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Go语言

百度愚人节恶搞背后的趋势

2010-04-05 07:25 246 查看
愚人节就像是一阵狂风,过了4月1日,大家又开始正经起来,似乎忘记昨天还在调侃、嬉笑、恶搞,真正留下来供回味的,凤毛麟角。今年的惊喜在百度这家公司身上——从资源宾馆诞生以来,10多年时间,百度第一次官方发起了愚人节恶搞。

  在我的印象中,百度也并非没有恶搞的基因,当年传播很广的“唐伯虎羞辱老外”的视频广告狠狠地涮了Google一把,尤其是那几个体现中国语言变幻无穷的断句,堪称经典。

  如今谷歌已经离开了,百度的幽默感倒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恶搞是由百度百科发起的,据一位百度的朋友说,本来没有这个打算,只是即兴之作。恶搞中说:百度百科已经和手机公司、数据机构合作发起了“知·能”神瞳系统(有个流行歌手组合叫“神木与瞳”,这个“神瞳”灵感莫非来源于此?),依靠在手机上装一个感应器,可以识别气味、图像、声音等,自动显示对应百度百科词条内容。

  恶搞的本身我不做多余的评价,很多网友已经热论过了。我想知道的是,这次恶搞的背后是不是代表一些趋势?或者说百度的一些动向和姿态?2008年,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了“框计算”概念,就我的理解,“框计算”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更多基于搜索引擎,在非互联网领域则与“物联网”有很大交叉。“知·能”系统的设计思维实际上就是“框计算”——只不过搜索框换成了声音、气味、图像识别,返回的结果由搜索结果换成了百度百科词条内容,而将识别器+手机+互联网的组合又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能”的恶搞很靠谱,而且其中的一些应用实际上现在已经实现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日本的一些商场中准备了一种“换衣服”设备:顾客只需要调出某一款衣服,站在设备前即可自动更衣,看到自己穿上衣服后的效果,免去了频繁更衣的麻烦。

  在百度的公司章程中写道,其宗旨是:让人们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要完成这个使命,从长远的角度,仅仅做好网页搜索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互联网与生活更紧密的结合,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将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带来革命,百度必须在终端的拓展和周边应用上获得更大的突破,方能引领用户需求。这也是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之一。

  由此可见,百度百科的一次恶搞或许不是简单的恶作剧,而体现了一种趋势,一种对未来的信息获取方式的畅想。在这个恶搞专题的开头,有几句话写得很好:

  40年前,如果你告诉朋友,以后可以在网上给我写信,朋友会问你谁帮忙送信。

  30年前,如果你跟邻居说:有一种电话可以不接线,邻居一定会定睛观察你60秒,然后关上门。

  20年前,如果女朋友让你买一部既能照相又能打电话的手机,你会把佳能相机和诺基亚手机绑在一起送她吗?

  ……

  只有心怀梦想,才能高瞻远瞩。真心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次恶搞,而是百度真正在思考,并付诸现实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文个人的言论,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获得授权。否则,本人将追究非法转载的责任。

  我开始玩微博了:http://t.sina.com.cn/jiaweb
  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关注,给我一点玩好微博的鼓励!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