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维护工作的总结

2011-07-13 21:51 211 查看
这个项目并不是我所预期的那种,它跟一般的项目不一样,没有需求,设计和实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决Bug。可以这样讲,直接进入测试和维护阶段。
我们的工作是很痛苦的,因为解决Bug本来就很痛苦,特别是当Bug数量较多,而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我们所处理的Bug也让人感觉到什么是郁闷和纠结。因为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系统,我们所拿到的东西就是达到几个G的源码。没有文档,没有需求说明,没有设计,就连代码中的注释都少的可怜。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都面临着一大堆不确定的东西。由于没有需求说明,所以对于一个特征的正确行为或期望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没人能给出正确答案。由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正确的行为究竟是什么样的,所以在相互沟通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另外,由于缺少对系统的理解,所以对于本不应该修改而做的修改,就引发了大量的其他Bug。
后来的总结与分析证明,系统中真的由于代码缺陷所引起的Bug数量是很少的。开始的一小部分Bug是由于测试对特征不理解,造成的,理论上来讲这并不是Bug。但开发人员在修改这些Bug的时候,由于缺少对系统的理解,因此虽然看上去修复了Bug,但是引入了大量的其他Bug。后来的大部分Bug都是由于前期的修改造成的。
本来这种不确定不足以引发这么大的问题,但由于对方公司的制度问题,也引发了大量的不是Bug的Bug。而且其中的很大部分还做了修改。试想,给没有缺陷的代码做修改去修复本不是Bug的Bug,结果会是多么的悲哀。对方公司的测试都是自由测试人员,以用户的身份来测试,他们只要每天找到三个Bug就算合格。他们只有Bug数量上的要求,但对于Bug的质量却从不过问,而且对方公司还按测试人员所提的Bug数量作为他们业绩的主要参考。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找Bug的时候,带着功利心理,不是以提高系统角度来测试,而是以找到问题(甚至故意制造问题),或是让系统出错为目的。因此,有此Bug让人非常的无奈,这也浪费了项目组成员的大量时间。最悲情的是为了修改某些本不要修改的Bug而做的修改又会引入大量新的Bug。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