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设计原则] 重视自己的设计感觉 推荐

2010-02-10 08:45 274 查看
人天生就是审美家,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和编写程序时这种天性会自然的发挥作用,但其作用很有可能被忽视。笔者在做软件设计时,会不时出现让自己也觉得别扭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笔者知道是审美的天性在发出告警,“Hey,man!这样的设计好象不是很好哦!”。一旦出现“审美告警”,笔者通常都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去与同事聊聊天、或是倒杯水喝什么的。当然,虽然在做别的事,但脑中还是会潜在地思考什么地方不对。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找回感觉,并发现设计中应当改进的地方,直到“审美告警”消失。偶尔,消除“审美告警”得花上二、三天的时间,但这些时间的花费最终都有回报,可能思考花了二、三天,但编写代码一天就完成了。那为什么做工作时不能只花最后一天编码的时间呢?这让作者想到了“第七个饼”这一故事。

或许有的读者一看到这就在想,“我们的项目时间很紧,哪有时间去关心 ‘审美告警’啊!”。表面上,不关心“审美告警”能节约时间,但却未必真的就是这样。就笔者的个人经验来看,如果做设计时觉得别扭,那工作效率一定不好;反之,一旦自己觉得“这个设计就应当是这样的”则工作效率奇高。其实,软件设计真正花时间的是思考,而不是编码。没有思考清楚的话,做得越多可能要纠正一其中的不足所花费的时间也越多。思考的目的是什么?是从纷繁的现象中试图找到问题的本质,或者从众多的因素中找出关键。设计时之所以会觉得别扭,一定是有什么没有考虑清楚,抑或命名不贴切、多考虑了什么等。这种情形下停下来做进一步的思考将有助于理清思路,从而最强终做出更好的设计。

“审美告警”信息的强弱与软件工程师的设计水平可能是正相关的,笔者相信每个软件工程师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它。软件工程师如果重视这种信号,则这种信号的灵敏度也会慢慢提高。因为重视它意味着将做更多的思考,而思考多了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原则,进而这些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将发挥作用。相反,如果长期忽视它的存在,则最终可能会造成这种信号的消失,或出现紊乱。忽视这种信号的存在,或许意味着我们并不关心所设计的主题,其质量也别指望好到哪去,更有甚者会酝酿出将来的一个“毒瘤”。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