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设计模式学习(一)—— 四要素以及Singleton

2012-03-03 19:28 225 查看
设计模式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计算机科学的范围,而属于软件工程的范围。软件工程中的很多术语都是从建筑工程中借鉴而来,模式同样也是。模式的范围很广,不过一般从技术层面上说的设计模式,指的都是“类”一级的设计模式。

一、设计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1、名称。

2、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应用场景)。

3、解决方案。

4、应用后的效果。

二、模式:Singleton

名称:
Singleton,中文有译作“单粒”或者“单件”,但个人感觉都是怪怪的,按着这个写法的普通译法,好像说成“单子”也好,不过总之不大好听。

要解决的问题:

存在一个类,在整个系统中只允许此类只有一个对象。比如说当建立一个数据库操作类,用于总管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那么此时可能不希望这个类拥有多个对象而产生干扰。

解决方式:

1、构造方法私有化。

2、提供静态共有方法以获取此类的唯一实例。

以下代码大概提供一个方案: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唯一对象声明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获取唯一对象

}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唯一对象的初始化

应用后的效果:

1、很明显,解决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实现之下,无法构建除了唯一对象以外的新对象。

2、每一个模式基本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在此实现之下,因为构造函数的私有化,这个类无法引申更多子类,即使将构造函数申明为protected,由于存在静态私有对象,子类仍然无法当成父类来使用。

3、一个类的静态成员具有明显的全局性,使用的时候需要更多小心。

4、在工具类中的使用:当设计一个工具类时,如果希望此工具类从其他类继承一些方法(自然不会是静态方法),那么可以通过将此工具类做成一个Singleton, 从而可以通过此工具类的唯一实例来调用工具类中的非静态方法。

ps. 因为singleton的简单性,使得singleton很容易被滥用,然而由于singleton所带来的副作用(效果2、3),良好的开发中使用singleton的越来越少。请关注设计的真正需求,注意应用场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