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Oracle

ORACLE SQL性能优化系列

2010-09-24 08:01 253 查看
1.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

   ­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因此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
­

   ­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 ­

   ­

  当ORACLE处理多个表时,会运用排序及合并的方式连接它们 ­

   ­

  首先,扫描第一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的那个表)并对记录进行排序; ­

   ­

  然后扫描第二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第二个表); ­

   ­

  最后将所有从第二个表中检索出的记录与第一个表中合适记录进行合并 ­

   ­

  例如: ­

   ­

  表 TAB1 16,384 条记录 ­

   ­

  表 TAB2 5 条记录 ­

   ­

  选择TAB2作为基础表 (最好的方法) ­

   ­

  select count(*) from tab1,tab2 执行时间0.96秒 ­

   ­

  选择TAB1作为基础表 (不佳的方法) ­

   ­

  select count(*) from tab2,tab1 执行时间26.09秒 ­

   ­

  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为基础表,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

   ­

  例如: ­

  EMP表描述了LOCATION表和CATEGORY表的交集 ­

  SELECT * ­

  FROM LOCATION L, ­

  CATEGORY C, ­

  EMP E ­

  WHERE E.EMP_NO BETWEEN 1000 AND 2000 ­

  AND E.CAT_NO = C.CAT_NO ­

  AND E.LOCN = L.LOCN ­

   ­

  将比下列SQL更有效率 ­

  SELECT * ­

  FROM EMP E , ­

  LOCATION L , ­

  CATEGORY C ­

  WHERE E.CAT_NO = C.CAT_NO ­

  AND E.LOCN = L.LOCN ­

  AND E.EMP_NO BETWEEN 1000 AND 2000 ­

   ­

  2.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

   ­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 ­

   ­

  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

   ­

  例如: ­

  (低效,执行时间156.3秒) ­

  SELECT * ­

  FROM EMP E ­

  WHERE SAL > 50000 ­

  AND JOB = 'MANAGER' ­

  AND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

   ­

  (高效,执行时间10.6秒) ­

  SELECT * ­

  FROM EMP E ­

  WHERE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

  AND SAL > 50000 ­

  AND JOB = 'MANAGER'; ­

   ­

  3.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当你想在SELECT子句中列出所有的COLUMN时,使用动态SQL列引用'*'是一个方便的方法,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方法 ­

   ­

  实际上,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将'*'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

   ­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

   ­

  4.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

   ­

  当执行每条SQL语句时,ORACLE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解析SQL语句,估算索引的利用率,绑定变量,读数据块等等 ­

