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人民日报资深驻印记者任彦讲述真实的印度

2012-03-12 14:04 253 查看
主题:专家谈真实印度和中印关系

  嘉宾:环球时报驻印特派记者任彦

  主持人:环球网记者高友斌

  时间:2009年11月27日下午15时

  嘉宾简介:

  任彦,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现在是《人民日报》驻印度首席记者、人民网驻印度首席记者和《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等。驻印度4年来,他写了200多万字的稿件,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比较翔实的报道,为国人了解和理解这一遥远的邻居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为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标是,把一个真实的印度通过中国记者的笔触和镜头介绍给中国。由于对印度及其他南亚国家有深入了解和独到见解,他被称为是中国南亚问题专家之一。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线访谈的主题主要是印度和中印关系。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媒体还有一些学者、政客对中印关系,对中国进行了一些不友好的报道。那么中印关系,特别是这次印度总理辛格的访美在美国的强硬表态,再次表现出来中印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中印这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真的存在不文明不和谐吗?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人民日报驻印度首席记者、环球时报驻印特派记者任彦先生来做访谈,下面欢迎任彦先生。

  任彦先生在印度生活工作长达4年,对印度社会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切身感受。希望广大网友抓住难得的机会向任彦先生提问。首先我们先请任彦先生谈一下对印度总理辛格最近的访美做一下评述。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在奥巴马亚洲之行之后,辛格总理随即访问美国。有媒体称这次辛格总理访问美国似乎是对奥巴马印度之行的一种回应。因为奥巴马亚洲之行没有包括印度,印度觉得很受冷落,所以似乎通过美国之行来做出回应。实际上据我所知,在奥巴马访问亚洲之前,就是在今年早些时候,辛格总理访美行程早就已经定下来了。似乎跟这个只是时间的巧合,辛格总理访美的行程早已定下来,对奥巴马访问亚洲没有访问印度,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并没有前后呼应的关系。

  关于这次辛格总理访美,总的来讲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最近几年,印美关系是日益升温。在2007年,当时小布什时期,印美签署印美核协议,标志着两者关系上升到具有合作伙伴的关系水平。这次我认为辛格总理访美,在他第二任期间首次访美,也就是主要目的是充实印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而且这次辛格总理访美也受到奥巴马政府隆重超规格的接待。而且两位首脑也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军事、防务、文化、科学等等方面。也取得很重要的成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标志这次美国之行成功的一点,美国在对印核禁止门槛上又大放绿灯。有媒体称美国公开承认了印度是核大国。从这点印度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辛格此次美国之行非常成功。就我个人来看,辛格此次访美也标志着两国关系又上升到新的阶段,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注入了新的实质性的内容。

  主持人:从印度媒体对这次辛格访美的报道来看,在对美关系上,印度似乎有跟中国争宠的味道。印度精英阶层和印度普通民众如何看待美国?您认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印美关系和印中关系哪个重要性更大一些?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通过印度媒体反映,印度精英阶层舆论来看,确实反映出印度想与中国争宠的倾向。通过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奥巴马对此次辛格总理接待是非常超规格,印度媒体对接待细节也是大加渲染,认为只有辛格总理才配有这种接待水平。而且奥巴马给予这样接待规格,也显示出美国更加看重印度,而且与辛格相关的谈话中,也没有提及中国。印度媒体和印度一部分精英确实认为辛格此次访美得到美国亲睐和垂青,似乎标志着印美关系进入新的阶段。而且标志着印度在美国的战略棋局上位置要比中国更加重要。在我看来,这个也反映出印度媒体和一部分精英阶层并不是很成熟、很理性的这样一种思维。

