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自适应波束形成(四)——Frost波束形成1

2014-03-28 15:04 204 查看
1 算法原理

LCMV波束形成器最优权向量的求解依赖于阵列接收数据的统计知识,即要计算自相关Rx。然而,实际应用中阵列接收数据的自相关是未知的或是时变的,此时约束自适应算法能用来逼近权向量,即Frost波束形成器。

首先,初始化权向量w[0] = C(CHC)-1f,它满足约束条件。然后以一个适当的比例系数朝Rxxw+Cλ 负梯度方向迭代,得到

w[n+1] = w[n] - µ(Rxxw[n] +[n])

既然w[n+1]满足CHw
= f ,将其代入解得λ
,然后代回上式,得到

w[n+1] = C(CHC)-1f +P(w[n]-µRxxw[n])

其中P=I- C(CHC)-1CH,I为单位矩阵。

由于不知二阶统计量Rxx,自相关矩阵可近似为Rxx≅xxH。而xH w[n]恰是阵列第n次迭代的输出y[n],因此Ftost波束形成器归结为
w[0] = C(CHC)-1f

[b]w[n+1] = C(CHC)-1f +P(w[n]-µy[n]x[n]) [/b]

2 对模拟麦克风阵列语音进行增强

在matlab r2011a的toolbox的phased有波束形成相关的demo,demo之一代码如下:

首先定义一个均匀线性阵列,包含8个全向性麦克风阵元,阵元间距5cm,声速340m/s;然后模拟麦克风接收到的信号,语音1为一段男声,语音2为一段女声,采样率8192Hz,分别在-30o和60o,同时在20o有一段笑声作为干扰,并加上随机噪声作为本底噪声,用matlab中函数模拟产生一个39922*8的矩阵,每一列代表一个阵元接收到的混合声音信号。各信号如图1所示。



图1 各方向信号及本底噪声波形

然后编写C++代码,运用Frost波束形成器,分别对-30o方向男声语音1和60o方向女声语音2进行增强,混合语音、增强后语音1和增强后语音2的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混合信号及增强后语音信号波形

由图2波形图可看出,编写的算法程序明显衰减了不希望的干扰及噪声,增强了期望语音信号,由增强后语音的听音效果可以听出增强效果很明显,能清楚地听到期望声音。

3 影响语音增强的因素

(1) 麦克风数量对语音增强效果的影响

运用上述方法在matlab中模拟产生麦克风阵列语音进行增强,各声音信号方向不变,保持阵元间距为5cm,采样率为8192Hz,语音1平均输入信噪比为-8.4949dB,语音2平均输入信噪比为-10.6588dB,将麦克风数量从10逐渐减小到2,计算两语音平均输出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增益,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麦克风数量语音增强平均信噪比增益

由图3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麦克风数量的增多,平均信噪比增益增加;当麦克风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平均信噪比增益提升不明显。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在可接受的信噪比增益要求下,使用尽可能多的麦克风。

(2) 麦克风间距对语音增强效果的影响

与上面的仿真相似,保持麦克风数量为10个,采样率为8192Hz不变,将麦克风间距从1cm增加到20cm,计算两语音平均平均信噪比增益,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麦克风间距语音增强平均信噪比增益

由图4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麦克风间距的增加,平均信噪比增益先有所提升,然后又有所下降。不同语音信号的最佳麦克风间距不同,因而实际操作中选择的间距应使不同语音都有较大信噪比增益。

(3) 采样频率对语音增强效果的影响

最后,保持麦克风数量为10个,麦克风间距为5cm不变,分别仿真采样率为8.192kHz、16kHz、22.05kHz、32kHz、44.1kHz、48kHz时两语音的平均信噪比增益,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采样率语音增强平均信噪比增益

由图5可看出,采样率稍大一些对语音增强效果有一定提升,采样率过大语音增强效果反而下降。不同信号由于频率不同,其最佳采样频率也不同,但一定要大于其最大频率的两倍。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