   ­

  由此可见,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就能实际上减少ORACLE的工作量 ­

   ­

  例如: ­

   ­

  以下有三种方法可以检索出雇员号等于0342或0291的职员 ­

   ­

  方法1 (最低效) ­

  SELECT EMP_NAME, SALARY, GRADE ­

  FROM EMP ­

  WHERE EMP_NO = 342; ­

   ­

  SELECT EMP_NAME, SALARY, GRADE ­

  FROM EMP ­

  WHERE EMP_NO = 291; ­

   ­

  方法2 (次低效) ­

  DECLARE ­

  CURSOR C1 (E_NO NUMBER) IS ­

  SELECT EMP_NAME,SALARY,GRADE ­

  FROM EMP ­

  WHERE EMP_NO = E_NO; ­

  BEGIN ­

  OPEN C1(342); ­

  FETCH C1 INTO …,…,…; ­

  … ­

  OPEN C1(291); ­

  FETCH C1 INTO …,…,…; ­

  … ­

  CLOSE C1; ­

  END; ­

   ­

  方法2 (高效) ­

  SELECT A.EMP_NAME, A.SALARY, A.GRADE, ­

  B.EMP_NAME, B.SALARY, B.GRADE ­

  FROM EMP A, EMP B ­

  WHERE A.EMP_NO = 342 ­

  AND B.EMP_NO = 291; ­

   ­

  5.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 ­

   ­

  使用DECODE函数可以避免重复扫描相同记录或重复连接相同的表 ­

   ­

  例如: ­

  SELECT COUNT(*), SUM(SAL) ­

  FROM EMP ­

  WHERE DEPT_NO = '0020' ­

  AND ENAME LIKE 'SMITH%'; ­

   ­

  SELECT COUNT(*), SUM(SAL) ­

  FROM EMP ­

  WHERE DEPT_NO = '0030' ­

  AND ENAME LIKE 'SMITH%'; ­

   ­

  你可以用DECODE函数高效地得到相同结果 ­

  SELECT COUNT(DECODE(DEPT_NO, '0020', 'X', NULL)) D0020_COUNT, ­

  COUNT(DECODE(DEPT_NO, '0030', 'X', NULL)) D0030_COUNT, ­

  SUM(DECODE(DEPT_NO, '0020', SAL, NULL)) D0020_SAL, ­

  SUM(DECODE(DEPT_NO, 0030, SAL, NULL)) D0030_SAL ­

  FROM EMP ­

  WHERE ENAME LIKE 'SMITH%'; ­

   ­

  'X'表示任何一个字段 ­

  类似的,DECODE函数也可以运用于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中 ­

   ­

  6.用Where子句替换HAVING子句 ­

   ­

  避免使用HAVING子句,HAVING只会在检索出所有记录之后才对结果集进行过滤,这个处理需要排序、统计等操作 ­

   ­

  如果能通过WHERE子句限制记录的数目,那就能减少这方面的开销 ­

   ­

  例如: ­

  低效 ­

  SELECT REGION, AVG(LOG_SIZE) ­

  FROM LOCATION ­

  GROUP BY REGION ­

  HAVING REGION REGION != 'SYDNEY' ­

  AND REGION != 'PERTH' ­

   ­

  高效 ­

  SELECT REGION, AVG(LOG_SIZE) ­

  FROM LOCATION ­

  WHERE REGION REGION != 'SYDNEY' ­

  AND REGION != 'PERTH' ­

  GROUP BY REGION ­

   ­

  7.减少对表的查询 ­

   ­

  在含有子查询的SQL语句中,要特别注意减少对表的查询 ­

   ­

  例如: ­

   ­

  低效 ­

  SELECT TAB_NAME ­

  FROM TABLES ­

  WHERE TAB_NAME = (SELECT TAB_NAME ­

  FROM TAB_COLUMNS ­

  WHERE VERSION = 604) ­

  AND DB_VER = (SELECT DB_VER ­

  FROM TAB_COLUMNS ­

  WHERE VERSION = 604) ­

   ­

  高效 ­

  SELECT TAB_NAME ­

  FROM TABLES ­

  WHERE (TAB_NAME, DB_VER) = (SELECT TAB_NAME, DB_VER ­

  FROM TAB_COLUMNS ­

  WHERE VERSION = 604) ­

   ­

  Update多个Column例子: ­

  低效 ­

  UPDATE EMP ­

  SET EMP_CAT = (SELECT MAX(CATEGORY) ­

  FROM EMP_CATEGORIES), ­

  SAL_RANGE = (SELECT MAX(SAL_RANGE) ­

  FROM EMP_CATEGORIES) ­

  WHERE EMP_DEPT = 0020; ­

   ­

  高效 ­

  UPDATE EMP ­

  SET (EMP_CAT, SAL_RANGE) = (SELECT MAX(CATEGORY), MAX(SAL_RANGE) ­

  FROM EMP_CATEGORIES) ­

  WHERE EMP_DEPT = 0020; ­

   ­

  8.使用表的别名(Alias) ­

   ­

  当在SQL语句中连接多个表时,请使用表的别名并把别名前缀于每个Column上 ­

   ­

  这样可以减少解析的时间并减少那些由Column歧义引起的语法错误 ­

   ­

  9.用EXISTS替代IN ­

   ­

  在许多基于基础表的查询中,为了满足一个条件,往往需要对另一个表进行联接 ­

   ­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EXISTS(或NOT EXISTS)通常将提高查询的效率 ­

   ­

  低效 ­

  SELECT * ­

  FROM EMP (基础表) ­

  WHERE EMPNO > 0 ­

  AND DEPTNO IN (SELECT DEPTNO ­

  FROM DEPT ­

  WHERE LOC = 'MELB') ­

   ­

  高效 ­

  SELECT * ­

  FROM EMP (基础表) ­

  WHERE EMPNO > 0 ­

  AND EXISTS (SELECT 'X' ­

  FROM DEPT ­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

  AND LOC = 'MELB') ­

   ­

  10.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

   ­

  在子查询中,NOT IN子句将执行一个内部的排序和合并 ­

   ­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NOT IN都是最低效的,因为它对子查询中的表执行了一个全表遍历 ­

   ­

  为了避免使用NOT IN,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外连接(Outer Joins)或NOT EXISTS ­

