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有一种境界叫感觉(二)

2010-02-06 12:13 381 查看

有一种境界叫感觉(二)

吴旻
泰岩网络工作室

其实要不要压缩这件事,根本不需要讨论,我们在半年前就想在技术上解决这件事情,但苦于相关的算法一直没找到;要讨论的应该是如何压缩,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我对同事的否定是觉得我们现已想到的办法,都不是什么好办法。换句话说,如果你的目标是从北京到深圳最多24小时,可你要是选择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等原始工具,甚至开辆小汽车走高速路,都没什么希望。
如果我能在理论上就知道不可行的事情,我还要在实践中去证明一次,这对我是一种打击。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有可观数量的人都觉得试试才能知道。

当我把这件事放到邮件中,请大家参与讨论后,反馈回两种意见。一个是觉得我缺少实证,没有数据;一个是说,每一M的带宽都是宝贵的,都值很多钱。
为此,我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大会讨论此事,我觉得这个结果是我与大家沟通不畅引起的:我认为不需要实证就能知道的结论,部分同事觉得我一定要拿出证据来。显然,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毕竟“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会议的结果也有两种意见,一是提出了更多的算法(这些算法估计会有些提高,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是太远,而且也很复杂);二是一定要拿出实证数据来。
我决定亲自来做这件事。

验证逐条消息压缩是不可行的,这个很容易。因为我们大包消息只有一个,其余都是小于50字节的消息。结论就是,流量比原来稍有增加。
验证分类压缩也很容易,唯一的一个大包消息压缩率约有50%,但这种消息的量太少(其它大消息已经被我们过滤掉了),基本上在总流量上会减少10%。也就是说,原来8M的带宽,现在申请7.2M是可行的(但估计网络服务商不会同意)。

我没有继续去验证那些复杂的算法,我心中清楚它们的结果是什么。这就像修长江大堤一样,我们的目标不是面对平均流量,而是要保证峰值流量的安全。如果我们选错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只会把自己害死,同时连累他人。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将小消息组成大数据包,如何解决其组包过程中的延时,同时不提高复杂度。我见过很多人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引入了一堆问题,比如最近的海南房地产新策,本来是想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现实的结果却是房价涨得更快、更离谱,泡沫更大,经济更不安全!(我确实怀疑是政策的制定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不然不可能会出此下策!)
这就像一个人的牙疼得有些严重,大夫说,给你开一剂猛药,你就不那么疼了。病人吃完后,确实疼得不那么严重了;但用不了几天,就发现自己的肾、肝、心都出现了异常。更糟糕的是,实现中确实会有人不知道这剂猛药会伤到肾、肝、心。

我当时真希望能有一个专家委员会来处理这个算法的事情。这个东西太专业了,不是随便什么主意都能行的,都可以试的。
我感觉到了危险在离我们的程序越来越近。
李开复在他的《世界因你不同》中讲到,Vista在开发了两年后,不得不推倒重新开发。我相信在这两年的开发中,从一开始就一定有太多的人知道前面是死路一条,这其中一定不缺少智力和能力都很优秀的人才,但他们依旧只能等待项目死掉。或者说,他们可能做出了努力,但并不能影响项目死掉这个结果。
这些人在当时会不会觉得很孤独呢?

与其用实证去证伪,不如用实证去证真。
我希望能有好算法出现。我再次想起了操作系统在发送网络消息的方法,它是大小和时间都用的办法,而我觉得这个方法对我们的程序来讲,太复杂,不好,是下下策。这个结论得出过无数次了,不用再证明了。如何拿掉一个条件呢?
我突然想到了4K,它是一般socket的窗口大小。灵感来了,如果我用4K大小组包,那它的延时就是允许的,因为我们的是流数据,每秒会有固定的最低流量!也就是说,在延时允许的范围内,我一定能组成至少一个4K大小的包,而且能保证原来数据包的完整性。同时4K包的压、解耗时也可以接受!最让我满意的是,它没什么复杂度!
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它的最好结果是减少80%的流量,最差结果是减少40%的流量。当然,这个是实测出来的。

不只一个高手告诉我,当你觉得一件事情有问题的时候,80%它都会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没问题,而80%它都有问题的时候,请训练你的感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