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网站架构

A段架构设计_隽语集(IT+設計思考_1701)

2014-03-02 14:54 363 查看
前言:许多人没有发现<平台(Platform)>一词的涵意逐渐在改变中,就像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一词的涵意也在改变中。例如,在Android环境里,许多人分不清App与APK的细腻区别。开发者以HTML5或Java撰写App,但是用户下载到手机的却是APK,并非只是App而已。在App
Store(应用商店)机制流行的今天,App开发者、App Store经营者、API拥有者,都是这个机制下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我认为API拥有者最具有话语权(如附图),你认为合理吗? 然而许多人都在争逐另两项(App 和 Store),你知道为什么吗?



本书缘由:高焕堂于2013年在日本退休之前,基于日本师徒制的要求而传承给下一代架构师的架构思考技术(俗称设计心法)。25年来他专精于A段(投资决策前)架构设计,退休闲暇将之写成中文,欢迎大家指教。为了落实战术引导战略,A段架构师需要专精于战术(技术)运用的诀窍;所以有效架构师往往出身于技术或研发团队。<以战术引导战略>意味着:协助市场战略人员修正战略,让会赢的战术效益极大化。这样可弭补传统“战略指导战术”的不足。

目录:請看目錄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ADT技术论坛

高焕堂:MISOO(大数据.大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1701]@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 <TV+智能>属于加法性质的软硬结合,本质上很可能会让TV变得复杂一些。当人们无法驾驭复杂时,有两种选择:1)
删除智能;例如曾经与Google合作开发Google TV的 SONY公司都认为TV不需要太智能。2)精致设计;透过减法设计,以简单外貌封装复杂本质。更多新思维:http://t.cn/8FGlU1n

[#1702]许多人看带电视终端时,认为它是音视频内容的呈现载台;这是没错的。只是并没有看到电视终端也是软件的运行载台。内容的创意在云端,软件的创意在终端,<内容+软件>的创意引领TV观众的选择。

[#1703]今天有人问到:在手机/Pad、PC和TV三屏的竞争态势里,TV屏逐渐站下风。为什么高老师倡导<软硬结合于智能TV平台>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不要拘泥于音视频呈现终端的传统视角,而从家庭云(Family Cloud)的视角看来,显然地,TV就占有最佳地位了。剩下的议题只是需不需要建立家庭云罢了。

[#1704]为什么我说:在<软硬结合于手机/Pad>战役里,国内输给了美国和韩国;而在<软硬结合于智能TV>新战场里,则大有胜出的机会。前者属于单机产品,软件执行于单一终端硬件里,独特化来自软件、内容创意;而后者属于多机整合,软件跨越大小屏,主导大小互动,创意可来自硬硬的特殊组合。

[#1705]<软硬结合于多机联动、多屏互动>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应用于家庭里,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因为家庭里将会有各式各样的(Android)智能设备,如冰箱、烤箱、其它电器等等。

[#1706]<软硬结合于多机联动、多屏互动>并不一定要整合于智能TV平台里,然而智能TV平台属于家庭的刚性需求,具备<不移动>、<不缺电>等特性,目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兵家不仅是TV厂商、内容厂商,也涵盖360行,各行各业的软件开发、服务提供者。从过去电视购物、客厅买股票等,将会有更多商务进入客厅。

[#1707]<软硬结合于多机联动、多屏互动>通称为<软硬结合+硬硬组合>,意谓着,硬件之间透过通信接口(如USB、WiFi等)互相衔接;而软件者控制和整合这些硬件功能,提供整体服务给用户。由于这种跨硬件的软件与硬硬组合型式和通信协议息息相关,具有不跨平台本质。因此,附图里的框架和插件开发技术就变得很关键!!

