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产品的落地

2012-05-12 22:44 197 查看
一篇浅显易懂,看了以后相当有感触的文章。从搞技术的角度,始终都想着尽量多的实现功能,但这种想法往往造成了产品无法推出,推广。那么如何界定功能范围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原文:http://code.alibabatech.com/blog/experience_1200/product-landing.html

前些天和老庄讨论MinasDynamic的Scope,讲到了产品的落地。

在09年的时候,我和付大叔一起做过Minas,最终没有推广开来,

导致中文站和国际站各自发展了自己的配置管理中心,

失败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部分原因,就是Scope一直扩大,没法落地,

而且长时间不稳定,连基本功能都没做好,就开始做花哨的功能,

当时网站最担心的就是线上的稳定性,Minas挂了的影响面会非常大,

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复杂,当时将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合二为一,

而实际上两者根本不是一码事,它们的区别比共同点还大,拆成两个项目来做都不为过,

统一后的模型,可想而知,难用,复杂。

到现在,为了统一配置的管理,准备重写新版本的Minas,

新版本的Minas,第一点,先把静态和动态配置,彻底分开来做,

现在静态配置已经可以Work了,开始着手动态配置这一块,

也就是现在讨论的MinasDynamic,需求讨论了很久,趋势也是越来越复杂,

模型又要适应KV,又要适应Tree,又是ad-hoc无中心交叉组网,又是gossip/paxos一致性算法。

都很重要,但MinasDynamic的“应力”在哪?我们为什么要一个MinasDynamic?

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最大的需求,来自于平台很多产品都有一个管理中心,

每个中心,都面临数据变更推送,单点故障,HA可用性,节点和网络Failover等问题,

也就是说,大家关心MinasDynamic的“非功能性需求”,而不是特别关心MinasDynamic的“功能性需求”,

就算MinasDynamic只做成一个KVEngine,只要稳定性好,大家都会想办法适应MinasDynamic的模型,

而如果不稳定,就算做成一朵花,大家还是会各做各的。

这让我想起陈在讲《战略分解思路》时讲到的“三面镜子”,

做任何一件事一个产品,你手里都应拿着三面镜子:望远镜,凸透镜,显微镜,

首先,是要拿着望远镜,站在一定高度,知道你的产品在整个战略格局中的位置,并从梦想,使命,愿景,战略,组织,人,整个都想通透,

第二,是要拿着凸透镜,找到焦点,找到落地点,不要什么都想做,要从想做,能做,可做中抽取出该做的事,



就像陈讲到的事例,在04年公司就让他做交易这一块,当时,他觉得市场越大,挣的钱越多,所有市场都做,

觉得淘宝客户不够多,还发展了线下客户,最终到06年交易产品线还没有什么成果,只能停了,

而在09年,公司让他重新做交易产品,他只选服装市场,只选淘宝大卖家做为客户,做细做好,迅速就产生了效应,

成功后,公司给了更多资源,再推广到其它市场,这就是落地的重要。

第三,是要拿着显微镜,贴近用户,从用户的细微处观察,比用户更懂用户的问题所在,解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而不是去做调查出来的重要但无关痛痒的事,用户当然是什么都想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