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内核kernel以及根文件系统rootfs是如何映射到对应的nand flash的

2013-06-21 14:24 369 查看
【系统启动过程简介】

初始化代码读取uboot到内存里面,然后跳转到uboot那里去执行uboot,uboot初始化必要的硬件,加载一些驱动,其中包括nand flash的驱动,然后根据uboot里面设置的一个启动命令:

nand read 0x30007FC0 0x100000 0x200000;bootm 0x30007FC0

意思就是,先去读取nand flash,从0x100000开始,长度为0x200000的数据到memory的0x30007FC0处,然后bootm表示从memory的0x30007FC0开始运行。

也就是去运行内核镜像了。

然后,内核会自己解压缩,然后执行,

初始化硬件,

加载驱动模块,

最后去挂载rootfs,

而此文件系统是什么格式的,是从uboot里面定义的:

#define CONFIG_BOOTARGS   "root=/dev/mtdblock2 rw init=/linuxrc console=ttyS0,115200 mem=16M rootfstype=yafffs2"

并在从uboot掉转到内核运行时候,传递给内核的,这样内核在加载rootfs的时候,才知道,要以什么格式,比如上面的yaffs2格式,去加载此文件系统。

此文件系统,也是你实现自己用相应的文件系统制作工具,制作的,然后烧写到对应的位置的。

上面中root=/dev/mtdblock2,表示,要去/dev/mtdblock2,也就是mtd的第3个分区,去加载。

而这里的mtd的第3个分区具体对应的nand flash中的的地址,是你在内核中,一般是在core.c自己定义的的nand flash的分区。

一般是uboot是第一个分区,内核kernel是第二个,然后就是rootfs是第三个分区,也就是/dev/mtdblock2。

例如分区:

static struct mtd_partition rm9200_partitions[3] =

{

        {        /* uboot 256K */

                .name = "uboot",

                .size = 0x40000,

                .offset = 0

        },

        {        /* kernel 1.768M */

                .name = "kernel",

                .size = 0x1C0000,

                .offset = 0x40000

        },

        {        /* rootfs 2M */

                .name = "rootfs",

                .size = 0x200000,

                .offset = 0x200000

        },

};

如果按照上面分区,定义的/dev/mtdblock2的起始地址是0x200000,还算成大小是2M的位置,然后,内核启动挂载rootfs的时候,就是,以上面从uboot传过来的参数中yaffs2格式,到nand flash 的2M的地址读取并加载rootfs,加载完成后,这样,里面对应的根目录,以及所有的文件,文件夹就都可以识别了。

然后才会去读取并运行初始化脚本相关的东西,最后初始化console控制台,然后才能看到那个常见的#,才可以输入命令,比如ls,才可以和系统交互。

所以,实际就是这个rootfs,对应着mtdblock2,对应的某个nand flash上的地址,比如此处的2M的地方。而不是内核kernel这个文件映射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