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NAT穿越技术

2014-01-13 15:00 295 查看

1 背景知识:

*IPV4地址短缺,为此无法一一分配地址,从而NAT(网络地址转换)提出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可将局部范围的多个私有地址(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的IP地址。
*NAT作用:1)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
, 2)避免网络外部攻击,隐藏并保护内部的计算机。
*私有地址有哪些地址块?
RFC 1918 为私有网络预留出了三个IP地址块,如下:

A 类:10.0.0.0~10.255.255.255

B 类:172.16.0.0~172.31.255.255

C 类:192.168.0.0~192.168.255.255

2 NAT类型分类:


*完全锥形NAT(Full
Cone NAT)



*特点: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都为{A,b}(绑定),所有处于外网的如W、P、S都可以通过{A,b}访问私网中的{X,y}


*地址限制圆锥形NAT(AddressRestricted NAT)



*特点: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为{A,b}(绑定),只有外网P的包才可以通过{A,b}访问私网中的{X,y}。这里解释下,端口受限的道理一样。只要私网地址对位{X,y},则在对外连接时的映射地址对不会改变,即为{A,b}。也就是说如果P没连接{X,y}了,则其他的连接{X,y}时的映射地址仍为{A,b}

*端口限制圆锥形NAT(PortRestricted
Cone NAT)



*特点: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为{A,b}(绑定),只有外网为{P,q}的包才可以通过{A,b}访问私网中的{X,y}。

*对称NAT(Sysmetric
NAT)



*特点:私网地址{X,y}对外网的映射地址对为{A,b},并绑定为{X,y}|{A,b}ßà{P,q},NAT只接收来自{P,q}的包,并转给{X,y}.当客户端请求一个不同的公网地址和端口,就会新分配一个端口号{C,d}。这就是对称型比上面复杂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是私网地址对还是公网地址对,只要一方改变,则映射地址一定也改变。

3 SIP: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称为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位于IP网络的应用层,在各个传输层(UDP、TCP、TLS等)之上

*SIP几个功能实体:
①用户代理:将接受到的请求或响应消息进行代理,发到SIP网络中。分为客户端代理(UAC)和服务端代理(UAS)

②代理服务器:负责转发SIP信息,添加用于路由的信息。

③重定向服务器:接受SIP请求,把请求中的源地址映射成零个或多个地址,返回给给客户机,从而使主叫可以通过新的被叫地址直接联系被叫。

④注册服务器:接受用户代理的请求,完成用户的注册信息,只充当UAS功能。

SIP无法穿越SIP信息的原因:

INVITE sip:feng@220.231.193.226 SIP/2.0

Via: SIP/2.0/TCP 192.168.0.101:53166;①

Max-Forwards: 70

From: <sip:wc@220.231.193.226>;tag=maw4ERN5HCs.-zt-vyOxss.Knrnj7Gv9

To: <sip:feng@220.231.193.226>

Contact: <sip:wc@58.60.1.112:27045;transport=TCP;ob>;+sip.ice②

Call-ID: 3m-y5mKxc8ligLANWcTS1MOKah6loyHH

CSeq: 9482 INVITE

User-Agent: CSipSimple_endeavoru-15/r2272

Content-Type: 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714

v=0

o=- 3592783354 3592783354 IN IP4 58.60.1.112

s=pjmedia
c=IN IP4 58.60.1.112 


t=0 0

m=audio 40551 RTP/AVP 99 0 8 101

c=IN IP4 58.60.1.112

a=rtcp:40552 IN IP4 58.60.1.112

*①中(红色部分)公网响应私网的请求信息发送200OK消息时,目的地址192.0.101.1是私网地址,而私网地址无法在公网上路由

*②中(红色部分)各个层次的分工不一样,NAT/FW处于IP层和TCP/UDP层,负责对地址和端口号的相应转换,而SIP协议处于应用层,其通过报文的交互来协商双方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而这就是NAT/FW无法对应用层报文内部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造成SIP信令寻址不成或者无法建立连接的原因。

*③中(红色部分)仍然是路由问题,SDP指定的c参数为私网IP地址,在发送RTP数据包时,指定的地址无法在公网上路由

4.STUN:

为了解决SIP无法在NAT穿越的问题,提出了STUN协议。

*RFC3489和RFC5389的区别:

①RFC3489中,STUN全称为:"SimpleTraversal
of UDP through NAT“  RFC5389中,STUN全称为:"Session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②RFC3489下的STUN称为“经典的STUN”,不适合作为一个NAT穿越解决方案,因为对穿透失败情况没有做出补救措施

③RFC5389可以支持TCP上的连接。可以扩展到TURN。

*RFC3489下的端口类型检测:



在RFC3489的协议文档中提出MAPPED_ADDRESS字段,该字段返回私网地址穿越NAT连接公网地址时的映射地址对。也就是说从这个MAPPED_ADDRESS字段可以判断出某个客户端其处于什么环境中。下面对上图的检测情况进行说明:

1.进行TEST I,在TEST I 中,客户端发送一个STUN绑定请求到一个服务端,没有设置任何标记。如果有个response响应,客户端检查MAPPED-ADDRESS属性,如果地址和端口和发送请求的本地的IP和端口一样,则客户端知道其处于非NAT内。进行test II。在test II 中,客户端发送一个含有“change IP”和“change port”的绑定请求,这意味着服务器用一个IP和端口接收,用另一个IP和端口发送响应信息。

2.如果客户端接收到response,客户端知道它可以直接连接网络(或者至少是处于具有完全圆锥形NAT的防火墙后面,但不做地址转换)。如果没有响应,则客户端知道其处于一个对称的UDP防火墙中。

3.在test I测试中,如果IP和端口没有匹配响应中的MAPPED-ADDRESS属性,则客户端知道其处于NAT后。则也进行test II(用两个不同的地址,一个接收,一个返回信息)。如果接受到一个响应了,说明是全圆锥形NAT(因为任意外网的IP地址可以和NAT内部的私网地址通信)。如果没有接受到响应,又重新进行test I 测试,这里test I 连接的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和第一次使用test I的地址和端口不一样,如此时服务器返回的映射地址对和第一次test
I返回的映射地址对一样,则表明其处于限制NAT类型环境中(看NAT类型分类),否则表明处于对称NAT

4.在第三步中,若返回的IP相同,则进行test III, 在test III中客户端发送一个“change port”端口,服务器接收到之后,用相同的IP,但端口不同作为响应,若客户端接收到了,说明不受端口改变影响,即为限制锥形NAT,否则为端口受限。

*STUN进行UDP打洞过程:





从STUN协议文档中,我们知道,STUN适合非对称NAT类型,若要进行对称NAT,还需要进行一些策略。

*过程:
(1):A向STUN服务器发送连接B请求(这里A和B都已经向STUN服务器注册了)

(2):STUN服务器向A和B发送对方的映射地址

(3):B将A的对外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发送一个Hole
Punching UDP包。并使得B中的NAT网络开了一个洞,允许后续请求进入该洞

(4):A以B的外部地址为探测地址发送一个探测数据报,同样,该数据报也在A中的NAT网络中建立了一个映射

(5):由于第3步的洞开了,第4步的连接能进入了,所以B受到A的探测数据报之后发回给A一个ACK

5.一个系统模型:



上面的角色说明如下:SIP+STUN用户代理为本地客户端(UAC),SIP服务器用于获取映射地址,SIP服务器用于数据路由等

用工程中的抓包情况说明VOIP是在NAT顺利进行的。

首先用户注册:





这里SIP注册服务器为220.231.193.226。 SIP客户端为192.168.0.101。即处于内网中。则注册之后,SIP服务器获取到客户端的信息,方便客户端之间连接时SIP服务器通过查询SIP注册服务器之后进行目的端连接。可查看上图的via字段中地址和contact字段的地址

其次:STUN绑定映射地址:





客户端连接STUN服务器,地址为192.168.0.100,服务器返回响应信息,在XOR-MAPPED-ADDRESS属性中获取映射地址对(58.60.1.123:63166)。这个地址对用于后续的操作(如客户端进行呼叫请教时修改其SDP报文字段的C和M参数)

接着,SIP呼叫请求:



从上面一步分析指导,客户端发送INVITE请求时,会把原本私网地址和端口号修改为映射地址对,编程公网能路由的地址对。图中加深部分即为修改的情况。

6.TURN:

*RFC5766/TURN:

全称为:TraversalUsing Relays around NAT.还有一种称为:RelayExtensions
to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即STUN的一种扩展。

*TURN和STUN的联系:

共同点:都是通过修改应用层中的私有地址达到NAT穿透的效果。

异同点:TURN通过通讯的“中间人”方式实现穿透,TURN用于对称NAT比较多,STUN用于非对称NAT

*TURN工作原理:

查看协议文档。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获取对方的映射对之后,帮忙转发到目的地址中。

7.ICE:

*RFC5245/ICE

ICE全称“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利用了STUN及STUN的扩展TURN。ICE可以被任何请求/问答模式的协议使用。

*ICE原则:

尽可能实现直接链接,迫不得已情况才使用中继形式

8.ICE扩展:

*进行ICE扩展的原因:

在对称NAT类型之间的传输时,需要用到中继服务器。负载要求高,延时等影响

*如何实现扩展:

进行对称NAT类型的端口预测,实现直接连接

*端口预测:



这里描述的NAT类型为端口敏感性对称NAT,即映射IP不变,端口递增或递减情况。描述如下:

(1)A(B)向ICE服务器的UDP端口1发送STUN请求,得到映射地址的端口号P1.

(2)A(B)向ICE服务器的UDP端口3发送STUN请求,得到映射地址的端口号P2.得端口间隔为∆P
= P2-P1。根据∆P得到实际建立连接时被分配的端口号位P^now=∆P+ P2.

(3)A向预测到的地址进行验证,向B发送数据包,打了一个洞

(4)B执行和步骤3的操作,从而穿过洞直接进入A中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NAT穿越 SIP STUN TURN 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