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致51CTO编辑部同事:媒体的报道责任和“IT伪专家”的形成

2009-11-29 00:07 393 查看
今天在新浪科技频道的首页看到一篇他们转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写的是关于云计算的内容,正好,这两天云计算方面比较缺少观点和影响类的文章,小编粗略的浏览了一下这篇文章,认为此文观点明确,采访的人物比较多,内容也很丰富,文笔也很好,于是毫不犹豫地转载了这篇文章。目前这篇文章正堂而皇之的躺在51CTO.com云计算频道的首页,舒舒服服的占据着头条的位置。当然了,过不了多久,这个位置就会被别的文章所代替,如果您找不到这篇文章那也没关系,我给您留一个详细的访问地址:http://cloud.51cto.com/art/200911/165660.htm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由于51CTO.com编辑部老大,我们可亲可敬而又万恶到极致的老杨同志要求我们出一些原创文章,于是我想,倒不如以此文为素材,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于是仔仔细细的把这篇文章通读了两遍。

当我仔仔细细地看完了这篇文章,一句温馨而甜美的话语从内心油然而生,这句话从我的心田出发,跟随着我的血液,流入我的胸腔,经过我的咽喉,最后从刚刚咽下一口雪碧的嘴里怦然而发:“Just Bull shit!!”天地良心,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很像文文(俺们编辑部负责安全频道的编辑)的苏州英语,发音如下:“砸死他 煲四姨他!!!”想把一个特殊发音用文字打出来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您自己琢磨吧,反正大抵发音是这个意思。

如果您看了这篇文章,您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开始的部分是说客户端软件山河日下,越来越不挣钱,但是到了文章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小标题的时候就开始给读者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云计算对客户端软件造成了可怕的冲击。

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云计算这个概念性的玩意儿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距离实实在在的落地生根还有着相当的差距。据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客户端软件是一个白发苍苍、皱纹堆垒的老人,那么云计算就是一个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只不过这个婴儿现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那个老人已经站到了角落里。云计算能够打垮客户端软件?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现在说云计算给客户端软件带来了威胁还为时尚早。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篇文章看到了事件的表象,即:“客户端软件正面临着坎坷的处境”,而且在描述这个现象的时候做得非常到位,一直到第二个小标题之前,所介绍的都是这个事件的现象。但是到了事件的本质的时候,这位作者把客户端软件面临坎坷处境的原因归结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冲击,这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承认,互联网对于客户端软件会有影响,甚至说,将来如果云计算成为现实并且得到了广泛运用的话,对客户端软件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说都可以。但是在目前,把客户端软件疲软这一问题归罪到互联网冲击和云计算这两位老兄的头上实在是有些冤枉。我认为,导致客户端软件低迷的罪魁祸首是盗版。

还记得2000年的中关村么?那个时候如果你走在中关村的路上,不出五十米远,一定有一位不知来自何方的专业人士问你:“大哥,要盘么?”如果你有购买意向,他马上会把你带到附近的一个类似居民房的地方,然后成箱成箱的拿出各类软件、游戏以及原产自日本、欧美等地的“不和谐”光盘。从那个时候起,盗版就是屡禁而不绝的一大肿瘤。

可是到了现在,我们发现社会上买盗版光盘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方面,这与我们的执法人员辛勤的工作确实有些关系,另一方面,盗版的阵地已经转移,盗版者的战斗阵地已经开始从盗版光盘向互联网阵地转移。网络上随处可见各类客户端软件的免费下载,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您下不来的。这样的盗版成本更低、更难以查处,而且通过在盗版软件中捆绑木马等手段,盗版者一样可以获得暴利。在这样的盗版冲击下,客户端软件想要健康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篇文章的事件本质应该说明盗版者的进步、网络盗版的猖獗,最后建议有关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建议广大用户支持正版软件,这才是正确的“提醒和建议”文章。

但是很不幸,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的确“跑偏”了。那么,为什么21经济报道的这位记者会在后续的文章中把客户端软件的低迷归结到云计算和互联网上去呢?

我个人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二,一种原因是因为这位记者朋友进入IT领域的时间尚浅,对于IT的现状和历史还不是很了解,又加上云计算话题现在确实火热,于是,他所面向的采访对象开始引导他进入误区,最后导致他的文章并没有说出事件的本质。

另一种原因,这位记者其实非常了解事件的现象和本质,但是出于媒体和相关厂商的项目合作,出于一些利益关系,或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这位记者故意把云计算话题拿出来进行翻炒,这也是一种可能。

不管21世纪的这篇文章了,我直来说说我对编辑工作的一些理解,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多,我只拿出来一部分,大家如果想看的话我在继续写。

