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深入浅出的活动目录理念

2010-10-31 10:12 183 查看
      曾经尝试过很多次探索活动目录的概念,始终答案很多,而且都不一样,根据活动目录的两大特性:集中管理和便捷的网络资源访问,我将活动目录也划分为两个部分。服务部分和目录部分。作为服务,活动目录将域中所有的对象集合起来做到集中管理,作为目录,活动目录是一个有条理,层次结构的动态目录,使用户不需要知道资源的物理位置就可以方便查询。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最容易理解,也相对比较精简的了。
      通过活动目录这种服务搭建起来的环境,我们称之为域环境,在一个域环境中,至少有一台域控制器,我们称之为DC,我将他理解为directory center,目录中心。DC就是完成活动目录两大主要功能的场所,在DC上储存需要的对象,使管理员进行管理,并且这些对象中会包含网络资源,将这些资源整理排序,以目录的方式展示给用户,通过DC上的索引,用户可以很快的就查找到需要的网络资源了。
      并不是每一台服务器都可以成为域控制器(DC)的,要成为DC需要具备以下的条件。
安装者必须具备本地管理员权限
操作系统必须满足windows server 2003 除web版
本地磁盘至少有一个是NTFS文件系统
有TCP/IP设置
有相应的DNS服务器支持(在安装DC的同时,可以同时安装DNS,在向导界面中)
有足够的可用空间。
      安装域控制器的过程,在运行中键入dcpromo按照向导即可。
      上述中,安装DC需要安装DNS,那么DNS在活动目录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首先,通过活动目录搭建域环境,理所当然需要建立一个域名,这个域名必须符合DNS的标准,这样才能正常解析。教材上说,需要DNS有两大原因,第一个为域名采用DNS标准,第二个为客户机定位DC。我觉得这两个原因的最终目的都是解析,为了让客户端正确的找到DC的位置而定。所以DNS的出现就是为了让客户端能找到DC,从而让DC发挥自己的才能。
      通常描述活动目录,会从用户配置等等说起,我觉得用户配置只是需要手动配置用户信息而已,多说无益。而活动目录中组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AGDLP规则就是通过玩转各种不同类型的组而快速达到效果。活动目录中的组包括全局组,本地域组。AGDLP规则就是将用户加入全局组,再将全局组加入本地域组,再给于本地域组权限。A=账户 G=全局组 DL=本地域组 P=权限。通过这一规则,根据企业需要,不同部门赋予不同的权限,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完善企业网络的权限。对网络造成最大破坏的应该是人为操作,所以这样分布权限使得安全性提高。
      活动目录是具有层次结构的目录,这里的层次结构体现在OU的出现,如同书本一样,我们会把不同类型的文章放入不同的分类中,这里的OU即便如此,如同书本中的类型分类,如同电话吧中的好友分类等等,教材中提到OU基于部门,地理位置,对象类型分类,这些都是强加的理念,OU,就是把具有大量相同属性的对象集中起来的容器,如此而已。
      直到今天,我也觉得域林是一个让人很模糊的概念,域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首先,域林由多个域树组成,这些域树之间共享同一个表结构,配置和全局目录,所有域树通过kerberos信任关系建立。域林中的域树之间可以互相引用其中的对象资源,但不是完全公开的。
      最后的研究对象是最容易让人头痛的五大操作主机,教材中的概念我是完全看不明白,直到岳雷老师的文章发布之后,才明白五大操作主机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了不盗用岳雷老师版权,我将地址复制在这里好了。供大家学习。http://yuelei.blog.51cto.com/202879/127848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