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给儿子的一封信-1

2014-04-20 09:19 197 查看
亲爱的儿子,我希望你能看到这封信。爸爸今年25岁零3个月,在年长的人看来,还是一个毛头小伙。我其实也没有把握你一定是个男孩,或者我有子嗣。无论如何,我希望你能在18岁,或者到了一个懂事的年龄,一个真实的认真思考人生的年龄,看看爸爸这个时候写的东西。爸爸现在很有可能还没有认识你妈妈,或者认识了,无论怎么样,我希望你能看看同年龄的爸爸面对的和思考的事情。

关于独立思想,思考能力,这个时代

今天是2014年4月19日下午3点,美国东部时间。网络技术的先进已经让我物质上在美国,但实际上生活在中国的网络之中。所以,追逐着出国浪潮的中国青年们大概也要思考下是否有必要来美国过中国的虚拟生活。说点正题,关于独立思想,我有点迷惑。“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已经被知识分子奉为基本常识。但是这句话本身时候就钳制人的思想呢?我们是否也成了“自由独立”奴隶了呢?我看来,这个时代信息爆炸。每个人说出来的话大部分都是听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那些人或是权威,你所欣赏喜爱的人。或者是你圈子里的基本“共识”,比如你常年生活在基督徒中间,自然会默认上帝是存在的并创造天地(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的哲学问题),世界终结于新耶路撒冷(解决了我们去哪里的哲学问题)。那你常年和佛学人士来往,自然会接受“无常”,“涅槃”,“轮回往生”的种种。那基督徒会笑话佛教徒,人口爆炸,要是轮回成立,从1亿到70亿,多出来的人都是猪变得?那佛教徒也会不屑于终极审判的问题,最少会怀疑亚当以前的地球真的是一无所有吗?那些化石都是哪里来的?爸爸说的废话有点多,爸爸的意思是独立思考能力不容易获得。既要筛选知识,又要有很好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种种)。这两年流行“大数据”,起源于哈佛商业评论HBR的一篇预测未来“数据科学家”成为最sexy工作的文章。其实大部分数据科学家,就是统计学家包装而成。很是概念的炒作。爸爸在这方面也被迷惑过,自己建立了个博客,也是数据科学家。还参加了许多的meetup groups,发现里面草包居多,我也是其中一个草包。这种对于概念的炒作,科技界和其他行业都很多。我希望你遇到这个时代的潮流,能静下心来,不要被别人的言论和行为所裹挟。

再强调一下,独立思考能力真的不容易。你又不能完全依赖数理统计(大数据,金融上的数学量化模型种种),又要有很好很靠谱的思维能力,真正能根据已知有用的信息推测分析出某种严密的结论。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为了所谓独立思考而标新立异,你的结论可以,而且往往是和主流的结论一致,但并不能否认你是独立思考的人,因为你是自己想出来的。

爸爸现在最担心自己的不是身体不好,不是财务困难,不是找不到女朋友,不是等等等等,而是爸爸担心自己渐渐失去的思考能力,或者说是,思维的惰性。爸爸很担心,担心自己变成一部机器,被输入指令,然后开始工作。比如说,输入中国人的一元化价值观,然后开始拼命追逐物质享受。比如,输入主耶稣30年要回来的信息,因此拼命传福音(求主赦免)。爸爸可以把这一切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可恶的应试教育 ,只知道要结果,不喜欢思考过程。但是,既然环境如此,不能怨天尤人。爸爸现在在努力的恢复思考能力,虽然现在爸爸口里说出来的话,也都是别人口里的话,哪怕很高明。

关于天赋,教育,理想,工作,执行力,意志力,拖延症,时间管理

爸爸特别欣赏有天赋的人,就是那种别人通过努力也训练不到的东西,比如对于色彩的直觉,对于音乐的敏锐。我曾经认为,天才就是学的快,他们花5分钟可以达到常人5小时训练的结果。其实这也不无道理,但是总要差这么一点点。有些天才的确是让人无可奈何。

