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技术学习的思考

2013-01-17 17:11 267 查看
感悟:

1. 技术只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用它要达成的目标。学习技术的目的也应该是为了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不要为了学习技术而去学习技术。

2. 要始终保持对自己所在行业的趋势和变化的敏感,学习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要太被公司的工作左右。但是实际上,工程师的有效时间大部分是在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只能占一小部分,所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努力做好也是很重要的。

3. 简单的看书跑跑例程只是入门级的学习方法。“项目驱动”的本质是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时间目标,有人检查并拷问你的成果帮助你发现问题和不足。如果是自学,那么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相对完整的目标,最好能输出一些对别人有用的结果,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帮助自己检查成果。还可以用写文档或者写博客的方式来自己拷问自己,如果能给别人讲明白那才说明真正学到心里了。

4.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技术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要始终考虑目标是否有价值,达成目标的手段是否高效率。

===================================================================================================

今天下午,我对着TI的开发板发呆。看着电脑上的时间,突然想起来自己已经工作将近两年半。时间过的好快,不得不趁早回顾起这两年半的成长历程。

诚然,在这两年半里,我的技术水平没有什么长进。虽然中间曾断断续续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尝试学习新东西,但始终只是心血来潮、坚持不了多少天就放弃。现在毕竟不同于大学时期,那会儿可以凭着对新技术的好奇和兴趣而狂热。现在见的东西多了,发现很多也不过如此,并且精力上也顾不过来,早已没有当初的那种劲头。

我一直是自诩为技术男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技术上是否有所深入来衡量自己的进步。照此种观点来看,过去的两年半的工作经历并没有使得我在技术上有大的进展,这意味着没有什么进步?

看着TI的那块板,还有板上的仿真器,想想我们这些人搞这搞那,学技术、码代码、画PCB,目的都是做出来产品来让人用。不管做产品的人技术水平是否牛X、年龄有多大、经验是否丰富,总之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产品,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位设计人员已经具备比较优良的素质。呵,不过目前我离这种水平还差得远。

那么由此想到问题是:应当以何种态度对待技术?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技术本身是一种工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用于帮助我们利用别的工具、资源进行设计产品。换句话说,技术也只是一种工具,只不过这种工具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是一种知识性的东西。对这种工具的特性掌握的越熟,在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中也就越能更加灵活的使用。

从工具的角度来看,不要为了学习技术而去学习技术。为了学习技术而学习,就如大学时候那种纯粹因对单片机、RTOS感兴趣的学习。现在进入公司、去一些电子类论坛,可以总结出的一点是不管你会C还是会C++,精通51还是精通ARM,关键在于这些技术能否用于产品开发和解决当前问题。为了学习而学习,就相当于为了使用工具而学习如何使用,这已经本末倒置

对待技术的态度应当是学以致用,用到什么学什么,而不是什么都学。包含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很可能只是因为觉得有兴趣或者有用而学习。而所谓的“有用”往往可能并不是真那么有用。或许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些技术可能以后会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至于这个以后是多久,我们很少想过。待到拿起相关的资料看个十天半个月后,可能就觉得没什么意思,然后慢慢地就扔到一边不再拾起。就这样总是一时地冲动和热情。学以致用,应当是目标明确的,明确了解这些技术会解决哪些问题。有一种观点是“项目驱动”学习,即在解决某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是比较值得提倡的。

某位前辈曾告诫我说,不要自己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要结合项目来学。比如像USB、FPGA这类的东西,要做某个项目时,给个例程,几天就上手了。而如果是自己学,可能搞个十天半个月也未必弄得明白。

技术并不是学的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能够熟练应用并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技术学的再多,其实也就多掌握一个工具而已。如果工具不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能够给自己带来任何收益,那么学的再多也是白搭。学的再深,也只能说明对这个工具的掌握非常熟悉,可以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或者更容易解决问题。然而即便成为某个技术上的“大牛”,精通所有的细节,而如果不会应用它来解决问题,或者干脆就用不上,那只能说是白白浪费那么多精力学无用的东西。我们的精力有限,何必将那么多精力浪费在这上面?

