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中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排名

2013-02-06 11:41 344 查看
罗天昊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致力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雾锁北京,天下心忧。

传统发展模式,已至尽头。

从庙堂至民间,均在热议中国未来的发展,习近平亦明确称,中国需发展质量,不过,如何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国内目前并无明确标准。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以年均约10%的速度,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亦崛起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体,

在此情况下,中国如何从世界经济大国,变为世界经济强国,?

从近现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轨迹来说,一个国家的飞跃期,不可能无限长久。

全球历史上,能够如中国一样保持30年左右高速增长的非常罕见。

同样,中国的高速发展,也不可能永远持续。

目前,中国GDP增幅整体下跌,或可为未来的先兆,

即:中国从飞速发展的高原期,逐步进入平原期。要在强国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另辟蹊径。

提高发展效率,成为中国未来国家战略的重要根基。

提高发展效率,其本质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温家宝总理在访欧期间,提出绝不以牺牲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发展速度。

在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出现“带血的GDP”,以及新的投资大跃进的怪相,均是没有转变发展模式所导致。

在此时势之下,各个区域和城市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又如何衡量发展质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罗天昊在其著作《大国诸城》中,研究各个城市的竞争时,

其实已经提出一些关于城市之间的比较参数,积数年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竞争研究之经验,

以及对中国数十座城市考察之感悟,特综合拟定中国城市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推出中国第一个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的排行榜。

排行榜包含“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名”,“中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排名”,以及各个省区内部的发展质量排名。

罗天昊所设定的衡量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为:

发展速度,

民营经济占比,

三产占比,

内生增长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率成反比),

人均产值。

推出“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名”等系列,可以引导各地重新衡量本地发展的标准,改变单纯以速度论英雄,

以GDP论英雄的成见,更为科学,客观,多元地规范各地的发展战略,将其纳入到中国未来发展轨道之中。

中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排名(2012年数据未全面公布,取2011年)

深圳

上海

广州

北京

佛山

无锡

宁波

杭州

泉州

大连

青岛

长沙

唐山

烟台

常州

天津

南京

沈阳

武汉

温州

太原

嘉兴

郑州

成都

哈尔滨

西安

石家庄

合肥

兰州

重庆

排名参数说明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仍然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一个效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自然迅速。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需要保持相对高速的发展,对于各个区域来说,迅速做大总量,亦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必然之路。

深圳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改革之城,其曾经创造的“深圳速度“居功至伟。

计算方法:各地经济发展速度,除以全国平均经济发展速度,为各地省区本单项得分。

内生增长能力

考究一个区域发展是否有效率,其经济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则至关重要。

在相通的增长情况下,固定投资率低者,发展效率高,固定投资率高者,发展效率低。

由此,内生增长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率成反比。

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虚妄之火猛烈,一个巨大的假象,即是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这种增长,效率是非常低的。

有些城市,虽然增长迅速,但是,仔细考究,其背后投资增长,比整体经济增长更为迅猛。

而有些区域和城市,虽然表面看增长放缓,但是却效率很高,因为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一般城市。

最近几年,天津和重庆狂飙突起,创造了高速神话,但是,这种神话却并非完全经得起考验。

其发展动力,为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自2008年至2011年,天津复合增长率保持了国内平均最高水平之列。

分别为16.5%,16.5%,17.4%, 16.4%。但是,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别达到增长42.5%、47.4%、30.1%和3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远超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而其固定资产投资率,更达到了67%以上。

可以说,其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依赖非常严重。重庆也是如此。

重庆政策的推行者虽然已倒,但是,天津却仍然被人追捧。其实两者在经济发展战略的本质上非常接近。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这种依靠高额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被全国各个区域和城市仿效。

由于中国特有的政治周期,大约每隔几年形成一个事实上的考核期,这样,各个地方主政者,面临着迅速做大总量,提高增长速度,

以在同僚的竞争中胜出的压力。而培育产业,则周期漫长,很少有富有远见和耐心的人去做。

这样,整个国家,都出现了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来动经济的现象。

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为4715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竟达3110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率,超过了60%以上,