[#1708]这是全世界最佳的软硬结合之地;然而这地区的硬件厂商像煮饭的长工;至于软件开发公司像煮菜的长工;两个长工难以将菜和饭整合到餐桌上,因为都想从员外捞到小利,而不会去思考合作。

[#170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360行业,各行业API(如家庭健康)能透过HTML5/PhoneGap框架,来与Android平台API整合起来,就能将行业服务洒到数亿个家庭里。如图,这行业API既能支持HTML5/Web
App,也能支持一般的Android App。更多新思维:http://t.cn/8FGlU1n

[#1710]还是有人提问:<软硬结合>与<软硬结合>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见仁见智的。我认为,整合的亲密度较高,而结合则较低。例如,把鲜花(软)插在花瓶(硬)上,这是结合。如果把花晒干并想办法把它烧在花瓶上,这是整合。<花瓶 + 干燥花 + 鲜花>三层的精致组合技术,就通称为<软硬结合技术>了。

[#1711]将<花瓶 + 干燥花 + 鲜花>三层组合型式,对映到附图上。你可以发现:花瓶就是Android终端/TV平台;干燥花是行业插件;而鲜花就是<Java App + App插件>了。

[#1712]关于<软件开发者的第一杯咖啡谁付钱>的问题了。昨天我与一位吴总裁喝咖啡时,我建议聪明的软件长工主动像硬件长工说:<你不需要出钱就可以免费得软件>。吴总裁则建议:<聪明的硬件长工会想付钱>。那么,由VC投钱吗? 他为何愿意? 所以问题很简单:谁付?

[#1713]我这两年努力寻找<谁付第一杯咖啡钱>解决方案。现有的一般VC,支持App Store-based的应用开发,多偏于单机(如手机)的应用开发,偏于文创,并非软硬结合,VC与件开发者多谈长期运营利益;缺乏短期获利空间。

[#1714]<花瓶 + 干燥花 + 鲜花>三层组合型式,从不同视角看来,其内涵有所不同。就Google公司而言,<硬件/Linux驱动>是花瓶;<Android平台>是干燥花,<位于Android之上的软件>是鲜花。就专精于行业软件服务的公司而言,<Android平台>是花瓶;<行业插件>是干燥花;而<Java App + App插件>是鲜花。

[#1715]<花瓶 + 干燥花 + 鲜花>三层组合型式,从不同视角看来,其内涵有所不同。就Linux基金会而言,<硬件>是花瓶;<Linux&驱动>是干燥花,<位于Linux Kernel之外的软件(位于 User Space里)>是鲜花。此时,鲜花 = { Android平台 + 行业插件 + App插件 + Java App(或HTML5 App) }。

[#1716]@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 这就是当今VC并无有效解决开发者的短期利益问题。我的解决之道就是将<硬件长工>邀请进来成立联盟,在开发之前先谈好<软硬结合营销策略>从软件给予硬件增值中,或得短期利益,删减对长期利益的仰赖。

[#1717]硬件厂商就像银行(如工行),而软件开发者就像店家(如7-Eleven);当今的VC只投资于店家,然后想与店家分享的营业利润,不仅不与硬件厂商协商,更想要跨硬件平台,阻碍硬件厂商的创新利益。这是当今VC无法在App Store机制下,协助开发者有效获利的主因。我们更需要的是像Visa或中国银联的组织。

[#1718]<具有中国特色的软硬结合之路>是甚么呢? 他与美国Apple、韩国Samsung的软硬结合之路有何区别呢? 大家都知道,优良软硬结合产品来自幕后精致的垂直产业整合。美国Apple由乔帮主领军的<帮派内>产业垂直整合。韩国三星是<公司内>的产业垂直整合。我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该是<银联联盟内>的产业垂直整合。

[#1719]为什么,我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软硬结合之路>是采取<银联式>的产业垂直整合途径呢? 因为国内硬件和软件厂商都扮演长工角色,没有Apple的员外角色。也没有像三星一般兼具<软件、硬件、设计>的研发生产大企业。然而,寻求VISA或银联模式来将硬件和软件长工整合成为一个垂直产业联盟,也是大有可为的。

[#1720]有人提问:依据附图,使用HTML5/JavaScript撰写Web App,这个Web App具有跨平台特质。此时应用开发者还需要撰写Java App插件吗? 我回答:有些情况是需要的。请留意,对于Android平台来说,应用程序(AP) = { App + 插件 }。 所谓应用开发是指AP开发,而不仅是App开发而已。大多数人是无法分辨这个的。

