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读《大话设计模式》有感之简单工厂模式

2013-12-03 15:40 190 查看
  现在有这么一个面试题:用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实现一个计算器控制台程序。

  只要是学过写代码的同学都是可以很简单就搞定这么一个程序的,但是,只要能实现的程序就是好程序么?这是不尽然的。这个题中是有陷阱的,为什么它要求要用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来实现这么一个程序呢?那么就要你在写程序中体现面向对象的原则。

  来分析一下,一个计算器的控制台程序,需要几个对象呢?如果就总的来讲,那么就计算器一个对象就好了。但是这样思考就太简单了。其实只要将计算器的前端显示和后台计算分开。分为运算类和客户端类就ok了。

  试试看呐。



图 1



图 2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写得一样呐,这样写就完全把界面和计算完全分离开了,但是大家有想过一个问题么?就是如果笔者希望给这个计算器增加一个计算平方的功能,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又要到Calculate类中的case语句进行修改了,对于现在的程序来说,其实并不困难,但是,这样把大部分代码开放给你,代码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了。

  接下来,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工厂模式。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3)是计算器类的父类,而(图 4)是计算器类的子类,这个子类分别为“加”、“减”、“乘”、“除”类,(图 5)是计算器工厂类。这样如果要再增加一个算法,就只要再建一个类,并且让这个类继承计算器父类,重写getResult方法,并且在计算器工厂类中添加一句case语句就可以了,并不会看到其他算法的计算逻辑。

  这个是从结构上来看,发现了简单工厂模式的好处,来简单介绍一下简单工厂模式。

  而简单工厂模式的实质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决定应该创建哪一个产品类(这些产品类继承自一个父类或接口)的实例。

  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点是: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通过使用工厂类,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但是简单工厂模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在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那么,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部分段落摘自《大话设计模式》,谢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