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U-BOOT之四:u-boot.lds分析

2011-08-28 18:01 288 查看
u-boot.lds决定了u-boot可执行映像的连接方式,以及各个段的装载地址(装载域)和执行地址(运行域)。

GNU官方网站上对.lds文件形式的完整描述:

SECTIONS{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contents } >region :phdr=fill

...

}

secname和contents是必须的,前者用来命名这个段,后者用来确定代码中的什么部分放在这个段,以下是对这个描述中的一些关键字的解释。

secname:段名

contents: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本段,可以是整个目标文件,也可以是目标文件中的某段(代码段、数据段等)

start:是段的重定位地址,本段连接(运行)的地址,如果代码中有位置无关指令,程序运行时这个段必须放在这个地址上。start可以用任意一种描述地址的符号来描述。

AT(ldadr):定义本段存储(加载)的地址,如果不使用这个选项,则加载地址等于运行地址,通过这个选项可以控制各段分别保存于输出文件中不同的位置。

例:

/*nand.lds */

SECTIONS {

firtst 0x00000000 : { head.o init.o}

second 0x30000000 : AT(4096) { main.o}

}

以上,head.o放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处,init.o放在head.o后面,他们的运行地址也是0x00000000,即连接和存储地址相同(没有AT指定);
main.o放在4096(0x1000,是AT指定的,存储地址)开始处,但它的运行地址在0x30000000,运行之前需要从0x1000(加载地址处)复制到0x30000000(运行地址处),此过程也就需要读取flash,把程序拷贝到相应位置才能运行。这就是存储地址和运行地址的不同,称为加载时域和运行时域,可以在.lds连接脚本文件中分别指定。
装载地址---》运行之前各段的地址
运行地址---》运行时各段的地址

编写好的.lds文件,在用arm-linux-ld连接命令时带-Tfilename来调用执行,如

arm-linux-ld-Tnand.lds x.o y.o -o xy.o。也用-Ttext参数直接指定连接地址,如

arm-linux-ld-Ttext 0x30000000 x.o y.o -oxy.o。

既然程序有了两种地址,就涉及到一些跳转指令的区别。

ARM汇编中,常有两种跳转方法:b跳转指令、ldr指令向PC赋值。

要特别注意这两条指令的意思:

(1)bstep:b跳转指令是相对跳转,依赖当前PC的值,偏移量是通过该指令本身的bit[23:0]算出来的,这使得使用b指令的程序不依赖于要跳到的代码的位置,只看指令本身。

(2)ldrpc,
=step :该指令是一个伪指令编译后会生成以下代码:

ldrpc,0x30008000

<0x30008000>

step是从内存中的某个位置(step)读出数据并赋给PC,同样依赖当前PC的值,但是偏移量是step的连接地址(运行时的地址),所以可以用它实现从Flash到RAM的程序跳转。

(3)此外,有必要回味一下adr伪指令,U-boot中那段relocate代码就是通过adr实现当前程序是在RAM中还是flash中:

relocate:/* 把U-Boot重新定位到RAM*/

adr r0, _start /* r0是代码的当前位置*/

/*adr伪指令,汇编器自动通过当前PC的值算出这条指令中"_start"的值,执行到_start时PC的值放到r0中:当此段在flash中执行时r0=
_start = 0;当此段在RAM中执行时_start=_TEXT_BASE(在board/smdk2410/config.mk中指定的值为0x33F80000,即u-boot在把代码拷贝到RAM中去执行的代码段的开始)*/

ldrr1, _TEXT_BASE /* 测试判断是从Flash启动,还是RAM*/

/* 此句执行的结果r1始终是0x33FF80000,因为此值是
链接指定的*/

cmpr0, r1 /* 比较r0和r1,调试的时候不要执行重定位*/

下面是u-boot-1.3.4的u-boot.lds(/cpu/arm920t/),简单分析如下: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是elf格式,32位ARM指令,小端
*/

/*OUTPUT_FORMAT("elf32-arm","elf32-arm", "elf32-arm")*/

OUTPUT_ARCH(arm) /*
指定输出文件的平台体系是ARM */

ENTRY(_start) /*指定可执行映像文件的起始段的段名是_start*/

SECTIONS

{

/*指定可执行image文件的全局入口点,通常这个地址都放在ROM(flash)0x0位置。必须使编译器知道这个地址,通常都是修改此处来完成*/

. = 0x00000000; /*
起始地址为0x00000000 */

. = ALIGN(4); /*
字对齐,即就是4字节对齐*/

.text :
/*
代码段*/

{

cpu/arm920t/start.o (.text)
/*
代码段第一部分代码*/

board/fs2410/lowlevel_init.o (.text) /*
代码段第二部分,这段由自己添加,由于在编译连接时发现,lowlevel_init.o代码段总是被连接在4kB之后,导致start.s执行到该段代码时,总是无法找到这段代码(注明:从nandflash启动才会存在这个问题)。*/

*(.text)
/*其余代码段*/

}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
只读数据段,所有的只读数据段都放在这个位置*/

. = ALIGN(4);

.data : { *(.data) } /*
可读写数据段,所有的可读写数据段都放在这里*/

. = ALIGN(4);

.got : { *(.got) } /*指定got段,got段式是uboot自定义的一个段,非标准段*/

. = .;

__u_boot_cmd_start = .; /*把__u_boot_cmd_start赋值为当前位置,即起始位置*/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 u_boot_cmd段,所有的u-boot命令相关的定义都放在这个位置,因为每个命令定义等长,所以只要以__u_boot_cmd_start为起始地址进行查找就可以很快查找到某一个命令的定义,并依据定义的命令指针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处理用户的任务*/

__u_boot_cmd_end = .; /*u_boot_cmd段结束位置,由此可以看出,这段空间的长度并没有严格限制,用户可以添加一些u-boot的命令,最终都会在连接是存放在这个位置。*/

. = ALIGN(4);

__bss_start = .; /*把__bss_start赋值为当前位置,即bss段的开始位置*/

.bss (NOLOAD) : { *(.bss) } /*指定bss段,这里NOLOAD的意思是这段不需装载,仅在执行域中才会有这段*/

_end = .;
/*把_end赋值为当前位置,即bss段的结束位置*/

}

上面start.o中的代码装载地址和运行地址都为0x00000000,但是在start.o中会有一个u-boot自拷贝及重定位过程,start.o执行到最后时,整个u-boot已经被复制到了内存的TEXT_BASE(0x33f80000)位置,开始执行下面的跳转语句:

ldr pc, _start_armboot /*将标号_start_armboot的值传给pc,实际上是将start_armboot函数的首地址传给pc但是此时的start_armboot应该是在内存中,因为start_armboot一定是在4kB之后,而nandflash4kB之后的代码是无法直接访问的,必须先读入内存。而这时候u-boot的代码已经被拷贝并重定位到内存中,所以此处加在到pc的地址应当是内存中的地址,即33f800之后的某一地址*/

_start_armboot: .word start_armboot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