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2010-07-21 18:22 393 查看
[align=center]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align]
[align=center](摘要)[/align]
[align=left]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以指导和推动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决定对我国特级资质施工企业和地方骨干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部分进行现场调查和会议调查,共收回1416份调查表,其中有649家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649家中,又有选择的重点现场调查了39家企业,初步形成了约20份典型案例,其中,大约有30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基本成功的企业;未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有767家。[/align]
[align=left]全国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为45.83%,成功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约为4.62%;未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约的占54.17%,其中,未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特级企业34家,占21.94%,一级企业631家,占56.49%,二级企业86家,占69.35%,三级企业16家,占84.21%。企业资质越低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越差。[/align]
[align=left]本调查报告以所调查到的649家(以下简称为649家)企业信息化资料为分析样本。这些企业家数在全部施工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完成产值、利润却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十一五”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摘要如下。[/align]
[align=center]一、企业基本情况[/align]
[align=left]被调查企业覆盖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涉及房建、铁路、交通、石油化工、化学工程、水利水电等17个领域,其中,房建占54.24%,铁路占10.17%,交通占7.4%,石油化工占4.62%,安装占4.31%,电力占3.54%,冶金占3.54%,其他领域占12.18%。国有企业330家,占50.85%,民营企业316家,占8.69%,外资及其它企业3家,占0.46%。所调查的企业,单一法人的企业有535家,具有2级法人的企业有109家,具有3级法人的企业有5家,特级施工企业121家,一级企业486家,其它资质的施工企业42家,其中,产值规模在5亿以下的135家,5亿到10亿的137家,10亿以上的377家,占58.13%(其中,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5家,占6.9%)。[/align]
[align=center]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align]
[align=left]多数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组织,高资质企业信息化组织建有率明显高于低资质企业。其中,特级企业信息化组织建有率达76.03%,一级企业建有率达43.42%,二级企业建有率达10.53%。但是,至今还有42%的企业尚未建立信息化领导班子,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情况也不十分理想,多数企业没有专职信息化工作人员。[/align]
[align=left]企业普遍不太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建设和应用,已建立或已在使用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只有49家,占7.55%,制订了系统集成标准的有77家,占11.86%,编制了信息管理标准的有68家,占10.48%。[/align]
[align=left]企业在硬件装备上水平和数量不低,尤其是高资质的企业。44%的企业建有数据中心,57.01%的企业建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因特网的接入率达83%,建立专网或虚拟专网的企业也达到24.34%,83.20%的企业建有企业门户网站,80.43%的企业建有防病毒系统,但建立灾难备份系统的企业只有36.12%,约70%的企业的项目部配有计算机系统,项目部与公司的联网率高达60.73%。尽管企业在计算机设备、网络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的投资,为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距离快速、安全运行还有一定的距离。[/align]
[align=center]三、信息系统建设情况[/align]
[align=left]企业在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现金流监控,生产监督管理(企业管项目),工程项目管理以及集中采购管理方面,分别有91.08%、29.28%、16.33%、22.96%和14.33%的企业建设了上述系统,但是,应用情况最好的只有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现金流监控,生产监督管理(企业管项目),工程项目管理以及集中采购管理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很重要。但是,企业在这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情况都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不够、利益相关者不配合、预算不规范、没有管理基础、制度不严谨、领导不重视、成本科目设置不灵活等。[/align]
[align=left]至今,在施工行业没有几家企业建有真正的综合管理集成信息系统,更谈不上应用效果了。[/align]
[align=center]四、信息化规划与实施情况[/align]
[align=left]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制订方面,大多数企业是自行制订或由软件开发商协助制订,很少有聘请专业咨询单位或咨询顾问协助制订的。总的来看,企业对制订信息化规划普遍不够重视,即使制订了,大多数企业执行的也不是很好,执行的比较好的企业只有33家,占5.08%。[/align]
[align=left]在信息化实施方法方面,选择专业咨询、培训,系统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基础诊断,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流程梳理,信息化项目招标,总体方案设计,企业数据库(数据中心)方案设计,信息化监理,阶段测试、评价验收,竣工测试、评价验收,信息化项目培训上岗,信息化绩效审计等规范化作业的企业很少,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具备上述完整的信息化实施程序。[/align]
[align=left] 在选择IT产品方面,多数企业理论上首选是产品的实用性、产品品牌、产品价格和产品是否有相关的应用案例。但是,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企业在实际运作中,首先考虑的是系统集成商企业品牌、价格、信息技术水平和可提供的系统功能的多少。[/align]
[align=left] 在信息化具体实施方面,直接购买软件系统的占50.69%,企业自行制定方案、软件商开发的占29.43%,企业请咨询机构制定方案、然后由企业组织实施的占10.01%,系统集成商和企业共同开发的占17.26%,企业自行开发的占13.25%,完全由系统集成商开发的占0.31%。[/align]
[align=left] 在具体采购IT产品方面,自行询价占55%,公开招标占19.57%,小范围邀标的占21.42%,听取专家建议的占13.1%,政府采购的占0.62%,总公司下拨的占8.47%,总公司统一规划的占23.27%。[/align]
[align=left] 在选择IT合作伙伴方面,最看重的因素是, 服务占59.94%,性价比占51.61%,产品可靠性占44.38%,产品稳定性占49.46%,技术实力占49.46%,质量占41.29%,产品安全性占40.06%,行业成功案例占38.37%,价格占36.36%,易用性占33.13%,功能占30.51%,业务理解程度占19.41%,合作经验占17.1%,其它占0.92%。[/align]
[align=left]在信息化项目评审方面,进行正式审计和建立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绩效管理的企业很少,分别是4.78%和34.82%。[/align]
[align=center]五、信息化投资情况[/align]
[align=left]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2007年投入最多的企业投入了1860万元,最低仅投入了0.8万元,从信息化投入所占企业产值的情况看,最高的达到0.5%,最低的只有0.01‰,平均是0.05‰。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居前五位的企业是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b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b2]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b3]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b4]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b5] ,信息化投入占当年产值的比例分别只有0.91‰、0.89‰、0.77‰、0.42‰、0.07‰,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相差甚远。不过从2005年到2007年,企业投入信息化还是在逐年提高。按领域划分,重视信息化投入的前3名是,电力 (当年产值的0.102%)、石油化工(当年产值的0.092%)、煤炭(当年产值的0.071%)。企业很少投入信息化咨询,而平均一家企业一年在硬件方面的投入约40万元,软件方面的投入约20万元,维护服务方面的投入约6万元,技术培训方面的投入约3万元。[/align]
