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IT企业合理避税各有妙招 效果不同有人欢喜有人忧

2009-03-11 20:57 323 查看
IT企业合理避税各有妙招 效果不同有人欢喜有人忧

《IT时代周刊》记者/丁飞飞(综合报道)
http://www.ittime.com.cn 2009-2-25 15:21:54 840人浏览!
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一些企业把避税视为减负的一种手段。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如何既提供一个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又防止企业钻政策漏洞逃税,这对各国政府而言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戴尔等企业的合理避税让美国政府感觉亏大了。

  1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会计总署(GAO)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美国大型上市企业都通过成立海外运营部门来避税,并且,包括戴尔、甲骨文等在内的企业的合理避税让美国财政每年损失1000亿美元。

  虽然设置离岸公司避税的做法目前合法,但莱文等参与此报告的参议员希望获得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以立法禁止此做法。据境外媒体报道,莱文已督促美国参议院常务调查委员会介入对美国上市企业开设离岸公司避税一事进行调查。

  美国大型跨国企业一面合理避税,一面享受着美国纳税人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但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奥巴马打击逃税的决心,这些企业的“如意算盘”还能继续吗?

微软重组爱尔兰业务

  美国联邦政府会计总署提供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中,83家在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或英属维尔京群岛等所谓的“避税天堂”地区拥有离岸公司。

  报告中提到的科技公司包括:苹果(拥有1个离岸公司)、思科(拥有38个离岸公司)、戴尔(拥有38个离岸公司)、惠普(拥有14个离岸公司)、IBM(拥有38个离岸公司)、微软(拥有8个离岸公司)、摩托罗拉(拥有4个离岸公司)、甲骨文(拥有77个离岸公司)。

  美国联邦政府会计总署并没有独立审查这些拥有离岸公司的美国上市公司的交易记录,因此暂时不能确认它们是否存在漏税行为。但会计总署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离岸公司的作用就是减少缴税并对公众隐藏公司交易记录。

  美国政府需要解决的不只是离岸避税这一招,类似微软的资产转移的做法也是研究课题之一。由于爱尔兰的低税率,目前微软在该国的资产已经高达160多亿美元。

  2006年,微软重组其爱尔兰业务,其目的是为避免过多的公开财务审查。当时,微软对其两家总部设在都柏林的子公司——RoundIslandOne和FlatIsland的股本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向爱尔兰政府申请改制成为“无限责任公司”。根据爱尔兰政府的相关规定,这种公司体制可使两家公司免于提交详细的财务报告。

  2005年11月,微软将资产和收入转移至低税收国家的做法曾被媒体曝光。随后微软的爱尔兰业务受到监管方面越来越多的调查。

  对于微软的重组行为,爱尔兰政府中管理公司行为的负责人保罗·阿布勒拜曾表示,希望微软不要作出这样的重组,他希望所有公司的财务情况都能得到充分的披露,以洗清“逃税”的嫌疑。而微软方面则表示,重组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有助于公司业务的增长,“该披露的都会披露”。换言之,“不该披露的”信息外界也看不到。

  对于像微软这样的避税做法,美国政府也十分头疼,当时的美国财长约翰·斯诺就表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美国当局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管理措施。

鸿海调整内地投资架构

  除了美国跨国公司,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也对如何合理避税小有心得。比如台湾首富郭台铭,他通过大张旗鼓地调整企业架构,“逐良税而居”,以应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8年3月11日,郭台铭旗下鸿海精密发布公告称,以100%股权移转的方式,将在大陆所有转投资事业全部改为由香港控股公司控股。这些控股的香港子公司包括KeepProfitHoldingsLtd.、UnionWideEnter

  -prisesLtd.等十家公司。

  对于郭台铭的做法,上海胜章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胡波的解读是,“将内地公司股权转让给香港子公司,那么,内地公司的身份也就由台资企业变成了港资企业。”

  鸿海方面也毫不讳言,称此举主要是响应大陆已经实施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中国内地业务投资架构,借助中国内地对香港的税收优惠,也可以实现赋税递减。这一做法可使从大陆汇出的股利所缴纳的税率由10%降至5%,股息税亦可减少50%。

