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保护模式总结(一)——初探

2014-04-13 10:31 232 查看
       最近看了李忠老师写的《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发现保护模式的东西其实真不少,概念性的东西挺多,但是总体来说,弄明白一些新事物的来由,就会加深记忆。这里写几篇总结,算作是对保护模式思路的整理。

       首先说保护模式,保护的是什么?从物理上来看,应该是保护存储器,从逻辑上来看,保护的是操作系统。正式因为实模式的分段机制可以让内存被随意修改,操作系统得不到保护,所以出现了保护模式。

       那么保护模式的思路是什么呢?我们想保护操作系统,就必须要知道操作系统在内存中的分布。那么如何去实现呢?我们引入段描述符。一个段描述符存载了我们想要知道的所有一个段的信息:比如说它是一个系统程序还是应用程序,这个段的起始地址和边界。有了它,我们随时都能知道系统程序在哪,这样才能施加保护。那么知道内存分布后,如何施加保护呢?由各种权限来实现。这是一大块,下回再叙,今天就先来重点讲讲保护模式的分段模式。

       首先来介绍以下术语:GDT,GDTR,段描述符,段选择子。

       1.
GDT就是全局描述符表(Global Descriptor Table),它是由各种段描述符组成的表。为什么叫全局?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各种段的描述符,像以后要介绍的局部表LDT,状态段TSS。来张图:

          


         2.
段描述符:顾名思义,存载着描述段的信息,每个8字节。结构如下:

               


        描述符的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可以参照原书。重点是其中的DPL(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描述符的特权级,有了特权级,后面的保护才能实现。

        3.GDTR:全局描述符表寄存器,先上图:

                        


很明显,它是用来寻址GDT的。因为在保护模式中,GDT的位置不固定,所以需要GDTR来寻址。

        4.段选择子:也就是原先实模式中的段寄存器CS,DS,ES,FS,GS,SS。结构图:

                      


其中第15位到第3位是描述符索引,而非地址,这点注意。GDT的线性地址在GDTR中,又每个描述符占8字节,所以描述符在表内的偏移地址是索引号*8。段选择子的概念和原先实模式中的段寄存器完全不一样,应该着重记忆。

       那么,保护模式应该如何寻址呢?

       原来实模式寻址是段地址*16+偏移地址,直接获得物理地址。保护模式呢?首先,我们要找的一个具体的内存,它肯定存在一个段中,哪一个段由段选择子决定,而段的信息又在GDT中。GDT的线性地址在GDTR中。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寻址方式:



       所以,当我们写一个程序想要寻址一块内存的时候,我们只需给出段内偏移,和段选择值,就可以了。嘿,这好像回到了实模式,但是它们背后的机理,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

       最后,再带一点,打开保护模式的步骤。两点。

       一:第21条线A20。

       二:CR0的位0(Protection Enable,PE)

       这不是重点,每次进入32位保护模式例行公事而已。

       好了,第一篇总结先到这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