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转帖:最详细的金融危机中文解说(六)

2009-02-05 10:00 471 查看
6.

6.1. 雷曼兄弟和美林: 一个周末的格局重组

2008年的9月注定是保尔森生命中最丰富多彩的月份之一。刚刚把两房的救助计划落实,新麻烦就又上门了。9月13日的那个周末,雷曼和美林这两个我们在最开头提及的华尔街皇冠上的明珠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最后一个破产一个被并购。

雷曼兄弟的创始人是亨利·雷曼(Henry Lehman),他是一个牛贩子的儿子。1844年,23岁的亨利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移民到美国,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H. Lehman的干货商店。1847年,他的兄弟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 Lehman)到来。1850年,他们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 Lehman)也到了美国。于是他们将公司的名字定为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主要的作物。雷曼兄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原棉贸易上。从1858年开始,棉花贸易中心由美国南方转移到纽约。雷曼在纽约市曼哈顿区自由大街119号开设办事处,由伊曼纽尔负责。1862年美国内战爆发。在内战结束后,南方残破不堪,公司将总部搬到纽约市。1870年纽约棉花交易所成立。1883年,雷曼成为咖啡交易所成员,到了1887年公司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1899年,开始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1906年,雷曼兄弟公司转变成为证券发行公司。同一年在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和通用雪茄公司上市。

菲利普·雷曼于1925年退休,由他儿子罗伯特·雷曼接手担任公司领导。在他领导期间,1928年,公司搬到现在鼎鼎有名的威廉一街。公司并成功地度过了大萧条。

1969年,罗伯特·雷曼去世,当时已经没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员在公司任职。罗伯特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此后雷曼一度陷入困境。1973年,公司聘用皮特·彼得森为公司总裁。在他的领导下,雷曼兄弟连续五年营收创纪录。但是不幸的是,皮特·彼得森后来在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赶出雷曼,他的离去使得雷曼的管理层分崩离析。1984年,雷曼被迫被美国运通收购,但是仍然保留了雷曼兄弟的品牌。

1994年美国运通开始调整内部结构,将雷曼兄弟剥离单独上市。新任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Fuld)。福尔德从1969年起就在雷曼兄弟工作,从一个商业信贷交易员开始一路提升,直到达到他职场生涯的最高点,雷曼兄弟的首席执行官。在福尔德的领导下,雷曼兄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7年,雷曼兄弟营业额$590亿美元,雇员28600人,旗下掌控了$6910亿美元资产,成为五大投资银行中的第四。雷曼的固定收入证券交易,以及它对固定收入证券市场的研究评估,基本上成为业界的实际标准。

相对于雷曼的风风雨雨来说,美林的历史要简单得多。美林于1914年1月7日成立于纽约华尔街7号,创始人是查尔斯·梅里尔(Charles E. Merrill)。不久以后,他的好友埃德蒙·林奇(Edmund C. Lynch)加盟。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美林。此后,美林渐渐扩张,没有象雷曼那样的大起大落,但是却逐渐成为华尔街的核心企业之一。2007年,美林拥有一万亿美元资产,营业额$627亿美元,雇员总数六万人。美林的标志是一只挺胸抬头一脚抬起的公牛。

老话说,殊途同归。进入2007年以后,雷曼和美林都开始面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大环境,内部的财政情况也渐渐恶化。2007年,美林亏损77.8亿美元,雷曼亏损67亿美元。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美林共亏损192亿美元。2007年8月,雷曼被迫关闭其经营次贷的子公司BNC Mortgage,裁员1200人,同时冲销250亿美元亏损和270亿美元无形资产。11月,美林冲销84亿美元次贷亏损,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Stanley O'Neal)辞职,由约翰·瑟恩(John Thain)接任。瑟恩对美林面临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上任后,一方面努力出售资产换取现金,一方面努力冲销坏账,解决法律争端,消除隐忧。12月,美林将其商业借贷部门出售给通用电气,并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淡马锡,从中获得60亿美元现金。两周后,美林又将其旗下部分对冲基金出售给淡马锡,换取34亿美元现金。同时,美林在公开市场上大量出售问题资产,售价甚至低到了账面价格的22%。瑟恩还积极同纽约和马萨诸塞州政府合作,回购当初推销出去的问题资产,避免可能的法律诉讼。奇怪的是,在美林积极自救的时候,雷曼却安之若素,一直到最后都还手握大量不良资产。最后,2008年10月10日,雷曼的财产拍卖的时候,仅得到了账面价格8%的现金。雷曼为什么一直不愿将这些财产变现,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但是雷曼的确也在贝尔斯登被收购以后开始积极寻找买家。但是福尔德可能是在雷曼呆的太久,将雷曼从一个普通公司变成华尔街的龙头企业之一,对雷曼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始终对雷曼自身估价过高,同时,福尔德为人刚愎自用,听不进反对意见,所以雷曼虽然也在寻求解决方案,却一直要价过高,时间一点点过去,买家却越来越少。2008年9月8日星期一,最后一个可能的买家韩国开发银行宣布退出和雷曼的谈判,周二(9月9日),雷曼的股票就跌了45%。周三(9月10日)的时候,保尔森开始和华尔街高管们私下通气,告诉他们他不打算让联储出手拯救雷曼。保尔森和他的两个高级助手原先都是高盛的人,他们在这之前救援了贝尔斯登,又刚刚把两房收归国有,此时说这样的话当然令人有一些不堪的联想。许多人私下传说,说保尔森向来和刚愎自用的福尔德不对眼,现在终于又个落井下石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有人去问保尔森为什么不搞一个象贝尔斯登那样的救援计划。保尔森反问说,那下一家我该救谁呢?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们马上就会在我面前排起队了。不能不说保尔森在这点上还是比较有远见的,无休止的救援的确不是解决危机的办法。但是就雷曼而言,保尔森的方法和态度却的确是个失误。