  他们处处要和中国一争高低,在对美关系上,似乎也要给出印美关系要比印中关系更重要。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印度算是崛起的大国吗?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在和中国一争高低,这一点可以给予足够的理解。因为毕竟印度是一个人口巨大,而且地势宽广,而且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且最近几年经济发展也比较快。所以这种大国梦想和追求我们应该给予理解。但是这次辛格访美的事情上,这样一种不太理性,而且略显幼稚,这个有失大国气派,作为印度应该值得反思。当然作为中国,因为我在印度呆了将近5年,对印度的国民和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生活在那个地方,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作为中国不应该被印度的一些媒体和学界的偏激言论牵着鼻子走。我们现在跟印度相比,相对处于发展更快一些,相对处于强势的位置。我们应该对印度更加宽容、更加理解,给印度一定的尊重,特别是他对大国的追求。我们对待印度的媒体,对中印争崇的论调给予一个自信的看法。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现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比印度快一些,从事先搜集的网友提问来看,有网友提到中印两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您看来印度能否超越中国?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现在一说世界经济,就先想到中印这两个国家。中印这两个人口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当成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两个引擎。印度过去两国GDP也平均在8%以上,经济发展仅次于中国。但是相比中国,发展还是相对之后一些。至于说印度能不能赶超中国?有没有这个潜力?据我的观察,印度确实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但是要想30年之内赶超中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印度确实有着非常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这里我要讲的一点,我在印度生活这几年,据我的观察,印度过去五年GDP达到8%,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它走的是一条比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在你到新德里、到孟买,到印度的乡间你会发现,印度的自然环境发展很好,从这点看,印度还有巨大发展潜力。

  第二,印度经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它非常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印度有一半人口在25岁以下,而且受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这样一个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也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印度经济发展走的是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以知识经济为主。印度经济发展有一个很大产业就是IT产业,这个也是未来印度发展,提升印度经济水平总量的一个重要支柱。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IT产业,在我们事先搜集网友提问中也有这样的问题,印度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在IT方面?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在IT界,在亚洲,印度有一个城市叫做班加洛尔,这个号称亚洲硅谷。印度以IT著称,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拉夫斯基总理很年轻,他提出以知识经济信息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他就倡导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有了政府的这样倡导,全国形成了这样一个风气。第二,印度有很多年轻白领在美国硅谷受过相关教育,他们回国创业,搞了很多IT科技园,成为印度IT业的孵化机。你现在去印度IT工业园,你会发现很多现代化大楼,里面都是从硅谷回来的一些人他们在那里创业。第三,印度IT业还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就是它的语言。印度的国语是英语,官方语言是英语,它和西方世界交流上是几乎不存在语言的障碍。它的软件设计、外包方面要比我们存在优势。

  主持人:中国网友不仅仅关注印度IT业,对印度军事发展也非常关注。有网友提到印度进来在疯狂的军购,他们军购的目的是否会成为亚洲的美国呢?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每年预算里,国防预算占的比例都大,而且一年比一年高。很多媒体也称印度军购的水平越来越高,近似于达到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或者叫做疯狂的状态。确实是。印度这几年在军购上不惜血本。印度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军事?大力发展军购?第一,印度本土军事产业不是很大,还是要依靠进口。印度现在军购主要来源国家还是俄罗斯,印度整个军火库里都是来自俄罗斯和前苏联,当然现在还向美国和以色列进口一些武器。印度进口这么大量的军火目的到底何在?有三点需要考虑:第二,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国内种族矛盾也很激烈。加上跟巴基斯坦是树敌,防备巴基斯坦。另外把中国当成假象敌人,而且1962年曾经发生短暂惨烈的边界军事冲突,而且之后把中国当成它潜在的最大敌人。它现在看到中国日益崛起,大力发展军购也是为了防范中国为主。比如每次军购,武器的突破,媒体都有直指中国。印度到底军购之后,能不能成为亚洲的美国?我看不会成为。因为印度据我观察,还是以防守为主,不是进攻为主。它大量的采购武器主要是增强威慑力量,以防卫为主,而不是以进攻为主。所以大可放心,印度大量采购军火,应该不会对周边国家产生威胁。即便是印度有这样的野心,也不会得逞。

