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独立经济体——价格形成

2009-12-26 19:06 204 查看
早期,果国居民的产品通过原始市场进行交易,交易价格随行就市。医师想吃肉,只需拿着铜钱到市集的肉铺去买,通常按市价购买,但也不是不能讲价,所谓市价本来就是大家商量出来的。比如,油水好,肉吃腻了,买肉的人少,这时候去买肉,就能讲下些价钱,多得些肉吃;而医师买了便宜肉,这消息难免被邻居知道,爱贪便宜的就会跑去肉铺多买几斤,买肉的人多起来,而肉的供应没有跟上,肉价就得涨。需求和供给直接决定着市价走向。

但供需关系不是影响价格的唯一因素。如果医师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某肉铺降价的事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别人都去别的没有降价的肉铺买肉,他便一直能买到便宜肉;如果邻居不那么八卦,某肉铺降价的消息传得慢,医师也能多买几次便宜肉;而如果别的肉铺也降价,医师或许还能少走几步路。可见信息对称性(医师吃上便宜肉,相对的,邻居买没降价的肉就吃了亏,肉价信息在医师和邻居间是不对称的)和信息传递速度同样影响者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商品供给并不完全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意愿同样重要,而决定生产意愿的最大因素莫过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利润率。需求旺盛,东西好卖,钱好赚;质量好,超过别人,价钱销量都好,赚得多;东西能做的人少,竞争少,需求大,钱容易赚;垄断市场,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想卖多少就卖钱多少钱(定价权),钱更是花花的;而如果竞争太过激烈,利润很小,企业可能就会四处抱怨、三心二意地做些其它东西、甚至要求政府给予照顾。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即使将需求状况作为商品价值(劳动价值)的决定因素之一,商品价格也几乎总是偏离价值。不过,只要不是垄断、强买强卖,只要不是生活必需品稀缺,大家商量好的价格没有什么不妥。
可惜,总有些稀缺资源、高技术含量商品是被垄断的,不容你在市场上讨价还价。金银作为货币,政府垄断生产,应该的,不然像果国那样出乱子可不好;如果能够妥善经营,一些稀缺资源垄断也就垄断了,比如果国缺石油,好不容易发现的油田,交给私人经营,油价指不定高到哪去,国家垄断可以为经济发展计、协调分配;但如果不能妥善经营,垄断者都像天神代理那般自私自利、胡乱挥霍,稀缺资源还不如交还市场,让生产者消费者自行抉择;至于高科技的东西,比如电脑的CPU、操作系统,有能力做好的就那么一两家企业,消费者没什么选择,赚多赚少全看生产者,你要说它们,它们还振振有辞地说“这是我们长期投入的成果”,就差吆喝“有本事你们也做啊”,面对财大气粗的技术垄断,政府往往也是无能为力,不能指望拿人手短的议员总为人民、国家着想,把它们给分拆了。
除了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政府定价),随着金融业地发展,商品价格还可能以特殊方式形成,比如期货市场上的合约价格;一些特殊商品还能有自己的交易平台和竞价系统,比如用于筹措资金的企业股票。但是,看过这么多经济危机之后,我们应当明白,表面上股票、期货的价格是通过自由竞价(卖者报卖价,买者报买价)、系统自动撮合形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实际上却可以通过资本实力加以控制,低吸高吐、谣言欺骗等等是家常便饭。所以,所谓自由竞价并不公平自由,真真对这些商品的交易价格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资本意志(谁有钱能够控制大盘,谁就能随心所欲地定价)。很多时候,交易系统不但没有方便资本流通、满足市场需求,反而经常成为助纣为虐的利器,伤害实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游戏规则一旦制定,资本垄断一旦形成,定价权之争即资本意志之争、暴利之争。而为了攫取更多暴利,除了将更多商品、生产者、消费者卷入游戏,还有必要拉拢政府、媒体和有影响力的学者(没影响力也没关系,可以通过媒体用钱砸出影响力来),控制货币发行权和话语权。货币发行权实际上是定价权之争的最高奥义,这一点将在讨论合作经济体时详细描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