依靠投资拉动的省市,占全国省市总数的80%,可谓全球前所未有。整个国家都陷入疯狂的投资冲动之中。

2011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率为32%,为全国所有省份最低。

浙江固定资产投资率为44.7%,在全国所有省中,唯有广东和浙江固定资产投资率没有超过50%。

能够坚守正道,在逆势中保持真实的竞争力,其努力尤其可贵。

具体到城市,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更是只有19%,为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于20%的唯一大城市。

而且,其社会投资占比,超过76.1%,为全国最高之列。官方投资不到25%。

计算方法: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除以本地固定资产投资率。由此,则本单项中,深圳得分最高。

单项特别说明:

对于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有最直观的反应。

此前,一直盛传深圳发展速度下降,但是,深圳仍然是中国最有质量的城市。

其固定资产投资率,为全国最低,是国内唯一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于20%的城市,成为全国最有造血功能,最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城市。

事实也正是如此,大批的民营经济巨头,大批的中国驰名商标,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在深圳草根生长。

佛山进入前三名,令人震惊。一直以来,佛山都是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工厂,其辖下顺德,南海均为中国制造业重镇。

在印象中,似乎从事传统产业的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率一定很高,但是,作为传统制造业基地的佛山,反而固定资产投资率极低,其中有何奥妙?

或者其中最大的区别是:别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地方,都把资本投向了基础设置,地产,厂房等,

而顺德的投资,更多偏向工业设备,技术以及人力,而后者的投资额比前者小得多,虽然对GDP的撑门面效果远不及大项目,

重工业和铺路架桥来得快,但是真实效率也高得多。这样的GDP,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亦是值得真正尊敬的。

佛山现象,绝对值得中国关注。

宁波与杭州入选前十名,名至实归。浙江经济,一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对于投资的需求不大。

上海与北京,主要从事高端产业,服务业发达,文化产业兴盛,由此,对于投资的需求也逐步下降。

从整体看,珠三角和长三角,环渤海三角入选城市比例最高,说明东部沿海城市,

虽然增速普遍下滑,但是产业结构逐渐合理,产业转型初步完成。

泉州进入前十名,反应了福建经济模式的巨大转变。

此前,福建在沿海省份中,经济总量并不大,综合发展速度亦不快,但是,福建的民富却比较明显。

福建在中国省级单位中民营经济占比最高,同时,其固定资产投资率,亦比全国水平低,发展更多靠民间的力量。

而泉州作为福建的典型城市,非常具有代表性。

值得称道的是唐山与太原,虽然都是典型的工业城市,但是其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其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转型相对成功。

郑州,长沙,武汉等中部中心城市,其固定资产投资率接近,与全国平均水平亦大致相当。

非常具有代表性,看中国的发展状况,只需要看看中国就行。

未来中国崛起,中国的产业转型,对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具有标杆意义。

天津、 鄂尔多斯、洛阳、哈尔滨、成都、大连、石家庄、重庆、沈阳、西安、合肥等十一个城市,

其固定资产投资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质量有待提高。

其中,有一些城市存在双重问题。比如天津,洛阳,不仅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而且民营经济萎缩。 未来需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

民营经济占比

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富有活力,民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晴雨表。

一个值得警惕的歪风是,现在,很多地方,对于培育实业,扶持本土企业缺乏耐心,热衷于与央企联姻,搞大项目,

一个央求项目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亿,对于拉动GDP增长效果显著,在目前的任期制下,快速做大总量,容易获得升迁,

由此,偏重央企,偏重大型官办企业,成为一种通病。

在此情况下,那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地方,其发展更为艰难,也正因为如此,其发展的真实效率,亦比一般地方高,

而其坚持实业,坚持培育本土企业,坚持中小企业为主的发展战略,更富有远见。

中国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方,如广东,浙江等地,民营经济均非常发达,官办企业受到一定的抑制。

而最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广东和浙江的民营经济占比,均有一定程度下滑,而福建则逐步崛起。

泉州能够入选全国前十,其民营经济的强劲功不可没。

而北京,上海则由于民营经济的缩缩,在于深圳的争雄中落败。

尤其是北京,民营经济占比,竟然在全国垫底,全靠大型国企撑场面,值得汗颜。

唐山,宁波,深圳,可谓是中国东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民营经济发达的代表性城市。

计算方法:

