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项目管理中的好管家-CMMI过程中的PPQA工作

2013-03-20 09:19 337 查看
来源:/article/5827804.html

PPQA(product & process quality assurance) 过程域通过为项目人员和管理者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适当的可见性来支持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交付。它的目的就是把对过程及其相关工作产品的客观的洞察结果提供给项目的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组职流程改善的依据和建议。

  通常说:“好的过程”产生“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将产生“差的产品”;还有:如果“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不符合既定的规范,那么产品的质量肯定有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好的过程”一定产生“好的产品”;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符合了既定规范,产品质量就一定合格。单独的“质量保证”活动并不能“保证质量”,“质量保证”活动必须与相关的技术活动有机结合。因此说CMMI不是万能的,只有CMMI是不行的,还要技术(开发方法、工具)人员二个要素一起改善。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就是预防、防患于未然,就是要降低出错的概率,预防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预防了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出错。这恰如中药,见效慢、并非立竿见影但是能够强身健体,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所以大家要有耐心。而PPQA正是过程管理,确保软件实施过程遵守已界定的程序规范。

现阶段对公司QMS程序书的学习,并尝试负责创世纪项目PPQA的工作。学习时都只看文档,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感觉只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只要按规范的窗体去执行,填写内容就可以了。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才真正体会到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当拿到PPQA计划的窗体时,却不知从何入手,计划是要按QMS的程序书来分模块?还是按软件发展过程来分模块?每个模块要放什么内容进去,项目的明细程度要如何等等?仅一个PPQA的计划书就让我把明细项目调来调去,更不要说在执行之前要事先完成的checklists,要想搞清楚每个子流程要检核的详细内容,需要把每个程序书

认真阅读上几遍,还要考虑主程序作业和辅助作业流程的相互关联,才能让checklists相对完善,执行过程中才能作到更细致的检核,确保过程中的质量。

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状况,对QMS程序书之间的关联性理解的不够透彻,一些检核项目不知是否要加入特定的流程领域,checklists不断的更新,执行时,与项目PM的沟通选择方式欠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识,鉴于首次尝试,一些项目待讨论完善,放松了对Audit Report的跟踪,以致使此项目流程遵守度改善有所延迟。

对于公司QMS,PPQA的执行来说,意识到要勇于实践,不要犹豫,要敢于尝试,更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打退堂鼓。一开始执行时,要允许犯错误,

现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下水,是没有办法过河的,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因为怕犯错误,不去实践,就只会停留在理论阶段。也许目前的作业已有错误存在,但因缺少实践,连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也没有了。

古人云:知易行难。针对以上所述的缺失,总结并提出一些后续执行改善的建议。

1、项目开始,与PM及项目同仁达成共识,进行QMS知识的培训,让大家意识到流程改善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事情,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 PMC、QA、CM是进行项目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所指的QMS不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东西,要有一定的执行力,而不是把QMS只停留在大脑中。

2、据研究,在生命周期的后期修改缺陷的成本是在前期修复缺陷的成本的10倍,这些成本都是隐性成本,如果没有度量数据来证明,往往为管理者所忽略。让参与项目人员都认识到过程中的质量的重要性,不要把质量完全依赖、寄托与QC,切实做到按规范作业,并把过程的数据收集。

3、流程改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要因为短期看不到效果,就不去执行或是表面流于形式等,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大家良好工作作风的养成也许会有所帮助。

4、项目计划的评审、需求设计文档的评审等关键的工作活动,QA需要参与。

5、QA的计划要得到项目组的评审,而对QA个人而言,需要更大的耐性、弹性和项目组沟通。

6、QA人员的使用的checklists:

a:要依针对形式的检查单与对针对内容的检查单作区别,前者是QA人员使用的checklists中(ex. 设计文档进行检核),后者是使用在有经验人员的checklists中(用户需求是自完备的,没有遗漏的内容),不能混杂一起,要么是使用者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要么浪费使用者的时间。

b: 检查项要描述准确,无二义性的,易于得出结论(ex. 是否平均每15行代码就有1行注释?)。

c:要对检查单中的检查项进行分类,以避免遗漏和重复。

d:要对检查项进行度量分析,依据检查项的发现效率对检查项进行排序。

e:QA人员使用的检查单要努力做到“从形式到本质”。

总结QA的职责:

1) 通过监控开发过程来保证工作产品质量;

2) 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和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

3) 保证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不符合问题得到处理,必要时将问题反映给高级

管理者;

4) 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组需要,同时满足评审需要;

5) 向开发人员提供回馈。

执行PPQA的8个原则

1) 对所有的交付物都要执行PPQA;

2) 所有的活动都要执行PPQA;

3) 在组织级要定义抽样的准则;

4) 执行PPQA要有检查单;

5) 有检查就要有记录,无论是否有问题;

6) 有问题就要跟踪关闭;

7) 对问题要分类分析

8) 要对PPQA执行PPQA,并要有记录;

结语:按规范做事情,减少你犯错误的概率,减少你的责任,否则,你可能成为打破常规的英雄,但更可能你是失败的替罪羊。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