[#1721]#IT+Design Thinking# 一般架构师用心于改善客户的系统架构和设计,而杰出架构师努力改变自己的思考视角和视野。杰出架构师想领导团队开创产品的不一样生命,仰赖自己对它有主见的思考。更多新思维:http://t.cn/8FGlU1n

[#1722]#IT+Design Thinking# 架构师致力于提升系统和客户的价值;但却大多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身价百倍。杰出架构师:先有思考才看系统;而不是看了系统才思考,或模仿别人,然后把自己变成别人。更多新思维:http://t.cn/8FGlU1n

[#1723] (((软件+内容)+电信) = 服务)的产业思维是2000年之前的PC时代(软硬分离)的软件外包产业思维。2005年之后,((((硬件+软件)+内容)+电信)+服务) 则是移动终端时代的主流思潮,没有优先将硬件产业纳入亲密伙伴产业(只想利用或屏蔽其创新差异化)的软件媒体产业园大多获利空间日益缩小。

[#172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软硬结合高手过招,谁是拉拉队?>>
在智能TV产业里,这几年过于强调彩电厂商联合制订标准。我一直提出:TV产业厂商像男生,软件企业像女生;不要一群男生抱在一起论<标准>;而是赶快去结婚成家立业。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25]那就是软硬结合技术了,如果体感3D游戏让用户别无选择,才是赢家,讨好用户只能卖便宜、让用户捡便宜;不能让用户<占便宜>。

[#1726]软硬结合就是这样呀,软硬分离是以前PC时代的思维:认为硬件应该符合标准,软件也符合标准,各自为政才是正道。如今这已经是过时的思维了。软件要发挥硬件特性替它加值,硬件要捆绑软件来保护软件的大量复制权。

[#1727]苹果封闭,只有美国企业(苹果公司)才有软硬结合机会。谷歌的Android开源,开放给东方国度的企业(如今的韩国三星)有了软硬结合机会。崇尚软硬分离的国度,只能在低价范围内抢鸡骨头;在苹果与三星的全球对抗舞台中,只有当拉拉队拍手鼓掌的份了。

[#1728]<<软硬结合高手过招,谁是拉拉队?>>欧洲艺术气质高、优雅浪漫,认为韩国(三星)的<设计>远不如美国(苹果)的设计,不足以让影响用户的区别。美国则讲求务实,强调功能结构,认为韩国模仿美国的造型。结果,软硬结合双雄各占欧、美,分庭抗礼。即使是热衷于<标准>的日本,也只能当拉拉队。

[#1729]<软硬结合高手过招,谁是拉拉队?>> 从<软硬结合+设计>潮流而观之;在设计上,苹果优于三星;在软硬结合上,三星却优于苹果。所以,<无论法庭最后对苹果起诉三星侵权一案作出何种判决,苹果对三星的依赖性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是合理的推论。有趣的是,连HTC可能逐渐退居拉拉队伍里面。

[#1730]@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把完整的应用软件(简称AP)切分成为三部份:AP框架
+ API + App。然后取得API的制订权(主导权)。AP框架与硬件平台(含OS)结合,促成平台API与上述API互相融合为一,强力<框住>众多App软件。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31]<按标准而分工 vs. 整合出独特性><在PC时代以企业办公室为主要市场,软硬产业分工为主流,强调<标准与通用性>才能易于分工与组合,节省成本。2007年以后,移动终端为主要市场,软硬产业整合为主流,强调<独特性、与众不同>才能创造高度易用性,并且高质量高价高获利。

[#1732]#架构师思维练习# 为什么苹果、谷歌、微软都要提供应用框架API 呢? 为什么他们不专心做好平台API
(如传统OS) 就好呢? 为什么App开发者只做半套(只写应用子类)呢? 例如,当你写HTML5-based的Web App时,结合了别人写的Java插件,才成为完整的App。谷歌也没有收取框架API费用,为何它要如此做呢?