  鸿海方面称,目前选择类似企业合法避税的已经有十多家,任何企业都是追逐利益的,“逐良税而居”是合法的,也是很正常的。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中国政府同外国政府订立的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间的税收安排,与国内税法有不同规定的,依照协定的规定办理。

  胡波表示,“内地与香港签订了税收协定,香港征收5%预提所得税。而未与台湾签订相关税收协定,台湾仍然征收10%预提所得税。”也就是说,鸿海内地公司股权转让后,其享有了50%的预提所得税优惠。

  为了应对新税法,鸿海的准备还不仅如此。

  对于外资企业税率将由15%升至25%的变化,鸿海也在提前布局。过去几年鸿海积极在中国内陆和越南布厂。有分析师称这有助于减轻整体税率的上升压力,预估2008年鸿海税率约20%,仅较2007年的19%略增,且未来几年税率也可维持在20%的水平。

  盛峰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国富表示,“‘新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鸿海公司有权充分利用法律规定,将业务重组,交非居民企业即鸿海香港子公司经营,由其享受20%的税率。”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的避税使得中国政府每年损失300亿美元的税收。因此专家建议,为了减少税收上的损失,中国的当务之急在于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对外企实施严格的监管。

IBM采用赊账策略

  微软和鸿海的避税手段能够为公司减负,但在信贷危机肆虐的今天,IBM的避税战略或许会把公司推向危险的境地。

  IBM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战略有所不同。它一直都是以客户赊账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而且最近还借债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IBM负责财务的副总裁耶西·格林指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税。专家称,这一方法为IBM节约了16亿美元的税款。

  IBM目前的外债高达340亿美元。公司账本上的大部分欠款都是它借钱给客户用于购买IBM产品所致。就现在的财务情况来看,“蓝色巨人”自身有能力顺利度过金融危机,但是分析师们也在关注它的客户是否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如果客户的财务状况真的出现问题,就会削减IBM的利润,甚至会成为科技业大萧条的先期征兆。

  最近的金融危机暴露出IBM这种战略的两个缺点:首先,IBM的客户中有一小部分已经失去了偿还能力,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就使得IBM难以收回这部分债务,从而对它的盈利水平产生影响;其次,IBM在2007年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回购股票已经是一个敏感的举动,如今还要用2008年原本就来之不易的利润来抵扣账面上的欠款,无疑会令公司运营进一步举步维艰。

  不过,分析师仍然对IBM很有信心。CowenCo.的分析师路易斯·米斯塞奥西亚最近就将IBM的股票称为“动荡年代的最佳投资选择”。IBM的发言人也表示,公司并不觉得自己的债务战略有何不妥。而在公司财务领域,的确有一些向IBM借钱购买产品的客户已经没有偿还能力。在经济下滑的年代,这种情况早在预料之中。副总裁耶西·格林说:“我们只要为有问题的款项提供充足的保障即可。”

  但如果进一步调查就会发现,对IBM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IBM大部分的债务(约为245亿美元)都来自于其财务部门,也就是说,大部分来源于其赊账策略。虽然IBM并非唯一一个通过对外赊账来扩展其业务的公司,惠普公司的财务部门也有90亿美元的外债,甲骨文的外债数额也占到其年销售额的15%,但是IBM的内部财务运营规模却极有可能是整个科技界中最为庞大的,而它的客户是否能够安然度过萧条期现在还不明了。

  标准普尔的分析师汤姆·史密斯说:“来自新兴市场的新客户或许不会如IBM所预想的那样控制成本,这将使IBM面临风险。”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信号。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时候,金融危机才刚刚开始,IBM就已经预留了1.28亿美元用于弥补其客户无力偿还的债务。1.28亿美元对于IBM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已经比IBM前两年预留的资金总和还要多,而且在未来几个季度,情况或许会更加糟糕。

  不过,IBM似乎对此并不担心。耶西·格林说:“IBM客户的信用状况都非常好,而且大部分都位于美国和欧洲。我们的财务危机或许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但是,金融风暴里一切皆有可能,谁都不能把话说得太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