[align=center]六、发展与投资趋势[/align]
[align=left]被调查企业预计2008年~2010年的投资总额是30.33407亿元,其中,软件投入11.509862亿元,硬件投入14.606391亿元,维修服务投入2.145682亿元,技术培训投入1.161635亿元,咨询投入0.910496亿元。全国整个施工企业预计投资总额将是上述数字的3倍。[/align]
[align=left]未来企业信息化在软件方面投资重点依然是咨询、制定信息化规划、财务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企业数据库、人力资源管理和OA系统。[/align]
[align=center]七、分析与评价[/align]
[align=left]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大多数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不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好,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协同应用仍需时日,“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具体表现是:[/align]
[align=left]1)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和应用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企业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和企业网络系统;在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建设情况可分三个方面,在工具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成绩十分突出,如在工程CAD、概预算、投标报价、工程量计算、施工安全设计计算以及虚拟施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软件系统绝大多数不仅具有我国自己的知识版权,而且在应用方面基本取代了手工作业,使企业的某些生产方式、作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半工具、半管理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即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些企业成功地通过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简化了企业传统的办公流程,规范了办公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和公正性;在管理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真正能为企业管理创造效益的信息化不多。[/align]
[align=left]2)领导不重视,不能正确认识信息化,缺乏信息化人才。不少企业反映,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不能正确理解,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思想陈旧。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技术问题,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部门抓一下,或者让办公室、企管部或科技部门代管一下就可以了,不能把企业信息化当作企业发展战略来抓。例如,在政府部门利用资质标准引导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形势下,现在,还有一部分特级企业,竟然“公开宣称”,我们搞信息化,就是为了拿特级资质,谁能保证我们通过资质标准的信息化考评,我们的信息化就承包给谁。[/align]
[align=left]另外,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专职信息化人员,尤其是那些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效益普遍不好,对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不完善,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根本就留不住,这种状况给企业信息化带来不利影响十分严重。[/align]
[align=left]3)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风险主要来自对企业管理基础的评估与企业实际基础之间的差异。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不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不问企业管理模式,不问企业需求,不定位核心业务,不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流程再造,以信息技术水平高低、系统功能覆盖面作为企业选择信息化的依据。这样的信息化能成功吗![/align]
[align=left] 4)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现在很多企业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要经过5个阶段:①支持阶段;②排斥阶段;③磨合阶段;④认同阶段;⑤协同应用阶段。因为企业信息化,有人不懂,有人怕麻烦,有人不高兴,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企业信息化这样的一个发展规律,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和坚持“挺过”信息化的排斥期、磨合期,企业信息化就会夭折在摇篮之中。尤其是在排斥阶段,因为在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某些个人利益、优势岗位和传统势力,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或抵制,从而使信息化的推行受阻。这时,如果企业没有坚定的组织,明确的态度和强有力地执行力,企业信息化是不可能迈过这道“坎”的![/align]
[align=left]5)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共有四种方式:系统式、变革式、渐进式和引导式。现在,很多企业一要上信息化,不是急于去做调查软件产品,就是急于选择软件系统开发商,这种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选择适当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企业信息化是很难取得成功的![/align]
[align=left]6)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企业管理大约可以分为:隐性管理层次、显性管理层次、量化管理层次、优化管理层次和精细管理层次,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企业或需要上线的流程处在什么管理层次,不分青红皂白,稀里糊涂的上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从这些基础性工作做起。研究开发软件系统只是这一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尊重信息化的客观规律,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做信息化。企业要走流程化、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的建设道路。[/align]
[align=left]7)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层次,管理上的跃进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难直接衡量的,也不可能把“功劳”全部归功于信息化,但是,它又是极为关键的。也就是说,信息化的作用,很难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我们知道在工业时代,投入和产出是可以量化统计的,但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并不能像在工业时代一样被准确量化。[/align]
[align=left]但是,无论如何,企业一定要做有效益的信息化,有效益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指南针!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企业实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就是说,这些就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的效益。[/align]