   ­

  例如: ­

  SELECT … ­

  FROM EMP ­

  WHERE DEPT_NO NOT IN (SELECT DEPT_NO ­

  FROM DEPT ­

  WHERE DEPT_CAT = 'A'); ­

   ­

  为了提高效率改写为 ­

  高效 ­

  SELECT … ­

  FROM EMP A, DEPT B ­

  WHERE A.DEPT_NO = B.DEPT(+) ­

  AND B.DEPT_NO IS NULL ­

  AND B.DEPT_CAT(+) = 'A' ­

   ­

  最高效 ­

  SELECT … ­

  FROM EMP E ­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X' ­

  FROM DEPT D ­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

  AND DEPT_CAT = 'A'); ­

   ­

  11.用表连接替换EXISTS ­

   ­

  通常来说,采用表连接的方式比EXISTS更有效率 ­

   ­

  例如: ­

  SELECT ENAME ­

  FROM EMP E ­

  WHERE EXISTS (SELECT 'X' ­

  FROM DEPT ­

  WHERE DEPT_NO = E.DEPT_NO ­

  AND DEPT_CAT = 'A'); ­

   ­

  更高效 ­

  SELECT ENAME ­

  FROM DEPT D, EMP E ­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

  AND DEPT_CAT = 'A'; ­

   ­

  12.用EXISTS替换DISTINCT ­

   ­

  当提交一个包含多表信息(比如部门表和雇员表)的查询时,避免在SELECT子句中使用DISTINCT,一般可以考虑用EXIST替换 ­

   ­

  例如: ­

   ­

  低效 ­

  SELECT DISTINCT DEPT_NO, DEPT_NAME ­

  FROM DEPT D, EMP E ­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

   ­

  高效 ­

  SELECT DEPT_NO, DEPT_NAME ­

  FROM DEPT D ­

  WHERE EXISTS (SELECT 'X' ­

  FROM EMP E ­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

   ­

  EXISTS使查询更为迅速,因为RDBMS核心模块将在子查询的条件一旦满足后,立刻返回结果 ­

   ­

  13.用索引提高效率 ­

   ­

  索引是表的一个概念部分,用来提高检索数据的效率。实际上,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 ­

   ­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当ORACLE找出执行查询和Update语句的最佳路径时,ORACLE优化器将使用索引 ­

   ­

  同样,在联结多个表时使用索引也可以提高效率。另一个使用索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主键(primary key)的唯一性验证 ­

   ­

  除了那些LONG或LONG RAW数据类型,你可以索引几乎所有的列 ­

   ­

  通常在大型表中使用索引特别有效,当然,在扫描小表时,使用索引同样能提高效率 ­

   ­

  虽然使用索引能得到查询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

   ­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

   ­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DELETE、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5次的磁盘I/O ­

   ­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 ­

   ­

  ORACLE对索引有两种访问模式: ­

   ­

  1).索引唯一扫描(INDEX UNIQUE SCAN) ­

   ­

  大多数情况下, 优化器通过WHERE子句访问INDEX ­

   ­

  例如: ­

  表LODGING有两个索引:建立在LODGING列上的唯一性索引LODGING_PK和建立在MANAGER列上的非唯一性索引LODGING$MANAGER
­

  SELECT * ­

  FROM LODGING ­

  WHERE LODGING = 'ROSE HILL'; ­

   ­

  在内部,上述SQL将被分成两步执行: ­

   ­

  首先,LODGING_PK索引将通过索引唯一扫描的方式被访问,获得相对应的ROWID;然后通过ROWID访问表的方式执行下一步检索 ­

   ­

  如果被检索返回的列包括在INDEX列中,ORACLE将不执行第二步的处理(通过ROWID访问表) ­

   ­

  因为检索数据保存在索引中,单单访问索引就可以完全满足查询结果 ­

   ­

  2).索引范围查询(INDEX RANGE SCAN) ­

   ­

  适用于两种情况: ­

   ­

  1>.基于唯一性索引的一个范围的检索 ­

   ­

  2>.基于非唯一性索引的检索 ­

   ­

  例1 ­

  SELECT LODGING ­

  FROM LODGING ­

  WHERE LODGING LIKE 'M%'; ­

   ­

  WHERE子句条件包括一系列值,ORACLE将通过索引范围查询的方式查询LODGING_PK ­

   ­

  由于索引范围查询将返回一组值,它的效率就要比索引唯一扫描低一些 ­

   ­

  例2 ­

  SELECT LODGING ­

  FROM LODGING ­

  WHERE MANAGER = 'BILL GATES'; ­

   ­

  这个SQL的执行分两步,LODGING$MANAGER的索引范围查询(得到所有符合条件记录的ROWID),通过ROWID访问表得到LODGING列的值
­

   ­

  由于LODGING$MANAGER是一个非唯一性的索引,数据库不能对它执行索引唯一扫描 ­

   ­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所对应的值的第一个字符由通配符(WILDCARD)开始,索引将不被采用 ­