[#1733]把完整的应用软件(简称AP)切分成为三部份:AP框架 + API + App。然后取得API的制订权(主导权)。这是在未来10年内,基于App Store机制强力影响下,各个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企业,都必须熟悉的基本<套路>,它将强力影响到软件企业内部的团队分工,也影响到外包的分工策略。

[#173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IT+Design Thinking# 一样的公式:(((((设计
+ 内容 + 软件 + 通信 + 硬件 + 服务)))),剩下的只是看这些括号如何摆对位置而已了,各行业各有对其最有利的括号摆法。例如,((设计 + (内容 + 软件 + 通信) + 硬件) + 服务)这样对谁最有利呢?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35]#架构师思维练习# 把完整的应用软件(简称AP)切分成为三部份:AP框架 +
API + App。然后取得API的制订权(主导权)。AP框架与硬件平台(含OS)结合,促成平台API与上述API互相融合为一,强力<框住>众多App软件。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36]<<软硬结合心理篇>>S软件公司与H硬件厂两者如何进行<软硬结合>呢? 这含有多个层面:产品面、组织面、心理面、金钱面等。第一关就是心理面:到底H主动去找S ,还是S该主动去找H呢? 从经验得知,H几乎不会出钱去卖应用软件(但会想要内容)。既然H不给聘金,所以S也不想去找H谈婚事。

[#1737]#IT+Design Thinking# 一样的公式:(((((设计 + 内容
+ 软件 + 通信 + 硬件 + 服务)))),剩下的只是看这些括号如何摆对位置而已了,各行业各有对其最有利的括号摆法。例如,((设计 + (内容 + 软件 + 通信) + 硬件) + 服务)这样对谁最有利呢?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38]<<软硬结合心理篇>>既然H几乎不会出钱去卖应用软件(但会想要内容),于是由S软件公司主动去找H硬件厂谈谈<软硬结合>也是可行的,但是S最好也主动说出来:我不需你(H)给我聘金,也就是S提出:S不会想从H赚任何一块钱。这样就能开始谈恋爱、谈结婚了。你觉得合理?

[#173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 <<软硬结合心理篇>>在软硬结合过程中,对用户心理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心中有个假设(assumption):认为客户不会多付钱去支持软硬结合的独特化产品。其实这种假设不一定是持久成立的。很多情况下,用户不一定要<捡便宜>,只要产品能让用户<占便宜>时,用户常常喜欢付较高金额的。

[#1740]我举过了美国威士(Visa)或中国银联,为了整合银行、店家和消费者,VISA并没有让银行吃亏一块钱呀! 我也举例过,软件产业像木瓜树,硬件产业像小鸟,木瓜树并没有像小鸟收取任何一块钱。

[#1741]人们有这种反思是可喜的。因为产业的发展路线常常是利益挂帅、弱肉强食的结果;反思什么是对的,是必要的;但是想想当今环境情势下(例如三星输掉了专利战争),产业会如何走弯路,也是同样重要。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42]@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 <<软硬结合心理篇>>
在软硬结合过程中,对IT产品的消费族群的演变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000年之前,办公室人员是IT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以<数据收集>为任务。2000年之后,消费族群则转移到以<数据消费>为主,包括医生、老板、销售等。在当今IT与TV产业汇流下,上述改变可能影响智能TV消费族群。

[#1743]<H能够为S提供的运营环境>是真的,所以就这项软硬合作而言,S是获利者,因此<劝软件开发者S放弃向H索要佣金>的做法是合理的。<想进入的年轻人要多些自己的思考--前景灿烂>也要有感激H的贵人相助,创造多赢互惠。

[#1744]@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Framework
--(支持)-->Open API --(支持)-->App Store>> App Store市场机制是建立在Open API概念的软件开发分工策略上。而Open API又建立于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的软件实践架构上。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45]所以我提出<草船借箭>商业策略。基于6家TV厂各有超过1000万的年产量,只要H与S软硬结合好了,H的产量带动S的运营空间、S带动H增值,有很多投资者愿意投资。