说到了训练,爸爸想起了教育。中国的教育很无奈,为了公平平衡,扼杀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而且极端功利,让人无可奈何。可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资源就不能平衡分配的,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爸爸从小收到的教育还算不错,爷爷奶奶尽力让爸爸接受他们认为最好的教育。爸爸上了所不错的小学,学习成绩差,被认为无可救药过很多时间。后来senior小学生时候,突然成绩变好。跌跌撞撞考入很好的初中。初中开始,成绩很一般,被认为平平。后来贵人相助,成绩突然变好,考入一所反应中国高中教育现状的高中。(爷爷奶奶认为那所学校很好,我现在回头看来,自觉矛盾,上这所学校,就是自投罗网,扼杀创造力,生活像和努力的老师同学一同演一幕悲情伦理剧,主动放弃最好的未来;但是凭着爸爸纠结拧巴又很随意邋遢的性格,并且加上自己对自己认识不清,不上这种监狱式的学校,很可能一败涂地。所以爷爷奶奶做的是保底的选择)高中比较风光,高三之前,稳定在前三。高三分入实验班,摧残不轻,高考发挥平平,侥幸考入保底大学。大学时光,荒废并快乐着,恶劣影响至今。

爸爸现在依然挣扎着破除大学时期养成的坏习惯:不愿思考,执行力极差,意志力极差,身体搞垮,时间管理没有,最可怕的是,失去了理想。爸爸觉得很可惜。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没有志向,就没有接下来的意志力(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执行力(不做也没关系),时间管理(能拖则拖)。爸爸现在苦于没有理想。爸爸虽然没有理想,但是确实相当的理想主义者。

爸爸以前有过理想的,爸爸当年想当医生,就是神医那一种,快要成仙了的那个style。后来短暂想从政,后来发现性格很不靠谱。现在美国操蛋研究生毕业,工作不好找,而且还是最不喜欢的程序员工作。爸爸的经历告诉你,你不要妄想可以躲过苦难,你所逃避的,早晚会追上你,挡在你面前。每一次困难都是生命升华的一次机会,不要躲,不要怕,尽全力做,做成做败要有个结果。或成或败,我们说了不算,尽力就好,尽力就是生命的升华。爸爸努力现在来做程序员,大半是为了突破这个心结。以后做什么,无所谓,我所害怕的,这一次,一定要超越。

如果你有了志向,真正清楚认识的理想,并且知道如何努力的方向,那就讲点细节。

比如说,意志力。意志力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好像有了天下无敌。爸爸看未必如此。“科学”显示,人的意志力跟血糖有关系。因此,不要指望自己的意志力可以同时努力两件事情。比如说,不要努力节食减肥,同时准备考试,血糖不足,脑子不转。脑子要转,不要减肥。爷爷很喜欢吐槽爸爸的意志力低下,私以为是爸爸往往注意力分散在很多事情上,所以哪一件都做不成。要有意志力,首先要专注。

比如说,拖延症。拖延症是现代常见病。我觉得病因是1)没有理想,没有动力做2)注意力管理的问题3)时间管理的问题。理想的问题我已经谈过了,下面谈谈注意力管理(生命力管理)和时间管理。

时间与生命(力),顺便谈谈金钱

爸爸并不笨,并且在很多地方,私以为还很聪明,但是为何到现在一个又一个失败?