本地民营经济占比,除以全国民营经济占比,北京最低。

三产比重

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正因为如此,

追求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成为很多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所在。

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70%左右,美国更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在50%左右。

2010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大约为43%,最高峰值也从来没有达到50%。

就此而论,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确有增长的空间。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调研时,特别强调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李克强还提出“十二五”末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由此可见政府对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视。

事实上,国内一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的水平,

比如,北京的服务业比重在去年第三季度达到76.9%,成为大陆城市中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城市,成功实现了“三二一”的经济结构。

“北京模式”无疑为中国迫切希望转型的各大城市提供了样本。

不过,中国仍然属于后发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以及目前的产业经济发展阶段,

决定了“北京模式”恐怕难以在全国推广,服务业难以承载重望。

就国家大势来说,中国仍需坚持制造业立国,第三产业不可寄望太高,就城市与区域而言,

除少数中心城市之外,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服务业领域亦恐怕难以有大作为。工业立市,仍然是多数中国城市的最终宿命。

就具体城市而言,北京成为大陆城市中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其占比高达75%以上,

最近几年,北京风沙逐步较少,与三产的崛起关系重大。

由此,北京也成功实现了“三二一”的经济结构。

在具体的产业构成,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值得称道,其占比达到12.1%,为国内极少出占比超过10%的城市,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三倍。

同时,其生产性服务业占三产的比重达到63%。

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三产占比冠绝全国。在北京之后,广州,上海,深圳紧随其后。

太原所在的山西,是中国典型的资源大省,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太原三产的崛起,不仅为山西诸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借鉴,而且对云南富源,湖北黄石,内蒙鄂尔多斯等资源型城市提供全新的视野。

哈尔滨三产的崛起,则是东北重工业城市实现转型的典型。

东北振兴的步伐,比中部振兴要快。曾经的重工业基地,

目前,不仅民营经济占比普遍超过50%,三产占比亦开始飙升,东北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增长极。

武汉的三产比重达到48.9% ,虽然没有达到50%,但是仍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中部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武汉的变化值得肯定。

最近几年,随着武汉站的独立,武汉的两通战略,开始显示出成效。未来,内需的振兴,将造就武汉的彻底崛起。物流业的发到,全国将无出其右。

作为东部城市,杭州和宁波、青岛、佛山、无锡等地,三产比重尚未超过50%,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一定优势。

这也充分说明,中国仍需坚持制造业立国,第三产业不可寄望太高,就城市与区域而言,除少数中心城市之外,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服务业领域亦恐怕难以有大作为。工业立市,仍然是多数中国城市的最终宿命。

“十二五”末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以目前计算,未来五年,全国三产的占比,也就48%左右。仍然不到50%。

计算方法:

本地三产比重,除以全国三产比重,即是得分,目前,北京成为中国大陆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均领先于全国。

人均GDP

最直接的指标,经济总量的创造,是靠人海战术,还是搞高素质的人口,由此一目了然。

计算方法:本地人均GDP,除以全国人均GDP。

由此,则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负担较轻,得分高,浙江,广东等地,虽然得分也比较高,但是被庞大的人口基础拉低了不少,

而河南总量虽大,人口太多,最后得分并不高。

长沙入选前十,令人惊喜。最近几年,湖南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如火如荼,成为广东经济外溢的直接受益者。

而湖北所牵头的所谓“中三角”,湖南人根本无兴趣。三一中工在湖南崛起,绝非偶然。

除直辖市外,民营经济富有活力,民间才富有,这条铁律在长沙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中部城市中,长沙民营经济占比,接近60%,诞生了大批民营企业。这也是拉高长沙人均GDP的重要原因。

号称要成为全国性城市的重庆,由于人均GDP的不足,成为其崛起为全国性大城市的软肋。

在中国大城市中,重庆人均GDP忝列末位,未来任重道远。

特别说明:

  

所有数据,均取自各地已经发布的公报。

罗天昊设置的五项指标:

发展速度,内生增长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率成反比),民营经济占比,第三产业占比,人均GDP等,并非完善,指标设定不一样,衡量结果也不一样,

如有争议,可重新设定权重,另外排名。

罗天昊有草创体系,开山劈石之宏愿,不计收获正果之功利。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聚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完善中国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