[#1746]电视云可以服务它的终端:手机。电视云的主要服务对象,可能不是电视前面的观众(用户),而是电视的买主(如天天忙碌于家庭之外的家长们)。

[#1747]例如,手机以Browser透过Internet去浏览TV里的网页,或启动TV里的App去打开TV的Camera, 每三分钟拍一张Picture等各式各样的应用。

[#1748]@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从<用户>视角只看到Smart
TV潮流的侧面,基于<IT软硬结合>与<智能>的密切关系,以及IT公司(联想、富士康等)都积极介入智能TV产品,这是IT公司迈入智能家庭的一个舞台,从whole family来看,与从单一用户来看,会有不同的。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49]智能TV的<智能>是来自软件,不是来自云端或内容,所以从软件开发者或软件产业来看智能TV,会是一个新的视角,能看到原来从内容或用户视角所没看到的。例如,Android TV提供给软件开发者一个绝佳的平台,更提供一个把软件迅速洒到千万家庭的绝佳销售渠道,只是<电视人>似乎不太在意智慧与软件罢了。

[#1750]我百思不解,为什么大家在谈及电视时,都很关心内容(如音视频)产业、和用户的体验等等;但却大多不关心<软件产业>的体验和利益,在<智能>终端潮流下,这样会失去一个观察产业细微动态变化的重要视角,因为忽略了智能时代的<软件>关键地位。

[#1751]为什么智能TV商业策略上,要特别强调大小屏互动呢? 让大屏服务观众(TV用户),而是手机小屏服务的买主(TV买主)。乍看之下,似乎有些舍本逐末。然而,从内容&音视屏看来,这是<剑走偏锋(逐末)>;从软件产业看来,这是<以偏(末)助正(本)>,恰好有助于帮忙解决目前TV App欠缺的窘境。

[#1752]从<用户>视角只看到Smart TV潮流的侧面,基于<IT软硬结合>与<智能>的密切关系,以及IT公司(联想、富士康等)都积极介入智能TV产品,这是IT公司迈入智能家庭的一个舞台,从whole family来看,与从单一用户来看,会有不同的。

[#1753]<<日本的智能TV之路>> 日本总务相川端达夫就直言,为避免日本智能电视产业走上智能手机的不归路,日本企业必须强化智能电视技术联动合作意识,并共同推出一个具有全球号召力的智能电视国际标准,从而重树日本电子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维持领先水平。

[#1754]飞机架构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将一群<不会飞>的模块,巧妙地组<合>,让他们都变成<会飞>的整体。此外,个别模块的unit test必须合格,否则没人赶搭飞机了。软件质量与测试方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55]@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杭州李云 : 模块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软件开发的理解和活动实施,比如单元测试方面。传统的思维是以打桩的方式将被测模块与其它模块隔离开来,以便“更方便”地实施单元测试。真的一定要这样做吗?这样做真的是最优的吗?适当地运用“合”的思想,而非“分”的思想,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756]杭州李云:说这句话时,想到了高焕堂 老师,他曾就架构设计方面说过类似的话。

[#1757]所以要找到:对企业<有利润>的,而且能让用户<占便宜>的,就是好的商业策略。

[#1758]@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如果将软件与内容、服务分离开来。使用HTML5开发的Web
App可以跨平台,使用Java开发的Native App不便跨平台。那么,使用HTML5编程的开发者,与使用Java编程的开发者,你认为何者能获得较高的<编程酬劳>呢? why?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59]<<商业策略设计的误区>> 今天我在微博说:最适合用户的,不一定对企业利润最有益。也有人响应说:<不适合用户的,没人买单,对企业也不会有利润>。表面上看来这个响应是蛮合理的,其实是个误区。因为在商业实务里,决策不是在用户所适合的范围下寻找的。而是从企业有利的范围里寻找能让用户占便宜的。

[#1760]<服务与设计>都可以呈现于软件质量上,也可以硬件质量上。为何一定要坚持:<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用户>的传统思维呢? 用户需要的不仅是<服务>,还有许许多多感情、感觉心理需要,例如像iPad一样的<好玩、好摸、好抱>,难道<好玩、好摸、好抱>也是服务吗?