  主持人:印度地处南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扼守着印度洋的要冲。有网友提问,印度是不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马前卒?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个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还不是被充分的认识到。但是在现在新世纪以来,印度国际地缘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作为印度洋的要冲,在印度人的眼里,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全球战略棋局上,印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棋子。曾经美国有一些媒体,印度也有一些应和,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其中印度是很重要的战略布局。但是印度国内也有部分人想利用美国来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但是印度国内这种思想并不占主流。据我观察,印度国内的主流思想还是以中印合作,中美合作两条路平行而走,这样符合印度国家利益最大化。还有就是作为中国人也大可不必担心印度套在美国的战车上,完全跟着美国后面跑。这也不用担心,印度最重视就是独立价值。印度从1947年独立到现在,特别重视独立。印度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它现在在大国之间纵横游说,实际上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要和某一个国家形成一个结盟关系。印度有着独特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就是独立。现在印美之间只是有利益上的合作关系,它们要达成对华制约是很难达成的。印度的明智学者对这个看的很清楚,作为中国完全不必为此而担忧。主持人:刚刚我看到有网友提到中印边境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将会何去何从?有一个什么样的方向?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中印边境问题是困扰两国问题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是以前英印政府,就是麦克马洪人为划了一条线,定为中印边界线。这条线一直不被中国政府所承认。过去这么多年来,中印两国就边界问题进行多轮谈判。最近一次,就是特别代表第13次会议在今年上半年举行完。现在两国边界问题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想中印边界问题这个分歧的解决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智慧。就目前来看中印边界问题虽然是困扰中印关系的一大障碍,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从现实的角度来出发,应该避开这样一个问题来发展中印其他方面的合作。这个在过去还是做得非常好的,比如在经济、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各个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而且其他方面的合作也有利于中印边界谈判的解决。

  主持人:有网友问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印度人的特点?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印度人像大象,可以用理解大象的特点来理解印度人。它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它行动确实很缓慢,但是是很执着的,加以时间,也是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关于印度种姓等级制度还是这么严重吗?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这个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1950年印度第一部宪法颁布,在宪法层面明文规定种姓制度予以废除。但是持续了三千多年的种姓制度已经浸染在人们的文化血液当中,种姓意识还没有从人们思想深处消除。现在在印度社会理,种姓制度从表面上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深层次是无处不在的。举个例子,每个礼拜日,印度媒体,比如印度时报等等一些其他报纸,都有征婚广告。征婚的要求就写着要求什么种姓,把这个种姓作为择偶要求单列出来。还有一个特征可以看得出来,印度现在为了让低种姓的人有发展机会,政府层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比如低种姓的择业跟就学都有51%名额保留制度。比如招一百个学生,51名是专门保留给低种姓人,这样给低种姓群体一个平稳发展机会。所以现在印度种姓制度还是存在。主持人:有网友关注印度媒体对华报道,还有印度政府对华表态经常是不一致的。比如今年以来,印度媒体报道西南边界,然后印度政府都会出来一些灭火举动,为什么印度媒体和印度政府会有一些不同的举动,印度政府管不了印度媒体吗?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媒体非常自由的,基本上都是私营的媒体,所以他们的报道和观点都是独立的。印度媒体为什么对华报道是不友好的?就是为了迎合受众情绪,迎合了市场。据我在印度生活多年,印度民间蔓延这样一种情绪,对华是戒心十足,戒备心非常足,另外有一点酸葡萄的心理。印度的民众对中国为什么是既怕又爱,既恨又嫉妒这样一种心理呢?我觉得三个层面:一个层面,中印在1962年曾经有过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经历。这个历史的创伤依然烙印在印度人现在的心理上,这个难以抹不去,有一个印度学者跟我讲,我不是想记住过去,但是我实在忘不了。第二,两国现实利益的一种较量。现在两国都在同时崛起,亚洲同时崛起两个巨人,难免有一种相互在空间上的碰撞、推搡,有一种竞争。这种竞争态势,中国又是稍微靠前,印度靠后,所以它也是心里有一点不舒服。第三,印度人是以道德自居。他看不起任何人,连美国都看不起。他认为现在中国富起来、发展起来,只是一个暴发户。但是精神层面是空虚的,在道德层面是失落的。