现在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什么andriod、什么无线充电、各种编程语言、各种越来越复杂的芯片,如果都要花费时间去学;那么估计耗费一生精力可能也学不完。就算能学完,只恐怕学完的时候,那些“新技术”早已被淘汰。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习,也不是说什么都只要了解一下。作为开发人员,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做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所以,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的。而且对于某些技术则要求能够比较“精通”,这样才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更好的产品

我相信技术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学习的,不管它有多复杂,只要愿意花大量地时间去学,总有一天是可以掌握的。也许我们看某某人在某些技术方面很牛X,佩服的不行。其实我们也可以,只不过问题在于有没有那股拼劲、愿不愿意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当我们决定学习某个新东西时,方向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会决定后续在这个新东西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后期是否有成效、是否有收益。难以想像,当我们耗费大量时间掌握某项技术后,发现该技术或者已经面临淘汰、或者在现有的工作中很难用上、或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将是多么的悲摧。

我认为相对于技术而言,学以致用、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工具解决问题、快速学习并应用、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态度,对于问题的把握和处理等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这些能力都是脱离于具体的技术,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它们都能帮助我们快速的去熟悉新工具、新方法。

真正的技术高手的厉害之处并不在于他掌握和精通多少技术;而在于他能否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否在需要使用新技术时快速地学习掌握并应用于实践

转载出处:http://lishutong.me/2222.html(貌似这哥们在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

后面有一些不错的讨论:

我也只是本科毕业出来工作刚刚一年而已,文章能够指出“技术本身是一种工具”让我感觉思路又开阔了一点,以前也有种感觉,Cadence,FPGA,DSP之类的会用并不NB,NB的是你用这些来做什么,所以我认为这些东西都只是工具而已,而博主更加广泛的认为“技术“是一种工具,这个也认同。技术本身并不NB,NB的是你用这项技术能够解决问题,产生效益。

而对于不要盲目的学东西,纯粹的靠”项目驱动“,我却认为是不够的,诚然”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比较有动力,有资源,有环境,有成就感。但是项目毕竟是公司立项,并不是所有项目分配下来的内容都是我想学的,我有精力去学的。就像博主说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在忽略努力和天赋的差异后,人的知识面的精度和广度应该是成反比的。而作为一位技术男,我自身的技术体系树应该是由自己建立,而不是由公司来帮我建立。诚然,随着自身在项目中间学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技术体系树可能会随之改变,但是如何完善枝叶,却应该是自己在业余时间充电完成的,而且当公司项目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的技术体系树有较大差异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坚持自己,还是要去顺应公司了。

换个角度来说,博主自己也说其实“学以致用、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工具解决问题、快速学习并应用、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态度,对于问题的把握和处理等能力”远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但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培养却也是不断的学习技术的过程中获得的,只是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在学技术的过程中获得并培养起来的这些能力。而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大家都是以结果为导向,谁会给你充足的时间让你去探索,享受与总结这些能力呢?会不会到头来给了自己错误的信号,分不清楚这个结果到底是自己的功劳,还是项目团队的功劳。所以我认为,还是要适当的自己去主观能动的学习一些技术,一方面弥补自己自身技术体系树的不足,另一方面在主管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自己的能力。

PS:本人也就本科毕业工作一年而已,也算有点心得感悟,看到博主的文章深有感悟,闲的无聊写了这么多,随笔而已,肯定有不对的地方,纯属个人见解。

博主回复:我同意你的关于自己建立自身的技术体系结构的意见。这种技术体系结构的建立,我觉得尽量还是应当随着公司的项目学习。因为有充足的资源、环境、目标,学习和进步的速度更快。但也不是说完全以公司为导向,公司有他自己的发展目标,而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计划。正如你所说,在项目中构建体系树的树干,在业余时间充电完成枝叶。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在做项目时,虽然要以结果为导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更为重要的。以结果为导向是为公司,而反思和总结则是为自己。一个项目下来,少则一个月,多个几个月、半年、甚至更多。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并且随着项目的进展也可以不断地完善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体系结构,而不是仅仅掌握项目中用到的主要知识。这样当一个项目下来,个人成长不少,对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也掌握不少。所以,不能仅仅是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而是要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积累,快速进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