[#1761]站在内容的视角看来,软件愈能跨平台,愈有利于让内容的普遍流传,内容收益也愈大。但是,内容收益愈大,是否表示软件编程者收益能同倍加大呢? 这就是软件<复制权>归属的问题,也是软件产业(并非内容产业)是否能蓬勃茁壮的关键所在。只是许多人偏爱内容产业,比较不关心软件产业,或者不想去区分它们。

[#1762]@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IT+Design Thinking# 我在HTML5峰会
提到:HTML5的跨平台特质,如果只是拿它来省成本,那么只能提供用户<捡便宜>的便宜货。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63]我猜TV平台的差异化,可能还是热门议题,随着芯片、平台标准化可能也是议题。前天有位彩电厂经理提到:做好TV生态链的共同平台之后,上层的应用、服务就能有无限发挥的空间了。先寻求底层标准化,来实现上层多样化和跨平台,可能是乌托邦想法。

[#1764]<不追求底层标准化> 欲创造HTML5 App跨平台性。其做法是由Browser吸收平台差异化、创造API标准化。因此当App跨到新平台时,Browser会被抽换掉。例如汽车,轮胎吸收陆地的差异化,把轮胎(T)拔掉,得接口(I),获得上层引擎(E)的跨平台(陆地)。可参考 EIT造形设计。

[#1765]IT业者往往喜欢追求平台的稳定性和标准性。然而,平台差异化是本质性的,无法删除的。反而必须以高度弹性的插件(Plugin)去吸收它,例如浏览器的JavaScript插件、PhoneGap的Java插件等。所以,在追求上层HTML5跨平台时,得先用心于弹性吸收底层平台差异化(非标准性)。

[#1766]我在HTML5峰会 主要提出HTML5对智能TV影响的三个面向(X, Y, Z轴)---1) 端云整合:HTML5和TV两者亦端亦云TV不只是端,还是云;2)软件分工: HTML5框架激发软件分工新模式; 3) 软硬结合:HTML5框架促成更深入的软硬件整合。 当这三个面向一起看,得出新型的商业模式。想想,真的有些哲学味道。

[#1767]这里的<笑话>,简单说就是:在#html5峰会# 里我先上场主讲,高老师主张App像淑女,不要摆在App
Store里,让人家挑三检四的;而是可以谈恋爱、自己挑选,然后嫁入豪门。随后,有位美女测试师则认为App Store是让女生更多自由选择的好场所。

[#1768]因而我主张,如何将HTML5的特质,加上获利(赚钱)思维,打造高价、高质量、高获利的产品,却能提供用户<占便宜>的机会。值得留意的是:后者提供的<用户体验>值远高于前者,你相信吗?

[#1769]在html5在路上 峰会上,几乎都以<跨平台、省成本>来说服开发者。其实需要跨过的平台并不会超过8个。反之,以<跨买主、创获利>来说服。例如航空业有超过10家航空公司都是买主,各有不同的业务逻辑。如果App能跨10买主,增加10倍收入,不是吗? 增加10倍收入,与减少8倍成本,你如何选择?

[#1770]@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有一个硬件厂商X,还有一个内容提供商Y。兹设想,如果一位第三方开发者Z,基于X的API而开发了一支App,然后放在Y的App
Store里给 Y的用户群付钱或免费下载。你猜猜,在这整个供需链条里,到底X的话语权较大,还是Y厂商的话语权较大呢?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71]<跨平台 与 跨客户>。为什么WebView幕后有Java插件呢? 因为Java插件可以抽换,让Web App(WebView+JavaScript)可以<跨平台>。同理,JavaScript模块也是WebView 的另一种插件。因为JavaScript插件可以抽换,让WebView+Java插件可以<跨买主>或<跨客户>。

[#1772]例如,WebView/PhoneGap是一个框架,它提供两组API:1)与Java插件衔接的API;2)与JavaScript插件衔接的API。由于前者是跨平台的;后者是跨客户的。表面上两者的关注点及感兴趣的企业是不相同的。但是,从软件框架设计的视角看,两着却是可以顺畅整合在一起的,可以支撑一个美好的软硬结合商业模式。

[#1773]掌握完整API,又掌握完整App Store是具有最大话语权的。只是许多公司都无法掌握<完整>API和App Store。就要看其完整度而制定不同的最佳策略。

[#1774]乐视可能掌握<不完全>的API和<不完全>的App Store, 就得特别小心,掌握<不完全>的全部,不一定是拥有最多!!

