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Ubuntu为何要走ARM路线?

2011-10-23 05:57 295 查看
有人觉得Ubuntu走ARM路线(即支持ARM服务器)是“***”。此言差矣。何故?
大家知道,CPU(集中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其中晶体管颗粒的数目,决定了其“能耗”的大小。但是,简单地追求晶体管颗粒数目的减少,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处理器里面只有几百个晶体管,那是办不成什么大事的。在研制CPU电子器件的道路上,人类走过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一般而言,CPU接受人的一条指令(Instruction),能够瞬间做出相应的“电状态反应”,有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某种预期的“结果”。CPU能够“懂得”的指令是有限的。通常,复杂的指令要求由结构复杂的CPU处理器才能处理。那么,有效的指令究竟要求有多少条,这些指令之间应具备什么关系(比如“正交”),才能高效率完成有意义的计算任务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了。

1983年10月,Acorn公司开始了所谓“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简称“RISC计算机“)的研究,1985年4月26日,世界首个“ARM计算机”(ARM1)问世了,所谓“ARM”的原意是指“Acorn
RSIC Machine”的简称,后来改为“Advanced RSIC Machine”。直到1986年,真正意义上的产品ARM2才搞出来。ARM处理器这种新玩意儿,有谁敢用呢?苹果乔布斯也。1992年,苹果采用基于ARM6的处理器构建自己的PDA(个人数字助理)产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实际上,后来的苹果A4,A5处理器都是ARM大家族的产品。当今,人们热捧的苹果平板电脑就是ARM处理器的后代。10月19日,在南非发布的Ubuntu小电脑(叫“WebBook“)也是ARM处理器的后代。在ARM处理器上,微软的Windows跑不起来,因为其“微码”(MicroCdde)不被ARM处理器接受。微软知道这样长期下去是不行的,因而,微软表示Win8要支持ARM处理器。
一般而言,ARM处理器的“核心”(所谓“Core”)总共只有3万多个晶体管颗粒,耗电只有x86处理器几十分之一。现今,人们开始探索,ARM处理器的这种小“核心”能否用于服务器?于是,所谓“ARM”多核处理器“的概念形成了。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人必须先有概念,后有行动。今年,4核ARM处理器(架构)Cortex-A16就问世了,适用于服务器。Ubuntu社区及时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机遇,高举ARM服务器的大旗,进军“ARM云计算”,把Ubuntu绑定在历史发展的干道上,这是顺理成章之事。说句实话,苹果乔布斯的未竟遗愿就是iCloud,自然要走ARM处理器“为王”的发展路线。如今却被Ubuntu抢了“先机”。
实际上,ARM处理器耗电不足1瓦,而x86处理器耗电却高达数十瓦,真是天壤之别也。互联网云中心的老板,听见ARM服务器能够节电(即省钱),眼睛必然“放光“。如今,Ubuntu11.10成为世界第一款支持ARM处理器的操作系统,意义何在,不用多说。10月19日,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发出战斗号令,进军ARM云计算,不是在进行“***”,而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即“必由之路”)。
说明:有人死瞧不上Ubuntu,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现今,Ubuntu奔驰在ARM处理器“节能”的大道上,而国内却有人为基于x86处理器的MeeGo“招魂”(说它是一匹”黑马“),晕头转向,不可救也。另外,我国“11.5”处理器重大专项将要怎么总结,怎么向社会公众交代,我们等着瞧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