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不争”的艺术

2013-09-18 22:13 211 查看
《老子》,做为中华民族的经典,千百年来被无数人解读。庄生晓梦迷蝴蝶,在亦真亦幻中感悟天地的教化;李斯开疆拓土,奠定大秦统一基业,都是受到《老子》的某种启发。纪晓岚一生只整理古人典籍,并不著书立传,因为他觉得古人已经道尽天地万物的玄机,再著书只是画蛇添足罢了。《老子》就是一本蕴含无限哲理的书。“不争”、“无为”,是老子倡导的主要思想,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不让我们看,说那是一种消积的态度,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在大学,又见某位大师评论《老子》全书就一个“装”字,是一种玩弄权术的书。我倒觉得“不争”的意义不止于此,老子是深得《易经》的精髓的,老子每举事例,即正反两面都说到,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家的思想在可以出事亦能入世之间,有“体”有“用”,只出世而不能入世,固然不对,只讲用,而不讲体,亦落在另外一边,亦是错误。老子为我们讲了水的人生艺术。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博,“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的准则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的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再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讲了这一连串的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不过,能有一项的美德,也就可以树立典范而名垂千古了。比如诸葛亮的三顾出山,终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政,君臣上下,大体都有“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在第二十二章中,老子由道“体”而讲到了“用”,他把我们老祖宗传统文化的原则抓住,指出做人处事与利己利人之道——“曲则全”。为人处事,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了,换言之,做人要讲艺术,便要讲究曲线的美。比如中国的父母,当孩子与邻居的孩子打架时,多数都会过去先教训自己的孩子,让他给别人道歉。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矛盾都有双方的责任,先教训自己的孩子,让他学会遇事先自醒,同时也让对方心存愧疚,而后双方各退一步,问题迎刃而解。如果发现了问题,冲上去就是指责对方,对方心里一定不服,进而反击,矛盾激化,这就是不懂“曲则全”的道理了。所以,善于言辞的人,讲话只要有此一转就圆满了,既可达到目的,又能彼此无事,若直来直往,有时是行不通的。“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奥妙就在于此,我们不是不争,而是转个弯儿的去争。当然,曲线之中也需具有直道而行的原则,老是转弯,便成了大滑头了。所以我们固有的民俗文学中,便有:“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的格言。总之,曲直之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于这种“曲则全”的思想,从上古有了太极图,便深深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成为与西方文化最显著的区别,一个典型的应用便是医学。西医有好多分支,术业有专攻,讲究“对症下药”,而中医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像天地宇宙一样的系统,只有健康与不健康。比如我们头疼,西医可能要先去脑科、外科等等。相信大家都有在医院各科室之间被推来推去的经历。而中医是要看全身,目的是让这个系统运行的正常、健康。所以中医更全面,但上手难,效率低,西医则反之。从上面这两章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智慧,不争,是谦卑处下,还是卖弄权术,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在开始,老子就已经讲了是非、有无的辩证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很好理解,是非善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全看周围与之对比的尺度。比如教师这一职业,从孔子起,后被弟子捧为万世师表,古时候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明朝又被打为“臭老九”,清朝又开始注重教育,文革时期又出现“批林批孔”的现象,而现在教师的地位又越来越高。其实,抛开这些历史的因素,教师又是什么?他们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任务是把知识传给下一代,就像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一样。可见,任何事物都是多面体,只是在于我们观察的角度与环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无论哪一种宗教,或教育,或哲学,都会树立一个美和善的架构。殊不知,变生于定,二由一起,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一切要顺势而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争,还是不争,这本身就不应该被分开,在自然意义的内心修养中,我们要谦卑处下,与世无争,用乐观的心态享受属于我们的每一天。而在社会意义的工作与交际中,我们要学会圆滑处事,学会不争而争的艺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