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算法入门4:动态规划

2013-11-11 16:09 330 查看
分治算法将规模较大的问题划分成规模较小的子问题,通常,这些子问题是不重叠的。

这一篇要介绍的动态规划算法,也是基于问题划分,区别在于划分的子问题是有重叠的(***部分),这样在求解的过程中,对于重叠的部分只要求解一次,记录下结果(备忘录方法),其他子问题中直接使用即可,减少了重复计算,效率更高。

如下图,在计算子问题A的时候需要计算A的子问题a,b,c,计算B的时候需要计算b,c,d,这里b,c就是重叠部分。按照分治算法,b,c需要分别计算两次。按照动态规划,b,c只要求解A时计算一次,然后记录结果,在求解B时,直接使用。


动态规划算法常用于求解最优解问题。

动态规划算法

所谓动态规划,其动态就表现在求解一个问题最优解时,不是固定的计算、合并某些子问题的解,而是根据各子问题的解的情况,选择其中最优的。

例如:DP(n) = max{ DP(n-1)+1, DP(n-2)+2 }

求解规模为n的问题的解,等于DP(n-1)+1 和 DP(n-2)+1中的较大的值

简单理解动态规划,就是解当前问题的最优解时,综合考虑从其各子问题的最优解,从中构成得到当前问题的最优解。


比如要计算从A到D的最短路径DP(A),其子问题为DP(B)和DP(C)。那么



其中AB = 2,AC=1

可见,在A处,不是简单考虑当前,认为AC<AB,所以走AC,然后走到C时,再作A类似的思考(这其实是贪心算法的思想)。而是,考虑B、C到D的距离,即DP(B)和DP(C),再结合AB、AC做出选择,这就是动态规划(长远眼光:))。



动态规划的要素

显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或需要)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一个问题如果需要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它需要具有如下两个性质(要素):

最优子结构性质
子问题重叠性质

最优子结构性质

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这种性质称为最优子结构性质

怎么理解这个性质?

该性质是指问题的最优解,是由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构成,但具体是怎么构成的?不是简单的自下而上,诸如由DP(n-1)的最优解得到DP(n)的最优解之类,而是DP(n)的最优解可能由DP(n-1)构成,也可能和DP(n-1)没有关系,而是由DP(n-2)的最优解构成。这就是定义里用的是包含的意思。



再详细的,后面结合例子再具体讲解。



子问题重叠性质

这也是动态规划算法的一个关键。

动态规划算法其实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算法,先计算出子问题的解,再由子问题的解去构造问题的解。

由于子问题存在有重叠,所以可以通过备忘录的方法,把子问题的最优解记录下来,当再次用到时,直接从备忘录中读取即可,不必再次使用,这就提高效率。

动态规划的步骤

包括如下4个步骤:

1. 描述最优解的结构

2. 递归定义最优解的值

3. 按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最优解的值

4. 由最优解的值构造一个最优解



最优解的值指的是:求解得到的问题的最优的值,如最大值,最小值;

最优解指的是:得到最优的值时所用的具体方法,如背包问题中具体怎么放置物品;



经典问题

(1)装配线调度

(2)矩阵连乘

(3)最长公共子序列

(4)背包问题

(5)多边形游戏

(6)最优三角剖分

(7)最优排序二叉树

(8)最优合并问题

最长公共子序列

问题

若给定序列X={x1,x2,…,xm},则另一序列Z={z1,z2,…,zk},是X的子序列是指存在一个严格递增下标序列{i1,i2,…,ik}使得对于所有j=1,2,…,k有:zj=xij。例如,序列Z={B,C,D,B}是序列X={A,B,C,B,D,A,B}的子序列,相应的递增下标序列为{2,3,5,7}。

给定2个序列X和Y,当另一序列Z既是X的子序列又是Y的子序列时,称Z是序列X和Y的公共子序列。

给定2个序列X={x1,x2,…,xm}和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分析

序列X和Y使用数组表示:X[1…N],Y[1…N],使用二维数组Z[N+1][M+1]定义解,其中Z[i][j] 表示 {X1,...,Xi}与{Y1,...,Yj}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如:Z[1][2]表示 {X1} 与 {Y1,Y2}



由上面的定义可知:

Z[i][0] 表示X{…} 与 空序列Y {} 的公共子序列,故Z[i][0] = 0

Z[0][j] 表示空序列X {}{} 与Y {…} 的公共子序列,故Z[0][j]= 0

递推公式如下:



为了求得最长公共子序列的具体值,需要在求解公共子序列长度的时候,添加标志(或称为备忘)以记录求解过程的每一步,便于在得到长度后,回溯求解过程,得到具体的序列。

下面的代码中使用how[N+1][M+1] 完成这一功能。

代码:

/************************************************************************ 
 * 名  称:LCS.cpp
 * 功  能:动态规划算法案例:最长公共子序列 
 * 作  者:JarvisChu 
 * 时  间:2013-11-8 
 ************************************************************************/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N 8
#define M 7
 
char X[N+1]={' ','A','B','C','D','E','F','G','H'};// 序列 X	X0不用
char Y[M+1]={' ','B','D','G','H','A','F','A'};    // 序列 Y Y0不用
 
//#define N 4
//#define M 3
//char X[N+1]={' ','A','B','C','D'};// 序列 X X0不用
//char Y[M+1]={' ','A','B','D'};    // 序列 Y Y0不用
 
 
int Z[N+1][M+1]; //Z[i][j] 表示 {X1,...,Xi}与{Y1,...,Yj}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
                 //Z[0][0] 表示 {} 与 {}
                 //Z[1][2] 表示 {X1} 与 {Y1,Y2}
 
int how[N+1][M+1]; //记录最长公子序列是如何得到的,用来追溯Z,得到具体的公共子序列
                   //how[i][j] = 0 表明记录 Z[i][j] = Z[i-1][j-1]+1,  X[i] == Y[j] 时;
                   //how[i][j] = 1 表明记录 Z[i][j] = Z[i-1][j],  X[i] != Y[j] 时;
                   //how[i][j] = 2 表明记录 Z[i][j] = Z[i][j-1],  X[i] != Y[j] 时;
 
/*---------------------------------------------------------------------------------- 
 * 功  能: 求序列 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求最优解的值]
 * 参  数:
 * 返  回:无 
 ------------------------------------------------------------------------------------*/  
void LCSLength()
{
    int i,j;
 
    //X的{} 和 Y的{}{Y1}...{Y1,Y2}的公共子序列长度为0;同理有Y的{}
    for(i=0;i<N;i++) Z[i][0] = 0;
    for(j=0;j<M;j++) Z[0][j] = 0;
 
    //考虑其他情况,X和Y都顺序增长
    for(i=1;i<=N;i++)
    {
        for(j=1;j<=M;j++)
        {
            //X,Y当前元素相等,公共子序列长度加1
            if(X[i] == Y[j])
            {
                Z[i][j] = Z[i-1][j-1]+1;
                how[i][j] = 0;
            }
 
             //Z[i][j] = max(Z[i-1][j],Z[i][j-1]);
 
            else if(Z[i-1][j] >= Z[i][j-1])
            {
               Z[i][j] = Z[i-1][j];
               how[i][j] = 1;
            }
            else
            {
                Z[i][j] = Z[i][j-1];
                how[i][j] = 2;
            }
        }
    }
}
 
 
/*---------------------------------------------------------------------------------- 
 * 功  能: 追溯Z,得到具体的公共子序列 [求最优解] 
 * 参  数:
 * 返  回:无 
 ------------------------------------------------------------------------------------*/  
void LCS(int i,int j)
{
    if(i==0 || j==0) return ;
    
    if(how[i][j] == 0) 
    {
        LCS(i-1,j-1);
        std::cout<<X[i]<<" ";
    }
    else if(how[i][j] == 1)
    {
        LCS(i-1,j);
    }
    else
    {
        LCS(i,j-1);
    }
}
 
int main()
{
    //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LCSLength();
    std::cout<<Z
[M]<<std::endl;//长度
 
    //for(int i=0;i<=N;i++)
    //{
    //    for(int j=0;j<=M;j++)
    //    {
    //        std::cout<<Z[i][j]<<"  ";
    //    }
    //    std::cout<<std::endl;
    //}
 
    LCS(N,M);
    return 0;
}


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 :JarvisChu

出处:http://blog.csdn.net/jarvischu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