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浅析UML之用例图

2014-07-27 20:11 176 查看
用例图是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so,一般情况下去,用例图是UML要绘制的第一个图或者第二个图。对我来说,用例图就是系统的功能图,有多少个功能就画多少个功能在上面,在让画出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了解的比较浅吧。

(一)概念:

(1),定义

用例图,描述用户的需求,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执行者,强调谁在用系统,系统为执行者完成那些功能。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功能之间的描述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六个元素(一参一用四关系)(不展开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参考其他的博客。)

主要是参与者(Actor),用例(Uase Case),关联关系(Association),包含关系(Include),扩展关系(Extend),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简单的来讲:

1,参与者:

可以是为三类:一类:真实的人,即用户;二类:其他的系统;三类:进程。

2,用例:

就是功能。明确一点就是外部可见的系统功能单元,这些功能有系统单元所提供,并通过一系列系统单元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交换的消息所表达。不过我就只用把一些我认为的功能画出来的,没有注意到是不是外部可见的功能。

3,关联:

描述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一般只要有联系的就可以添加联系功能。比起其他的关系,关联关系是很好确认的。

4,包含:

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个用例可以简单地包含其他用例具有的行为,并把他所包含的用例行为作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5,扩展:

可以理解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起来的功能。一般都是把新的功能,新的行为插入已有用例中的方法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种关系。

6,泛化:

一种反向的继承,通常我们所说的继承是父类被子类继承。而在这里泛化应该说为父类泛化为子类,一个用例可以被特别例举为一个或多个子用例,泛化和继承都是从子用例指向父用例表示。

(二)建模技术
1,对语境建模
存在与系统内部的事物的任务是完成系统外部事物所期望的系统行为,存在系统外部并与其进行交互的事物构成了系统的语境,即系统存在的环境。
方法:
(1)找到系统外部的参与者。
(2)将类似的参与者组织成泛化、特殊化的结构层次。
(3)为每一个参与者提供一个构造型。
(4)将参与者放入到用例图中,并说明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通信路径。

2,对需求建模
需求分析做要做的工作是获取系统的需求,归纳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是最终的软件产品最大限度的贴近用户的要求。
方法:
(1)识别系统外部的参与者来建立系统的语境
(2)考虑每一个参与者期望的行为或需求系统提供的行为。
(3)把公共的行为命名为用例
(4)确定提供者用例和扩展用例
(5)对用例和参与者,关系进行建模。

(三)实例

1,确定系统设计总体信息。
机房收费系统总要是工作人员对学生上机和下机行为,查询功能,汇总等功能进行了管理。
2,确定系统的参与者(主要借鉴系统分析说明书)
学生,工作人员(一般用户,操作者,管理者),系统维护者。
3,确定系统用例
主要从参与者开始分析他们的功能。
(1)学生的用例
(2)一般用户,操作者,管理者的用例,也可以把维护者的用例列举出来。



4,找关系
如图:(图片有错,不提供参考)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