  所以看不起中国,这样一种心理作怪,形成了一种民众的情绪。这样的一种民众情绪显示出对华不是很友好。而媒体是独立的媒体,私营的媒体,对华报道越不真实,越能煽起印度民众的情绪。这样的报道形成一定的量,就会造成对中印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印度政府也是看到这一点,印度政府在印度媒体报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出来及时灭火,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时候印度媒体大肆炒作,政府过几天才出来加以澄清,比如在边界入侵多少次的报道上。其实都是无中生有,是制造的行文,是捏造的事实。这个我们通过军方、政府得到的澄清,而且我在那也参加过这样的新闻发布会。官方确实是有理有据加以澄清。到底印度政府能不能管得了媒体?印度是民主国家,他们对媒体的管理主要是引导性。具体有一个办法,就是它的记者证发放来管理媒体。比如这个记者报道如果太过分,这个记者是一年一审,如果太过分了,第二年不给你发记者证。但是说强制性的确实很难做到。

  主持人:面对印度媒体,还有民间的这种比较反华情绪,有网友提到中国媒体或者是民间应该怎样来应对他们的这种挑衅呢?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因为我们处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印度媒体、网民的反映第一时间中国的网民就可以看到。现在我了解中国媒体、中国网友对印度媒体的报道反应有这么几种回应:一种就是再炒,印度媒体炒了,我们做出对撞式的反应。比如印度媒体入侵中国边界多少次,中国媒体马上说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也是带有情绪化的反应。形成了打口水仗,我觉得这种反应也不是很理性。我的建议是作为中国媒体不光要看印度媒体的报道,而且还要看印度政府的报道,就是政府的表态毕竟是国家政策的一个反映和权威。印度媒体它不代表国家政策,只是代表某一个媒体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声音,不能代表全国的一个对华政策。所以我们对印度媒体的报道和反应,既要作为一个参考,但是不能被牵着鼻子走。

  作为网友我觉得对印度媒体的报道也应该做审慎的理解,不能被它激发起来,一种民族情绪的爆发,这个都是不具有建设性的。总的来讲,一句话来讲,能够宽容、理性、全面的来看待印度媒体的报道。不应该被印度媒体签着鼻子走。主持人:有网友听说您去过达兰萨拉,您对那印象如何?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我去过那几次,达兰萨拉是在印度西北部山区这么一个小镇。达兰萨拉整个地貌特征有点像拉萨,达兰萨拉自然环境还是比较漂亮。由于西藏流亡政府就盘踞在达兰萨拉,所以达兰萨拉很秀美的风光也是有一点乌七八糟的。怎么说呢?本来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但是你去了达兰萨拉的一些公共场合都贴着反华的标语,有时候还组织反华游行集会。整个很优美的避暑圣地被政治化了。所以感觉上给人不太舒服。我遇到一些西方记者,他们觉得一些藏独份子盘踞在那,给中印关系制造了很多麻烦。这个地方被搞的有一些污染。

  主持人:有网友提到达赖问题是否对中印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在您看待印度官方对待达赖的真实态度是怎样?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达赖关系是中印关系很大的障碍。由于达赖盘踞在印度,中印关系肯定是因此而蒙上阴影。为什么印度给达赖提供这么一个地方?实际上在我看来,印度还是想把达赖当成一张制约中国的一张牌。在一些时候,拿出来作为跟中国讨价还价的一张牌。当然随着中印关系的全面恢复,这张牌的作用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大了。但是印度还是舍不得丢弃,还不时拿出来用一下。

