H
方向相反(由轨道导致的
Landau
抗磁)。对于自由电
子气,
Pauli
顺磁是
Landau
抗磁的三倍,这样看来,所有材料都该是顺磁。实际上,由于
介质中的电子的轨道运动的惯性质量是有效质量,
从而抗磁材料也得以存在。
如果是第一类
超导体,它所谓的完全抗磁性,就是说外加场
H
,总有感生的内场
M
,把外场抵消,使得超
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直观看来好像磁场穿不进来一样。

这样,总场
B
在某点的值,应该是该处的外场值
H
,与
H
的感生下介质产生的额外场
M

该点的值的和。写成
B(r)=H(r)+M(r)


r
表示空间处某一点。实际上,如果使用高斯单位
制,由于需要考虑了麦克斯韦方程电和磁的对称性,以及球面的立体角,式子是
B(r)=H(r)+4πM(r)

SI
制下则是
B=μ0[H(r)+M(r)].
如果要进一步考虑场的传递有限速度以
及由此导致的非定域性,式子还要复杂些,但无外乎时空的积分罢了。

8.H

B
名称的起源。这个式子的正确解释是:总磁场等于外加磁场和感生的磁场(就叫它
磁化)的矢量和。既然
B
表示总场,它已经考虑了感应产生的磁化
M
,就叫做
B
为磁感应
强度;
H
来源于外场,就叫它磁场强度;
M

H
通过磁化过程感生的,就叫它磁化强度。
注意这个式子是普遍的。在线性响应的额外前提下,我们有
M=χH
成立。

这样,
H
表示电流产生的外场(物理实验上,能够精密控制磁场的就是电流,所以电流产
生的外场就简称为外场),
B
表示总场。它们都有物理意义。物理学家之所以争吵哪个物理
量更加基本,
也在于此。
因为电流和电荷受力,
分别产生了
H

B
,那么谁更加基本的确是
个问题。
后来电流的微观机制发现,
原来电流本质也是载荷受力产生的漂移
(注意这里是受
电场力)。因此受力图像里的
B
就比电流得来的
H
更加基本了。无论如何,
H
已经被赋予
了意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