  SELECT LODGING ­

  FROM LODGING ­

  WHERE MANAGER LIKE '%HANMAN'; ­

   ­

  在这种情况下,ORACLE将使用全表扫描 ­

   ­

  14.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

   ­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数的一部分,优化器将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扫描 ­

   ­

  例如: ­

   ­

  低效 ­

  SELECT … ­

  FROM DEPT ­

  WHERE SAL * 12 > 25000; ­

   ­

  高效 ­

  SELECT … ­

  FROM DEPT ­

  WHERE SAL > 25000/12; ­

   ­

  请务必注意,检索中不要对索引列进行处理,如:TRIM,TO_DATE,类型转换等操作,破坏索引,使用全表扫描,影响SQL执行效率 ­

   ­

  15.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IS NULL和IS NOT NULL ­

   ­

  避免在索引中使用任何可以为空的列,ORACLE将无法使用该索引 ­

   ­

  对于单列索引,如果列包含空值,索引中将不存在此记录; ­

   ­

  对于复合索引,如果每个列都为空,索引中同样不存在此记录。如果至少有一个列不为空,则记录存在于索引中 ­

   ­

  如果唯一性索引建立在表的A列和B列上,并且表中存在一条记录的A,B值为(123,null), ­

   ­

  ORACLE将不接受下一条具有相同A,B值(123,null)的记录插入 ­

   ­

  如果所有的索引列都为空,ORACLE将认为整个键值为空,而空不可能等于空,因此你可以插入1000条具有相同键值的记录,当然它们都是空! ­

   ­

  因为空值不存在于索引列中,所以WHERE子句中对索引列进行空值比较将使ORACLE停用该索引 ­

   ­

  低效(索引失效) ­

  SELECT … ­

  FROM DEPARTMENT ­

  WHERE DEPT_CODE IS NOT NULL ­

   ­

  16.使用UNION-ALL代替UNION ­

   ­

  当SQL语句需要UNION两个查询结果集合时,这两个结果集合会以UNION-ALL的方式被合并,然后在输出最终结果前进行排序 ­

   ­

  如果用UNION ALL替代UNION,这样排序就不是必要了,效率就会因此得到提高 ­

   ­

  需要注意的是,UNION ALL将重复输出两个结果集合中相同记录,因此还是要从业务需求分析使用UNION ALL的可行性 ­

   ­

  关于索引下列经验请参考: ­

   ­

  1).如果检索数据量超过30%的表中记录数,使用索引将没有显著的效率提高 ­

   ­

  2).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索引也许会比全表扫描慢,但这是同一个数量级上的差距;而通常情况下,使用索引比全表扫描要快几倍乃至几千倍!­

关于索引的补充知识: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yinyuan1987/archive/2009/03/28/4032839.aspx

(一)深入浅出理解索引结构
实际上,您可以把索引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目录。微软的SQL
SERVER提供了两种索引: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也称非聚类索引、非簇集索引)。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其实,我们的汉语字典的正文本身就是一个聚集索引。比如,我们要查“安”字,就会很自然地翻开字典的前几页,因为“安”的拼音是“an”,而按照拼音排序汉字的字典是以英文字母“a”开头并以“z”结尾的,那么“安”字就自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开头的部分仍然找不到这个字,那么就说明您的字典中没有这个字;同样的,如果查“张”字,那您也会将您的字典翻到最后部分,因为“张”的拼音是“zhang”。也就是说,字典的正文部分本身就是一个目录,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目录来找到您需要找的内容。

我们把这种正文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目录称为“聚集索引”。

如果您认识某个字,您可以快速地从自动中查到这个字。但您也可能会遇到您不认识的字,不知道它的发音,这时候,您就不能按照刚才的方法找到您要查的字,而需要去根据“偏旁部首”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后的页码直接翻到某页来找到您要找的字。但您结合“部首目录”和“检字表”而查到的字的排序并不是真正的正文的排序方法,比如您查“张”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查部首之后的检字表中“张”的页码是672页,检字表中“张”的上面是“驰”字,但页码却是63页,“张”的下面是“弩”字,页面是390页。很显然,这些字并不是真正的分别位于“张”字的上下方,现在您看到的连续的“驰、张、弩”三字实际上就是他们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文中的字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两个过程,先找到目录中的结果,然后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页码。

我们把这种目录纯粹是目录,正文纯粹是正文的排序方式称为“非聚集索引”。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到什么是“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

