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从终点思考起点

2011-08-04 11:46 134 查看
 

从终点思考起点
                               ——记博客创立:思想阵地的形成

2011年8月1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开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博客。在我看来,博客即自我精神的战地,学习思想的共享。按计划,博客里面将分成许多个不同的板块,包括:读书笔记、学术论文、思想总结和生活记事等模块。

生活记事模块将对自身在日常生活富有意义和留念价值的人和事予以阐述记录。至于读书笔记、学术论文、思想总结等这3个模块,我是如此来计划自己在生活中的学习和学术研究的:

读书笔记,要求自己每个月读3本书,当然不是随意的几本书,而是指具有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的3本书,或能够启发新理念、学到新知识,或能够优化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并同时为之做了大量笔记和批判、汇总整理,写出一些思想体会的书。

思想总结,则指要每个月写一篇思想和发展总结的文章,意在对自己一个月的思想感悟、所得所失进行思考、整理和检讨,明确人生发展的计划和目标实现的进程。

学术论文,每个月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这个对于我目前而言,实现的难度较大,可能性也较低,但意在激励自己能够通过对技术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从而减少在技术和管理能力发展上的学习周期。

我希望能够在30岁左右的时候创立自己的事业,虽然目前我还没有形成什么精深的技术,社会经验也是相对浅薄的,但我对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的前景充满了期望和信心。所以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我必须有计划和有成效地开展自我培训的工作,不仅要学到精深的技术,成为一名IT技术精英,也要学会管理的艺术和发展的方法,实现从程序员到技术管理、创立公司的过渡。

我从未奢望在生活或工作单位中总有一位老师,来指导我如何少走弯路去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但我必须尽量缩短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积累时间,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我也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是合理科学的想法就有实现的可能性。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计算着每一天,思索着自己所度过的日子,在一本精巧的小日历上仔细地把“昨日”划掉,不停地对每一天做出一个简要的总结,努力地提高自己每天生活中的时间价值。

我从未奢望书籍理论和思考感悟能够代替社会的实际经验,也许就某人所说的那样,我理念中所认识的社会跟现实的社会是很具有差距的。但我希望能够通过用理论武器去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中前进的步伐,这样,在前人经验的继承基础上,就可以做到高瞻远瞩、少走弯路,就如同懂得搭乘好电梯的人总比登楼梯的人来得快捷和方便。

我也从未奢望用书籍的理论就能够简单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现实的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场战争,瞬息万变、阴晴不定,但好的理论总是能够提供给我们科学的思考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这好比于毛泽东利用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每个人都容易学到的、却很难在现实中驾驭和运用的思想创造了毛泽东思想,正确科学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运动,而邓小平理论也能够为中国指出了正确和具体的发展道路。理论也有讲究泛理论与具体理论之分,泛理论是容易学到,但如何根据自身主客观因素及条件来创造自身发展的具体指导理论,这才真是我们学习与思考在价值和意义上的真正考验。

我也从未曾害怕自己会成为人生的工作狂或时代的追潮者,陷入对生活和人生思考上的困惑和迷失,因为我有自我坚定和理性的人生追求,不会因任何人的无谓造谣与鼓吹而轻易躁动。我有凌驾于具体现实上的思想指导,我追求的不是纯粹的物质或精神追求,而是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物质条件是精神思考的起点,精神创造是物质存在的升华。

同时,在我看来,人的存在无非可分为三种形态:生命、人生、生活。

生命是人最原始、最本质的存在,也是最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所忽略的,可以说,惟有在生命的新生或死亡的威胁到来之时,人们才能更确切地体会到它的存在。道家和佛家都是代表着人生价值的舍弃和生命感悟的回归,当我们摆脱了时间历史的操控、现实思流的影响,摆脱了一切外在的物质和精神的束缚,到那时我们就会认识到:所谓人生的历史价值、社会的名利地位,不过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一种规约和束缚,而对个人的生命本体而言,真正有的只是空间而非时间,死亡是不存在轮回的,后代幸福与否自己也是无法知道与感受,而自己也只不过是在生命这一实体上被强制装上了社会关系这一框架。一切的终点就是消亡,就是彻底的毁灭,这也是道家的思想终点。而儒家则过度强调人生价值的实现,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生命本体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的合理需求。因此,这几大理论都不是对人的追求的合理解释,因为他们或造成了肉体上的物质痛苦,或造成了精神上的思想困境。

据我思论,死亡是对人生命的物质本体的解放,人生价值的实现则是对人精神本体的解放,生活的回归则是物质与精神解放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所谓解放,即是对人所存在的欲望的解脱,是一个由得到舍的过程,是一种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束缚中释放出来的一种自由感受。比方说,有人追求口腹之欲,那么尝尽天下美食即是对他舌头和味觉的最好解放,有人追求目视之欲,那么游遍名川胜地、观遍天下好景,即也是对他精神需求的最好的解放。但人欲无穷,又谈何穷尽得了,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己身如何正确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得失关系。孔子曾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度过生存的危机、精神的困境之后,你将会得到的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到那时,你将会知道:原来一切,不过如此而已。而这种精神境界也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一是岁月形成的生活体验,如孔子七十而悟;二是博学深思而引发的思想觉悟,这是通过前辈的思想成果、自身的生活体验的结合形成的。在我看来,第二者更为可行,好在今日的此时此刻,前人已形成足够强大的思想,而我们也有了获得此思想的足够的便捷方法手段,就此而言,我们比古代圣人孔子幸运得多了。

人生是社会对人在时间及历史存在上的总的评价,既是一种思维的抽象,也是社会现实意义的一种具体的存在。它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自由、主宰、解放,这其实也是一个对物质得失和精神扬弃的过程
4000
。自由,即指生存危机的克服、工作自由和时间自由的争取、生活物质束缚的摆脱,实现由生命到人生的过渡;主宰,即人生价值的实现、精神困境的克服,从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升到改造,能够依凭自身物质与精神的力量去影响社会的发展存在和人的生活。解放,即对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得失释怀,实现了从人生到生命的回归。

但无论是生命或者是人生,其实上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概念与总结,都是一种思想理念上的东西,因此,真正联结我们思想理念与现实存在的所在,不是生命或人生,而是生活。

我相信:

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潜能,只要我们能够摆脱环境的迷离、习惯的遮掩、惰性的消磨,做到剖析历史、独立思考、人生导航、构图未来。要知道,生活容易形成相对静止,但不要忘记我们是处在绝对运动的时代发展中。一般人常为人间的争斗、生活的纠纷所苦所累而选择一味逃避、消极适应,却不知如此理念和行事,只会让自己在生活中越活越累,最终淹没在历史进步潮流的漩涡中,成为时代发展的牺牲品。

伟大的思想,是一切伟大事业的起点,它是由科学的理论和现实具体思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是伟大崇高,还是荒谬可笑,关键在于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用行为去诠释自己的发展思想和理念。活在这个世上,总须有一个人生思考的起点和支点,否则将会出现不知身在何处、自己是什么、为什么而活的精神困局,最终导致的结果必将是失却自己生活和人生的本位,使自己一直到生命的消亡前仍处于社会或他人的思想阴影下,让别人掌舵和驾驶了你的生命之舟。

一切问题总有办法可以解决,只要我们找到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矛盾所在。虽然智慧与现实的融合会产生了思想上的困境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也惟有在生活的不断思考和困境的处理中,才能形成人生的大智慧,最终驾驭困境与痛苦的存在,实现生命、人生和生活的解放。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