  主持人:最近我们关注到中国发改委等三部门严格提出了中国医疗改革的中长期目标,联系到印度,有网友说印度医疗保障做得很好,医疗水平较高,而且价格低廉,您的切身感受是不是这样呢?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关于印度的医疗,我做了比较深入调查,而且在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都已发表了专门的文章介绍了印度的医疗保障制度。当时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是比较大的。据我了解,印度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这样来概括。印度实行的是全民的基本的免费的医疗保障制度。怎么解释呢?全民的,不论你是城市人、农村人,上班的还是没有上班的,大家都享有这个制度,对国民没有区别对待。基本的,不是什么都包括了,比如头疼、感冒,日常的小病都能保障。免费的,无论是什么公民,只要符合基本的感冒病症,都可以免费的得到救治。比如我去采访的时候,我们这里讲的是印度的国家医院,政府医院,比如我在新德里,为了采访做这个稿子,我就去那排队,等我排到以后,确实挂号也是免费的,取药也是免费的,看病也是免费的。但是正因为印度是人口大国,而且穷人太多,所以这样一个医疗保障制度导致这样一个局面,排队的人非常多,有的人好几个晚上不睡觉在那里排队。另外由于印度政府,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财政比较拮据。政府医院相对医疗设施比较落后。大家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相对是低水平的。虽然是低水平,但是它是一个免费基本的保障,一般的老百姓小病得到及时治疗,就不可能转化为大病,这样从全国财政来讲,不但节省了一大笔医疗开支,而且对国民的身体体质也是有预防的作用。我认为它的这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主持人:我有一个疑问,印度花那么多钱购买军火,又有这么多人口要做免费的医疗。虽然是面对一些小的疾病问题,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它的财政是怎么做到的?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过去这几年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仅次于中国,所以它也为改善民生福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但是相比较购买军火的投入要比改善民生投入可能要大得多。因为印度从整个战略来看,现在要做军事大国,军事大国是印度整个大国布局的重要一环。所以军事发展上是不惜血本的发展。在改善民生上,它也在前进。但是相比较而言要滞后得多。就是它怎么能平衡的协调做到这一点,这个确实很难。印度经济发展这么快,金砖四国,但是穷人还是很多,它的民生投入这块,资金相对严重不足。这个目前是它的一个大的挑战。就是既能大力发展军事,高科技尖端投入,又能切实改善民生,这是它的巨大挑战。

  主持人:前一阶段有一个新闻,印度有一辆火车脱轨了,以前我们也看到印度的火车车上都站满了人,现在它的火车状况已经改善了吗?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的火车体系是英国人给引进来的。现在印度有很多的铁路系统还是英国人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都一百多年了。这个一百多年陈旧破旧的铁路系统一直没有得到更新和反修。而印度的人口日益增长,印度经济发展也非常快。所以对铁路需求量大增,这样就造成整个超负荷运转,时不时出现脱轨事件。这个现象在印度也是比较普遍的,主要就是铁道系统比较老化,现在需求比较大。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关注到印度的土地问题。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吗?如果是私有,是不是意味着个人买了房子,房子就属于自己的?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土地是私有制。你花钱买了这个土地,你就永久对这个土地拥有所有权。比如一个人买了这个房子,做了一个店铺。这个店铺世世代代为这家人所有。正因为如此,印度基础设施发展非常慢。为什么?你去新德里就会发现,到处林立的小店铺,现在要扩修马路,要建大型超市,要征地。这些小店主就不让,这是我的土地,你绝对不能拆我的土地。所以印度高速公路、基础设施都非常落后,跟这个有关系。印度的土地是归私人所有。主持人:有网友提问关于印度制造业,印度制造业到底怎样?相比较中国而言有哪些优势?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制造业现在还非常落后,跟中国相比,落后的非常厉害。现在在世界上一般有三种说法: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的设计中心,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印度的制造业非常落后,比如印度的电视,印度本土生产的东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而且都非常粗糙。中国的产品在印度非常受到欢迎,比如中国电视、手机等等日用品在印度非常受到欢迎。中国制造业和印度相比是超前很多。但是这里需要我们值得关注的一点,印度制造业虽然落后,但是它也并不以此作为要赶超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因为制造业是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发展支柱。在信息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知识经济主要是以创新,以知识与信息作为产生价值的产品。所以印度现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IT业,实际上对它相对落后的制造业也是有力的补充。