进一步引申一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因为目录只能按照一种方法进行排序。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前面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定义的例子来理解上表。如:返回某范围内的数据一项。比如您的某个表有一个时间列,恰好您把聚合索引建立在了该列,这时您查询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之间的全部数据时,这个速度就将是很快的,因为您的这本字典正文是按日期进行排序的,聚类索引只需要找到要检索的所有数据中的开头和结尾数据即可;而不像非聚集索引,必须先查到目录中查到每一项数据对应的页码,然后再根据页码查到具体内容。

(二)结合实际,谈索引使用的误区

1、主键就是聚集索引
这种想法笔者认为是极端错误的,是对聚集索引的一种浪费。虽然SQL SERVER默认是在主键上建立聚集索引的。

通常,我们会在每个表中都建立一个ID列,以区分每条数据,并且这个ID列是自动增大的,步长一般为1。我们的这个办公自动化的实例中的列Gid就是如此。此时,如果我们将这个列设为主键,SQL
SERVER会将此列默认为聚集索引。这样做有好处,就是可以让您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按照ID进行物理排序,但笔者认为这样做意义不大。

显而易见,聚集索引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每个表中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的规则,这使得聚集索引变得更加珍贵。

从我们前面谈到的聚集索引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聚集索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根据查询要求,迅速缩小查询范围,避免全表扫描。在实际应用中,因为ID号是自动生成的,我们并不知道每条记录的ID号,所以我们很难在实践中用ID号来进行查询。这就使让ID号这个主键作为聚集索引成为一种资源浪费。其次,让每个ID号都不同的字段作为聚集索引也不符合“大数目的不同值情况下不应建立聚合索引”规则;当然,这种情况只是针对用户经常修改记录内容,特别是索引项的时候会负作用,但对于查询速度并没有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1000万条数据量的情况下各种查询的速度表现(3个月内的数据为25万条):
(1)
仅在主键上建立聚集索引,并且不划分时间段: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用时:128470毫秒(即:128秒)
(2)在主键上建立聚集索引,在fariq上建立非聚集索引: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
dateadd(day,-90,getdate()) 用时:53763毫秒(54秒)
(3)将聚合索引建立在日期列(fariqi)上:

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
dateadd(day,-90,getdate()) 用时:2423毫秒(2秒)

虽然每条语句提取出来的都是25万条数据,各种情况的差异却是巨大的,特别是将聚集索引建立在日期列时的差异。事实上,如果您的数据库真的有1000万容量的话,把主键建立在ID列上,就像以上的第1、2种情况,在网页上的表现就是超时,根本就无法显示。这也是我摒弃ID列作为聚集索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2、只要建立索引就能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例子中,第2、3条语句完全相同,且建立索引的字段也相同;不同的仅是前者在fariqi字段上建立的是非聚合索引,后者在此字段上建立的是聚合索引,但查询速度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并非是在任何字段上简单地建立索引就能提高查询速度。

从建表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有着1000万数据的表中fariqi字段有5003个不同记录。在此字段上建立聚合索引是再合适不过了。在现实中,我们每天都会发几个文件,这几个文件的发文日期就相同,这完全符合建立聚集索引要求的:“既不能绝大多数都相同,又不能只有极少数相同”的规则。由此看来,我们建立“适当”的聚合索引对于我们提高查询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3、把所有需要提高查询速度的字段都加进聚集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

上面已经谈到:在进行数据查询时都离不开字段的是“日期”还有用户本身的“用户名”。既然这两个字段都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可以把他们合并起来,建立一个复合索引(compound
index)。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任何字段加进聚集索引,就能提高查询速度,也有人感到迷惑:如果把复合的聚集索引字段分开查询,那么查询速度会减慢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查询速度(结果集都是25万条数据):(日期列fariqi首先排在复合聚集索引的起始列,用户名neibuyonghu排在后列)

(1)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5-5' 查询速度:2513毫秒
(2)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fariqi>'2004-5-5' and neibuyonghu='办公室' 查询速度:2516毫秒

(3)select gid,fariqi,neibuyonghu,title from Tgongwen where
neibuyonghu='办公室' 查询速度:60280毫秒

从以上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仅用聚集索引的起始列作为查询条件和同时用到复合聚集索引的全部列的查询速度是几乎一样的,甚至比用上全部的复合索引列还要略快(在查询结果集数目一样的情况下);而如果仅用复合聚集索引的非起始列作为查询条件的话,这个索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当然,语句1、2的查询速度一样是因为查询的条目数一样,如果复合索引的所有列都用上,而且查询结果少的话,这样就会形成“索引覆盖”,因而性能可以达到最优。同时,请记住:无论您是否经常使用聚合索引的其他列,但其前导列一定要是使用最频繁的列。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