我们先聊聊啥是最重要的吧。时间和经历(生命力)是最重要的。意义远超过金钱。

我曾经,大概5年前,认为,生命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这个人值多少钱,这段时间值多少钱,等等。想来惭愧。虽然现在很多公司,机构计算人员的收入是用同样的办法,但是毫无疑问,生命(用时间来表示)是无价的。我曾经思考过,多少钱可以买一个人一年的时间。比如说,我折寿一年,让一个人多活一年(保证一年生命质量良好,思维清楚,身体尚可),这一年的光阴我卖多少钱?我当时给出的答案是,给我100W美元,我可以考虑下。因为100w我觉得可以让我最少10年的时间不用为生计而累,实在是不错的买卖。这是20多岁青年财迷的想法。如果我是巴菲特呢?100w美元能换一个80多岁老人的一年时间?门儿都没有。如果亲人急需这笔钱,比如说治病?情形又不一样了。所以,每个人人对于金钱和时间的感觉重视程度不一样,这个实验也没有答案。如果有答案,也是“不要浪费时间想这样的问题”。青春的本质就是浪费,浪费时间,浪费身体,浪费情感。爸爸不要这样的青春了。

我估计你也听了够多强调时间重要性的教诲,我不想说废话。但我想提到的是,除了时间外,生命力(注意力,体力,精力等等)也几乎同样重要。我们听过这样的话:年轻人有时间,有精力,没有钱。中年人没时间,有精力,有钱。老年人有时间,没精力,有钱没处花(不过中国人往往未富先老)。我随便给个公式:成事=时间*精力*方法*机遇*机遇。(机遇很重要,我会把它和人生选择放到一起后边讲)精力真的很重要,就像人从年轻到年老的精力不一样相似,一天的精力分配也不一样。它和时间管理,本质是一样的。

时间管理,生命力管理

我试着用最简单的话来概述两大管理:早睡早起,最好的时间\会好的状态完成最困难的事,养成习惯。

附图一张:



我再废话两句。学会记事,合理的计划,好的工具(脑图),行动与激励,好好吃饭,时间分配,习惯养成。

时间管理真的很重要。做好了,使我们不至于成为工作的奴隶。

然后谈谈生命力管理。生命力对爸爸来讲,主要是体力,精力,愿力,注意力。爸爸看似身体健硕,180cm+170斤,实则不堪一击,性格软弱。尤其最近发现腿疼,腰疼,看来是肾亏?爸爸脑子不笨,但是缺乏开发。但是,爸爸一如既往的失败,主要归咎于注意力分散,不能坚持到底。说来不能完全怪爸爸,这个年代,手机把人奴隶。人们很难不受移动设备影响专心做事情。被打岔后,重新回到之前状态也需要时间。爸爸喜欢听东西,各种谈话节目。但是爸爸特别容易被声音打扰,可能爸爸对声音很敏感。试想,爸爸自己竟然听轻音乐都会被打扰,写不出给你的信。愿力其实就是志向理想所产生出来对于成功强烈的渴望。一个人愿力够强,对于目标的痴迷使得他对于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都视而不见,眼里都是有利条件,减少了不必要的计划和犹豫,迅速执行,锲而不舍,然后就成功了。(爸爸以为这就是实干家和理论家的区别,实干家想干就干,特别想干,干了再说,出问题解决,然后就干成了。理论家,没有很想干,所以就。。。。呵呵了,爸爸就是“呵呵”理论家)这玩意爸爸少的可怜。这玩意又是必须的。爸爸从小没受过什么苦难,不懂得珍惜感恩。但是爸爸知道,人生的苦难是最好的财富,而且想躲也躲不掉,早晚都得来。

努力奋斗,人生的困境、选择与机遇,放弃,成熟,苦难,人的价值

努力很重要,很必须。但是选择比努力重要。我来到美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华人,当年来到美国,没走,现在平平,普通中产阶级。少部分人回到了大陆折腾,现在混成了牛鬼蛇神。这和努力无关,和视野,选择有关。就像你从二楼上三楼,眼前一对儿手扶电梯。一个像下运,一个向上。你纵使身材矫健,逆着向下方向的电梯爬到楼上。也没有站在向上电梯的人士轻轻松松来到三楼的速度快。这叫形势比人强,这叫行业复合增长率,这叫“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所以,机遇很重要。爸爸很欣赏下面的说法:



一个人一生只有7次机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这七次机会都是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每隔7年一次。大概22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第一次是家业机会:在22-25岁之间,此时正是选择爱人和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不过这一次往往因为我们太年轻,而抓不住。
第二次是学习机会:在32岁,绝大多数人,是这次机会把握住了,确定了自己的事业。因此,这次机会很重要。
第三次是创业机会:在39岁的时候,很多人在从政、从学、从商上获得了成功,有些人更上一层楼,提干、升职称、企业进一步做大。放弃了这次机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第四次是成长机会:在46岁的时候,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讲,这个机会只能是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了。转换职业,谋求突破,突然反转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因此,在这个年龄的机会的边际效用要小于前几次的效用。
第五次是人际关系机会:在53岁的时候,大多数人在此时已经位高权重,但还要做好人际关系,提放小人或误入歧途。
第六次是学习机会:在60岁的时候,已经知天命,人生剩下的时间不多,所谓活到老学到来,抓住最后的机会充实自己。
第七次是健康机会:在67岁的时候,此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此时应注意修身保健。
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机遇出现在二十几岁,然而那时候人太年轻还不懂得把握机会,或者说还不知道什么样的机会才是自己的机会,所以就这样因为年轻而失去一次机会,等到老了之后可能还会有一次机会,然而那时候已经力不从心,无法把握最后的机会,所以又失去一次机会,这样人生只剩下五次机会。然而中间还有两个会由于自己的各种原因错过,所以,真正能改变你一生的,只有三次机会。



爸爸今年25岁。的确面对一次人生的选择,但又不是家业的机会。所以我并不认为以上说的完全在理。但是各个关键的年龄节点是蛮准确的。(当然,随着我们寿命的延长,这个会推后,最少我敢确认我这一代70岁不会退休。)我给你说说,爸爸现在面临的选择。简单的讲就是”爸爸去哪儿“。

留美折腾OR回国折腾?长远看,是否回国?读博?去加拿大?留美做什么工作?回国做什么工作?为什么当程序员?一个一个都是问题啊。

读博?为什么读博?我不喜欢学术那套游戏规则,出路太窄。要不然就走自己方向上的窄路,要不然就从头再来。”有些工作只要求博士毕业“-我觉得用人单位要的是博士的训练成果,不是博士的专业方向。”读博士期间可以读很多其他的书,扩展视野“-说实在我真的认为读博士就是钻一个牛角尖,想读书扩展视野,啥时候不行,现在就做可不可以?关键的关键,我对学术没兴趣。去加拿大?如果要去加拿大,多半为了枫叶卡。可是我长远目标是回国,那一张枫叶卡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好中国的未来。我看好实体经济,高端的制造业,健康的农业。我知道,我要真想折腾出点事情,中国是舞台。作为一个在美国溜达几年的人。我的比较优势是什么?英语能力?对于国外的了解?国外的关系?

其实这都是爸爸的一切困扰。解决的答案就是,“痛饮生活的满杯”。生活不会躲藏,人生境遇就在眼前,经历就好了。别人说我不成熟,我觉得50岁时,爸爸也没有真正成熟,生命的成熟。

说到放弃,爸爸总是在放弃。放弃机会,半途而废。这也是爸爸现在努力挣脱的枷锁。做成做败,给个结果!

最后讲讲人生的价值,我常常忧虑,现在开始是不是晚了?的确,有些事情来不及了。比如说,珍惜一个逝去的人。比如说,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人的价值如果用后世的记忆来评价的话,也没这么晚。比如说,我们记住一个演员,可能就记住其一个角色(李若彤-小龙女)。那她其他的角色说实在,呵呵了。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体,便是功德圆满。所以,一切还来得及,勇敢的面对生活吧。

爸爸本来还要给你谈谈信仰,人类的终极问题,但是爸爸现在也很困惑,是在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以后再说吧。反正今天,2014年4月19日晚上9点16分,中国人民信仰-钱钱钱。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