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二十一世纪初厦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2011-11-29 16:14 162 查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文物艺术品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2002年重新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文物收藏增加了新规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以通过合法渠道收藏文物,允许依法流通,从而掀起了全社会藏富于民的收藏高潮。此时,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岸之间关系逐渐松动,尤其是2001年两岸之间恢复来往、实行"小三通"和2008年海峡两岸实行直接的通邮、通航、通商的"大三通"以后,厦门成为大陆与台湾直接通航的唯一港口城市,台湾客人大量涌入,在厦台资企业增多,带动了艺术品收藏活动升温,厦门成为台湾古玩业者与大陆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厦门作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城市,也是国内外游客选择的主要目的地,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不少外地游客将厦门作为 "淘宝"的好去处。在此大背景和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有环境下,厦门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由于厦门所具备的古玩业的历史基础,当地市民经济生活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都较高,爱好古玩艺术品的人群不断扩大,因此社会收藏需求日益增长,加上厦门优良的自然和气候环境、悠闲的生活节奏,成为外地和台湾客商在此居家养老、休闲会客、交结朋友的地方,开办古玩店成为外地人在厦门的一种生活方式或在厦落脚点。所有这些因素导致文物艺术品从业人员和古玩店数量的迅速增长,各种艺术品增多,从海外回购的文物艺术品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2008年白莺洲古玩城因建筑需要而拆迁后,在2009年短短的一年内,在厦门西部中心城区30多平方 公里的范围内成立了7家大型古玩域:裕鑫、闽台缘、夏商周、东镀、唐颂、万年阁(2010年底关闭)、故宫路古玩市场,古玩店超过1500家。尽管经营的门类仍然是传统收藏的资杂、玉石、字画、邮品钱币、家具等,但各古玩城定位不同,建筑风格、店面装修及购物环境氛围各具特色,经营的门类品种各有侧重,如唐颂古玩城为中国首创的园林式古玩域,以古玩精品为主(图二);夏商周古玩城以古玩杂项结合民俗产品,并且创办厦门最专业的邮币卡市场:闽台缘古玩城充分发挥地广人多的优势,将古玩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图三);裕鑫古玩城为三层楼回形店面布局,一楼中厅可作为活动和展示平台,经营门类齐全,价格适合一般收藏者。东镀古玩城走"亲民路线",偏向于旅游休闲,开设跳蚤市场,作为普通古玩爱好者的"淘宝圣地",同时重点经营木雕、字画等现代艺术品(图四);万年阁则以一些固定商家和流动地摊经营少量瓷器、钱币、杂件等旧货和仿古工艺品、新工艺品为主。

         现在的厦门古玩市场己成为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古玩交流市场,每年春季举办的数场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也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内容之一。据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统计,厦门市己有10万左右的市民介入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古玩艺术品收藏,每年举办10多场专业拍卖会,除了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每年举办的大型拍卖活动外,还有唐颂古玩城举办的大型春、秋季拍卖活动,福建省和厦门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小型个人收藏展,厦门文物总店举办全国文物商店展销会,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字画艺术品兼杂项艺术品拍卖等。

        随着厦门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成熟和规范。从2007年起,厦门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受权负责本辖区内不涉及文物的当代书画艺术品拍卖会的拍品的审核,从而简化了程序及缩短审批时间,为开展各类现代艺术品拍卖活动提供了快捷和便利条件,满足了人们对各种层次艺术品的需求。1998年至2008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在厦门本土先后举办各类艺术品拍卖会不少于71场次,上拍艺术品超过16077件,其中允许上拍的文物艺术品占三成以上。

        目前,厦门已形成了以国有文物商店、多家古玩城、众多民间古玩店及数家具有资质拍卖行等不同层次构成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其中国有文物商店在市场整体运行中,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更迭,发挥国有企业品牌的优势,在本土文物交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民间成立的古玩域和文物拍卖市场在政策允许F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态势,经营灵活,交易和流通数量日益放大,为繁荣社会文化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厦门文物艺术品市场己成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们自身素养和新时期投资理财的一种社会需要和场所。今后,厦门应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利用厦门独特的自然、人文魅力,新开辟的高铁、高速公路、两岸"三通"等有利交通条件,吸引周边城市、外省市、海峡对岸、甚至东南亚古玩商家,使之成为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交流的一个集散中心。同时依据国家政策,始终坚持出土文物不准许买卖和流通,严把国门,防止文物外流和走私出境。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提高行业诚信和信誉,规范市场经营和从业水准,开展多种与之有关的学术交流、艺术鉴赏活动,从而达到培育、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的目的,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