[align=left]8)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短期行为。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长期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投入建设一次就完成了。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长远的眼光,从长计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机遇,冷静思考;效益驱动,全面规划;重在应用,打好基础;重点突破,全面应对。现在,很多企业抱着短期观念,甚至认为是临时任务来做信息化,“我今年做了信息化,明年还要做吗?”这样,企业能做好信息化吗?[/align]
[align=left]9)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没有形成规范的信息化市场,缺乏信息化咨询监理市场与机制。企业在信息化上陷入了一种投入、失败,再投入、再失败,不断投入却无法得到应有回报的“怪圈”。同样,从事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的软件商,二十多年来,除了无序的信息化市场,恶性低价竞标以外,也一直在这种“怪圈”中苦苦挣扎。其结果是两败俱伤。[/align]
[align=left]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首先是管理软件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其次,由于“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企业信息化工程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特别是重大信息工程),盲目上马,缺少“第三方”的监理,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在信息系统工程完成后,也没有科学定量的评测标准,企业信息化项目良莠难分,难做评价和验收,“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就很难避免了。[/align]
[align=left]10)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align]
[align=left]另外,很多企业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清楚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align]
[align=center]八、建议与对策[/align]
[align=left]建议和对策:[/align]
[align=left]1)正确引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的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方针。因此,行业主管和相关政府部门站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高度,为企业信息化“出好题”和“建立好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是行业主管和相关政府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责任。现在,有关政府部门,在为企业信息化“出题”(即制订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时,出成了“数学题”或“物理题”,出的不是“作文题”,在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时,总是从“数学”或“物理”的角度出发,寻求企业信息化的唯一解。这是极不利于企业做有个性的信息化和有效益的信息化的,是极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align]
[align=left]2)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优秀的项目管理是项目成功的保证。“一把手”要在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应用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成功建设和推广应用。企业各级领导要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起表率作用,带头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align]
[align=left]3)信息化建设,企业需要提高执行力。当企业发展战略或关键流程重新制订,并付诸实施后,企业文化应随之有所变化。只有当企业文化与新的流程步调一致,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标。否则,要推行一种新的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这个基础,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用什么做保证,即使开发出了优秀的信息化系统,又怎能保证执行![/align]
[align=left]4)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企业信息化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道路。[/align]
[align=left]5)企业自身要强化信息化意识。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上,我国与先进国家显然也不在同一水平。但这并非关键,关键是我国企业与先进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的认识上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能用数据来度量,应该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再加上,我国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与国外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许多企业反映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自身必须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align]
[align=left]6)管理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固化企业创新、先进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还是将其用作企业创新、先进的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的催化剂,并起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作用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大决策问题。总之,企业要狠抓经营思想的转变和更新,改变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方式和流程,为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创造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和基础,任何信息化都是毫无价值的![/align]
[align=left]7)效益驱动,案例引导。在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典型示范的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在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有必要总结出一些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align]
[align=left]8)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决定于企业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而不是一两个人!因此,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align]
[align=left]9)规范化企业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专业咨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寻找出真正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企业急需解决的某些问题,并通过对所涉及的具体业务流程和环境的调查分析,提出理想的业务调整方案;为企业的有关领导提供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管理经验,协助其制订和完善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决策、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如企业定位(或企业发展战略),时机选择,全员培训,技术支持(如流程再造技术等),招标选型,实施监理,验收评估,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等。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具有良好业务素养和丰富实施经验的、规范化的咨询顾问和监理服务(团队)十分重要。[/align]
[align=left]10)加强企业数据库建设。企业拥有的信息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数据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足够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研究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及其标准化问题的研究。[/align]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