周五(9月12日)晚上6点,我们的老朋友保尔森,伯南克和盖纳把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30个高管召唤在一起,盖纳告诉大家,Fed不会对雷曼出手,雷曼的事情要大家一起来摆平。他给了两个方向:拆解雷曼,或者大家一人出一点钱把雷曼的资产保护起来,保证市场的平稳。会一直开到8点,保尔森做总结说:雷曼的事情大家都有份(Everybody is exposed)。谁都跑不掉,谁都别想跑。

第二天上午9点,大家开始正式开会。人人都在,就是没有雷曼的代表。保尔森和盖纳已经把他们赶出去了。讨论首先集中在想办法救援雷曼上面。当时,雷曼还有两个可能的买主:巴克莱和美国银行。如果大家都出一点钱,那么也许可以把雷曼的坏资产剥离出来保护住,不至于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但是很快,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约翰·迈克(John Mack)就开始质问,今天是雷曼,明天美林出事了怎么办?美林的瑟恩当时也在场,他的反应不得而知。但是随后他就私下和摩根士丹利接触,希望摩根士丹利收购美林。摩根士丹利回答说,由于技术原因,他们没有办法在周末完成对这一并购的评估。这等于就是婉拒了美林的请求。

中午的时候,形势已经很明显。联储坚持不愿出面扶持雷曼,而美国银行则坚持如果没有政府担保的话就绝不收购雷曼。这样美国银行实际上就已经出局了。对于瑟恩来说,此时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无论雷曼结局如何,下一个目标必然是美林。年初的时候,美林,雷曼和贝尔斯登分列投行的第三四五名。老五已经倒了,老四的命运抓在保尔森手里,马上就要见分晓,老三如果不有所行动,周一一开盘肯定会大跌,要是再因此引起信用等级的变化,美林就死定了。于是瑟恩立刻跟美国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路易斯联系,希望美国银行出面收购美林。肯尼斯·路易斯对此表示欢迎。瑟恩立刻取消了原定的亚洲之行,派出得力干将到美国银行的指定律师楼去秘密协商。

回头说雷曼。此时局中实际上已经只剩下巴克莱。作为一家英国银行,他们一直非常希望进军美国市场,雷曼的品牌和资产对他们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他们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觉得联储一定会在最后一刻参合进来,绝不会放手不管。联储在一个星期以前,9月7日接管两房的行动也给了他们一定的信心。在巴克莱的伦敦总部,律师们彻夜工作,终于在伦敦时间星期日上午(纽约时间星期日凌晨)搞出了一份合约草案,等待联储批准。此时,美林和美国银行也达成了一份初步协议,他们的员工们也工作了一整夜。

对于美林来说,这个协议是必须达成的。瑟恩自从2007年12月接手美林以来,一直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折扣)把美林的不良资产变现。这多少起到了一些效果,否则此时命运抓在保尔森手中的可能就是美林而不是雷曼。但是尽管如此,瑟恩大概也是觉得回天无力了。约翰·迈克的问题固然刺耳,瑟恩却也不得不面对。而对于肯尼斯·路易斯来说,美林却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美国银行目前拥有美国最大的储蓄资产,在现在这个时候,就象华尔街老话说的,现金为王(cash is king)。美国银行不久前已经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美国第一大房贷商全国金融公司,现在又可以收购美林,而且不是现金交易,而是股票交换。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去。全国金融公司,美林,和美国银行的业务重叠的并不严重,又各自是各自行业的知名品牌,正是整合的完美对象。瑟恩自己投怀送抱,肯尼斯·路易斯当然也就来者不据了。