  主持人:刚刚有网友就火车问题追问了一个问题。印度买火车票是实名制吗?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对,印度买火车票是全部实名制,所以印度没有买票难一说,也没有黄牛。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提到关于印度政府调整对中国公民签证的问题。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国了,但是两国间的经贸交流还是有一些问题。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中印两国经贸合作的现状。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过去可以用突飞猛进四个字来形容。中印合作最大亮点就是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从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2004年,我到印度的时候,那个时候德里也就是不到20多个中国商人,现在在首都德里,中国商人不下两千人。

  中国经贸合作发展非常快。但是在这样发展非常迅速大背景下,为什么印度对华商品还有抵制限制政策呢?印度制造业相对落后,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就对中国制造业进行排斥。中国的商品进去之后,比如中国的山寨版手机,打入印度市场之后,整个印度市场本土手机就卖不动了。再举个例子,如果是中国的空调,全部无限制打入印度,印度生产空调那些全部都得关闭,一个是质量不好,第二就是贵。印度是对中国提出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所以限制中国,就是为了保护它落后的制造业和民族产业。

  对中国的劳工实行用签证来卡中国劳工,限制中国劳工人员的数量输入,实际上就是跟印度,第一,保护本国落后的产业有关系。它要为解决本国的就业。第二,对华还有一种戒备心理,这是中国人到印度去可能还有其他的目的,所以对中国签证上也是严重不对等、不公平的待遇。主持人:有网友问到印度的国产车您坐过吗?感觉怎样?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的汽车实际上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大家知道印度有一个家族企业叫做塔塔,塔塔集团下属的汽车产业也是在世界上还是可以的。印度本国塔塔生产的塔塔汽车,在整个亚南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乘坐的印度汽车,就是塔塔这个汽车,质量看上去样子不好看,比较笨重。但是质量还是不错的,比如用的钢材、铁,感觉很结实。而且印度塔塔集团现在又推出全球最便宜的一款汽车,叫做nano汽车。空间很狭小,但是解决了骑两轮摩托车的困扰,比两轮摩托车要安全。印度经济发展很快,汽车发展也很快。我一个朋友讲,十年前在那里做记者,他有一辆汽车,当时大家很羡慕他,他属于有车一族,而且随处可以停车。但是他十年后重返印度,他的车已经不再受人羡慕了,而且车成了很麻烦的事情,找不到停车地,而且道路上每天堵的一塌糊涂。但是基础设施滞后,所以车多了以后,道路没有拓宽,所以堵的很厉害,无法承载。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印度的新德里一些大的城市居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大型超市,这是为什么?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沃尔玛这几家全国品牌连锁店老早就要跃跃欲试要进入印度市场,但是至今没有完全进。据我所知,沃尔玛目前只有在印度一个边境小城里刚刚进去。为什么印度这个大型的城市里没有这些大型超市呢?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土地因素,因为印度土地是私有的。要征地建大超市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第二,印度零售业是以小商业主为主。一旦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有这种入驻的意向,这些小商店主就会组织起来上街进行抗议,对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第三,消费的习惯。印度相对还是商业化程度不是很高,人们对超市的认识还没有上去。认为超市可能东西更贵,小商店主相对便宜,而且方便,离家也近。有这三种因素,导致目前印度这些大城市大规模超市都非常稀少。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到印度的人口,印度为什么不实行计划生育呢?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印度人口11亿多,有人说快12亿了。有报告称可能再过20年或者30年,印度就会赶超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为什么人口这么多,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呢?实际上印度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颁布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政策虽然颁布,但是执行遇到很大障碍。因为印度是讲传统重于法律的国家,政策在传统思想面前显得很苍白,印度到现在什么传统思想呢?印度以农业社会思想为主,所以一直以来还是以多子多福的思想,孩子生的越多越好而且一定要生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包括现在受过教育的印度人来看,人口多不是一个坏事。人口多是社会的财富,而不是社会的负担。所以印度并不以人口多为负担,相反以人口多为骄傲。印度有人当面跟我说,我们全国总人口里面有一半在25岁以下的,日本人现在已经老龄化了,中国也正在老龄化。现在日本需要年轻的人口,年轻的劳动力资源,我们将来有一天要接管日本的。10