[#1775]@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IT+Design Thinking# 行业API逐渐融入而成为平台的一部份,平台的<行业知识含量>愈来愈高,App开发负担愈来愈低。这是AppStore机制逐渐成熟的发展方向。更多新思维:http://t.cn/8FbhmdD

[#1776]一个企业如果在1)掌握自己的API,与 2)掌握自己的APP Store (来容纳第三方开发者的APP)之间二选一。你会建议该企业如何抉择呢? 为什么?

[#1777]<软硬结合>与<软硬结合>有何区别呢? 其实,这是见仁见智的,例如我认为软、硬之间的<整合>比<结合>具有更紧密的关系(如附图)。然而,有人认为<融合>比<结合>紧密;而<结合>比<整合>紧密。你认为如何呢?

[#1778]许多人没有发现<平台(Platform)>一词的涵意逐渐在改变中,就像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一词的涵意也在改变中。例如,在Android环境里,许多人分不清App与APK的细腻区别。开发者以HTML5或Java撰写App,但是用户下载到手机的却是APK,并非只是App而已。

[#177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在App
Store(应用商店)机制流行的今天,App开发者、App Store经营者、API拥有者,都是这个机制下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我认为API拥有者最具有话语权(如附图),你认为合理吗? 然而许多人都在争逐另两项(App 和 Store),你知道为什么吗?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780]AppStore只是企业组织层面的机制,App像儿童,AppStore像幼儿园。拥有AppStore并无法有效掌控和避免App的来去自如(随意离我而去),所以必须仰赖系统层面的对接(API接口),App + API + platform(平台)。拥有Platform + API + AppStore三者,就能主宰天下,或独霸一方。如Apple、Google是也。

[#1781]在PC时代重视硬件接口,移动时代重视通信接口,智能时代重视软件接口(API),如附图。掌握软件API,封藏通信接口,支撑内容标准,将能一言九鼎,你相信吗?

[#178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软件开发人员新资也提升,从成本面来看,这是<不利于>软件服务外包。所以软件外包企业,逐渐地不能以<替客户企业节省成本>为要诉求了。于是,新兴软件园,得思考替客户产品和服务<增值>,软件园除了提供软件开发和管理技术之外,商业咨询、产业知识、商业模式创新设计都是必备。

[#1783]@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IT+Design Thinking# 当一个软件和文创产业园,无法保护软件开发者对其亲手编写的代码(如小孩)拥有<抚养权>和<复制权>的话,软件开发和创意设计工作,就变成一种劳心劳力的苦力活了。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784]既然是<软件园>,不只是软件外包企业提供更多<软件服务>,而是软件园除了网络、厂房、道路等硬件设施之外,还要替驻进软件厂商提供<软性服务>,包括跨产业的整合服务,如:与硬件产业对接的软硬结合产业分析和策略规划、与艺术设计产业的对接服务、让设计产业融入到IT软硬结合产品的创新等。

[#1785]许多软件园都逃避了软件开发与创意设计的<制作权>和<复制权>的保护问题,软件开发者新心苦苦编写代码,他对其亲手写出的代码(如小孩)拥有<抚养权>吗? 拥有<复制权>吗? 文创设计也是一样,动脑、动手的人员,谁保护其复制权呢? 仰赖制作权法吗? 仰赖专利权吗?