我们做媒体工作的人,工作的层次有几个方面,最最简单的工作就是把事实呈现给读者,也就是指把事件原封不动的报道出来,读者知道了就可以,在我以前做杂志编辑的时候,这类工作在编辑规范中叫做“发现”。当编辑对某个行业或者领域比较了解的时候,他的文章通常会不仅仅局限在“发现”这个层面,因为作为某个领域的职业编辑,他已经可以透过业内的某县现象看到事件的本质,然后通过采访,寻求相关的佐证,来印证自己所看到的本质是否属实,最后的文章所还盖的内容并不仅仅是事件报道,更多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以及相关的采访佐证。这个时候,他的工作已经从“发现”工作上升到了编辑规范中所说的“提醒”工作。如果这个编辑负责任的话,他还会向他的读者提出对于事件本质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在编辑规范中的“建议”工作。

这些理论说起来未免显得有些晦涩,我来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发现”、“提醒”和“建议”的区别。今天在新浪同样报道了浦东机场货机坠毁的新闻,我们就拿这条新闻来举例。相关的记者编辑赶到了坠机现场,如果他只是报道“浦东机场货机坠毁,**人丧生,**人受伤,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这样只是针对事件本身的报道就是“发现”工作。如果这位记者报道的是“浦东机场货机坠毁,**人丧生,**人受伤。据统计,飞机坠毁的最常见原因有三类:一、机械故障……;二、货机超载……;三、机场设施调度故障……,不过,据专家分析,此次飞机坠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机械故障所致,因为这架飞机本身早已超出了自身的飞行寿命,而泣在飞机的左后起落架附近发现了……”这样的报道属于“提醒”。如果这位记者报道的是:“浦东机场货机坠毁,**人丧生,**人受伤。据统计,飞机坠毁的最常见原因有三类:一、机械故障……;二、货机超载……;三、机场设施调度故障……,不过,据专家分析,此次飞机坠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机械故障所致,因为这架飞机本身早已超出了自身的飞行寿命,而且在飞机的左后起落架附近发现了……,所以,我们再次建议相关部门,在飞机起飞前做好相关的技术检修工作,同时,进入报废期的飞机应该彻底停飞。当然,我们还要提醒相关部门严格执行飞行管理守则,切勿存在侥幸心理……”,这样的报道就属于“建议”。

我们为什么说媒体人的责任很重?因为媒体是向大众说话的,媒体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任。如果媒体所发出的声音“跑偏”了,那么很有可能对一部分人甚至大众人群造成误导。所以,我们媒体人在发表“提醒”和“建议”类型的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多方求证,多和大众、用户以及专家进行交流。作为IT相关的媒体,和专家交流尤其重要,因为IT领域的技术型比较强。

但是,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部分的“伪专家”,这类“专家”头上通常有着各类闪耀的头衔,但是他们的头脑内的确没有与他们头衔相匹配的知识。

举个例子,我曾经在某个知名服务器厂商的新闻发布会上,亲耳听到某著名大学的某位教授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服务器是四路四核,那就是说他有着十六个计算核心,这很了不起,因为十六个计算核心就是十六台服务器啊,现在一台就可以抵得上以前的十六台服务器啊……”,从双核诞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处理器的核心并不是1+1=2的,通常来讲,服务器使用了双核之后,性能能够提升40%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现在换成了四核,相关的性能衰减问题并没有得到100%的解决,可是从这位专家的话中,我们显然可以听出来,这位专家对服务器并不是很了解。

还有,我曾经在一次所谓的“网络管理系统专家研讨会”上听到了数位专家的话语,当会议的主办方历时一个小时,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系统功能、特点之后,专家开始发问,问题无非是“这个软件又没有采用什么样的国标”,“软件是否通过了双软认证”等等,可以听出来,当时的各位专家并不了解网络管理系统,他们并不了解网络管理系统的原理,甚至不了解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的目的。当时,坐在我边上的一位长期跟踪网络管理系统领域的记者悄悄跟我说了一句话:“很多专家就是那种知道100种生孩子的方法,自己却还打着光棍的人。”我个人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伪专家”的影响,我们作为IT媒体编辑还是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从众多的声音中找到真正的本质。

话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有些朋友会问我:“既然你都说了关于‘云计算’的文章后半部分跑偏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放在你云计算频道的头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做可以引起读者朋友的反应。一方面,我知道51CTO.com的读者技术水平的层次。而且,我认为这并不是不负责任的推广,因为这条新闻对于51CTO.com读者来说,既不会带来什么帮助,也不会带来什么危害。我转发并且推广这篇文章的原因就是想让读者朋友们哈哈一笑而已,这样的三八文章也不是小编我的主要对象,我认为,对于51CTO.com的读者来说,一篇实实在在的技术文章比十篇这样的三八文章要强N倍。

最后说一下,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很多的采访人的话,这很好,说明作者采访功夫下得很足,但是,在文章中对于采访人的背景交待的不是很清楚,比方说我找了半天都没发现文中所提到的“周鸿祎”到底是哪个单位的何方神圣,这方面我建议我的同事们注意。我的意见是,哪怕是比尔.盖茨,您在引用他的话时也要在前面加上类似“微软公司创始人”之类的字样,万一有读者不知道呢?您说是吧?

这篇文章没来得及校对,可能有不少错别字,您海涵、海涵。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