  主持人:以前还听说印度人时间观念很差。比如一件事情确定要做,但是会过很长时间才去做。您接触的印度人是这样吗?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是这样,印度人除了开车快,其他办什么事都慢。印度是一个慢性子的国家,印度最缺乏时间观念。它一般约好一个时间,总是要慢10分钟到一个小时都是情理之中的。所以感什么事都很慢,我刚去的时候,比如约好采访的,不能及时赶来。或者开会了,很多人不到,所以很不适应。但是呆久了,也就习惯了。

  主持人:为了增进中印两国之间民间的沟通合理解,环球网决定举办第一届中印网民友谊辩论赛,时间是12月1日,您认为消除中印网友之间互相敌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现在两国之间相互舆论上,网民的意见确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现在两国人民,当然也包括两国网友存在很多误解。这种误解关键我认为在于相互不了解,然后又受媒体的一种情绪上的报道所牵引,所以导致相互在误解和不理解基础上,导致相互情绪上的反应。我觉得如果想要消除两国网友相互的误解,应该加强了解。如何加强了解呢?首先对中印两国的历史,通过网上的信息,相关的官方信息去研究它,全面了解它的真实状况。另外两国媒体应该加强对彼此客观全面的报道。这样对引导舆论也是有很好的作用。第三,两国民间应该加强民间往来,比如现在每年两国都要组织百名青年代表团互访。这个活动对加强两国了解起到很大作用,很多印度青年来到中国呆了十几天,转了一些城市,回去之后对中国印象都变了。很多中国青年也是一样的。到印度之前,对印度很不了解,到印度参观之后,回来对印度的了解就更客观。我觉得加强两国民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网友提了一个跟这个问题相关的问题,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教育交流情况如何?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中印的教育交流现在还不是很深入。我在0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报道,是全面介绍印度的高等教育留学市场的。到现在来讲,在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有很多,估计也有几千人。在中国留学的印度学生也比较多,主要是以学医为主的。现在刚刚开始,我在中国走访了几所大学,他们都有合作意向,印度的大学也有这种合作意向,两国政府也有这方面的引导。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里结束。最后还是请您跟中国广大网友说几句话吧。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任彦: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作客环球网与大家共同探讨印度,共同观察中印关系。印度现在确实正在崛起,这和中国一样。而且正在引起世界的关注。所以中国媒体,中国网民关注印度这也丝毫不奇怪,这个也是大势所趋。中国人在关注印度的时候,不应该被西方媒体的论调牵着鼻子走,也不应该被印度媒体的论调牵着鼻子走,我们都是具有上千年的文明古国,我经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印两国是遥远的邻居,我们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美国人看印度和中国人看印度是不一样的,用中国的视觉来观察印度,中国人来观察印度的时候,它是我们的邻居,它是我们的伙伴,它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对待印度应该更加宽容,应该更加理解。在理解和宽容基础上,我想中印关系会更加健康发展。谢谢!

  主持人: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任彦先生对广大网友的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和精彩的回答,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到很多网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我们希望网友们不要灰心,希望下次继续关注我们的访谈。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