[#1786]当一个软件和文创产业园,无法保护软件开发者对其亲手编写的代码(如小孩)拥有<抚养权>和<复制权>的话,也不能保护设计人员对其动脑、动手绘制的图案拥有<复制权>的话,就无法留住人才了,园区的价值就没有了。曾经,这让香港民众误认为软件产业是劳力密集产业,而不热衷,我认为这是香港产业发展的一项蛮大的损失,影响到其它产业发展。

[#1787]<窃以为就跟赌徒(APP)通过机会(API)进入赌场(APPSTORE),赢面如何取决于实力、技巧和运气的三才合一>。这是有趣的比喻。但是我认为:API是赌场老板决定赔率的机制! 您认为API是什么呢?

[#1788]@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架构师思维练习# API
像什么? 扮演什么角色? 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789]标致老男人:窃以为就跟赌徒(APP)通过机会(API)进入赌场(APPSTORE),赢面如何取决于实力、技巧和运气的三才合一。

[#1790]<<软硬结合潮流>> <甲骨文:软硬件结合给合作伙伴创造更大机会 。>“这是我们追求附加价值的方法之一,我们将软硬件设计在一起,是为了让系统能够更好的工作,这是市场的走向,这是客户的需求。”

[#1791]软硬结合的特性:1) 软件能提高硬件的售价;但反之不然,硬件无法提高软件的售价,反而提高了成本。2) 硬件能扩大软件的地盘(随硬件而大量复制);但反之不然,软件无法扩大硬件的地盘。

[#1792]过去,国内软件产业以企业应用MIS开发&管理为主,通称的外包产业;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潮流,以国外App Store机制营销为主,有人称为软件文创产业。有些城市认为<外包>是过时了。然而,从行业知识(Knowledge)来看,软件外包企业蕴藏了宝贵的行业知识和IT管理经验。只要与App Store机制衔接,就能结合了。

[#1793]国内软件产业以企业应用MIS开发&管理为主,通称的外包产业;其蕴藏了宝贵的行业知识和IT管理经验。只要萃取这些行业知识,建置成框架、提供行业API。于是将原来的应用软件切分成为两部份:1)行业(框架)API;2)App软件。然后,行业API与Android平台API进行软硬结合,而App则融合到App Store市场机制。

[#1794]<<从感觉(feeling)观点看IT未来>> 在2000年前的企业和办公室应用,以数据收集和供应为主,IT产品比较强调视觉(功能细腻好用)。2000年后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以数据消费为主, IT产品比较强调触觉(好玩好摸好抱)。至于2015年起的智能家庭应用,很可能是触学、听觉、视觉兼备。

[#1795]@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IT+Design Thinking# 取决于
硬件、软件、内容三者的组合造型,是否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其中,软件平台的掌握权愈来愈重要。软件平台并非App或App Store,这点许多人都没真正领悟到。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796]<<从整合观点看IT未来市场>> 2000年前的IT产品强调省钱多功能,产业主流结构是<软硬分工+制造>。例如:Intel/HP与Microsoft。2000年后的IT产品强调时尚精简,产业的主流结构是<软硬结合+设计>。 例如:苹果与富士康。至于2015年起的智能家庭应用,很可能是<软硬结合+设计+行业知识>潮流。

[#1797]智能家庭的有三种涵意:house, home, family。2015年的智能家庭时代,会偏向Family,尤其是天下的中国人。从Social-network迈向有中国特色的Family-network。

[#1798]卑微草民:如果电视一定要变成多功能终端,硬件的简单加法是行不通的。软件仅仅停留在APP,永远无法获得强势话语权。脱离电视的实质,在别人的平台上跳舞,并沉浸其中,未来可想而知。

[#1799]@让您成为杰出架构师#IT+Design Thinking# <<软硬结合商业模式设计的常见思维误区>>如果软件厂商一心一意希望硬件厂商愿意先付钱买软件,这种古老的商业模式,就大大违背软硬结合思潮了。更多新思维:http://t.cn/8Fo3HIo

[#1800]<软硬结合>的基本商业价值在于:1) 以软件的<零复制成本>特性,替硬件增值。 2) 以硬件的巨大产量来创造软件的<巨大复制量>,并保护其<创作复制权>。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ADT技术论坛

高焕堂:MISOO(大数据.大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