9月14日星期日下午,形势急转直下。巴克莱所一直期待的联储担保始终没有来临。巴克莱内部的评估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出面的话,这一收购是不值得的。不久,保尔森,盖纳,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和保尔森的助手威尔金森在联储办公室里面召集了一次通气会。参加会议的有十多个华尔街银行家。保尔森老调重弹,重申联储决不出手。银行家们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存在了158年的雷曼成为历史了。在雷曼工作了一辈子的福尔德顿时老泪纵横。

但是对于屋子里的人来说,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时,还没有人知道美国银行和美林正在秘密地谈判并购事宜。在明天早上9点半开市以前,联储办公室里的这些人必须想出办法,确保市场的稳定。他们必须保证雷曼的资产能够安全稳定地盘清,同时,更可怕的是,他们必须保证美林的股票和信用能够安全地度过明天这一关。他们开始主动替美林物色可能的买家。万幸的是,在这些人干出什么蠢事之前,消息传来,美国银行和美林的并购协议达成了。美国银行将以$500亿美元股票交换的形式收购美林。瑟恩将会在并购后辞去美林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当然,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美林首席执行官这么一个职务了。屋子里的空气一下松弛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是谁变了这么一出戏法?”有人这么问。

他们显然不知道,那位变出这场戏法的魔术师正在考虑自己在几个月后的出路呢。

银行家纷纷动身离开联储大楼。大家都选择在车库上车,以免被新闻记者拍到。但是显然还是有人泄露了消息。不久,一个一个的交易员们就纷纷从康涅狄格,新泽西,或者纽约的家里往公司赶。人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在明天开盘前,一定要把同雷曼的交易结清。但是这谈何容易,雷曼仅仅是利率掉期就有两百万笔交易。对许多人来说,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也许此时,保尔森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去音乐城为华尔街的员工们点上一首歌:Nessun dorma——今夜无人入睡。

盖纳的日子也未必好过多少。刚刚结束了雷曼的生命,他就又要面对着另一场艰苦的搏斗。这一次,他面对的问题却来自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货币市场基金。

6.2. 货币市场紧缩

所谓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专门经营短期债权债券的基金,收益低,流动性大,是一般民众和企业用于管理现金的首选。通常,货币市场基金都将自己的价格定为每股一美元,以便于管理。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基本都投资在高等级短期债券上,受市场影响小,可靠性高,基本上不存在倒闭或亏的危险。在货币市场基金将近40年的历史上,只有一个基金曾经亏损,每一美元股权只能赎回94美分。这一次,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中,储备管理公司(Reserve Management)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储备基准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不幸成了历史第二家。雷曼倒闭之后第二天,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储备基准基金宣布出现亏损,每一美元股权只能赎回97美分。

储备基准基金在9月12日星期五时还有626亿美元资产,但是其中有7亿8千5百万是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这些债券变得一钱不值,这造成了1.25%的亏损。这立刻引起了投资者的惊恐。9月16日星期二,储备基准基金宣布这一亏损之后,投资者们撤走了400亿美元资产,并且还在继续撤出剩下的资金。储备基准基金不得不宣布停止赎资七天。

储备基准基金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货币市场基金,其总裁布鲁斯·本特(Bruce Bent)在1970年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向来被称作货币基金之父。储备基准基金的倒闭迫使各大共同基金公司,诸如富达(Fidelity),先锋(Vanguard),富国(Wells Fargo)和施瓦布(Schwab)等等,纷纷发表声明,表示自己旗下的资产绝对安全,将确保满足一切投资者的撤资要求。同一天,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旗下的机构现金储备基金(Institutional Cash Reserves)也因雷曼的倒闭出现亏损。机构现金储备基金并不是货币市场基金,而是证券租借基金,但是同样是个短期借贷机构(shallow banking)。连续两家不同经营方向的短期借贷机构出现亏损,这意味着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在遭受严重的考验。9月17日星期三一天,货币市场基金净流出1690亿美元,主要是商业机构货币市场。面向民众的零售货币市场由于依法要等待几天查验身份,暂时没有太大动静,但是大家都相信到下一星期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零售货币市场。9月18日星期四,百能投资公司(Putnam Investments)宣布关闭其百能高级货币市场基金(Putnam Prime Money Market Fund)。该基金尽管拥有123亿美元资产,却也不堪投资者的挤兑,只好关门大吉。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已经成为日常商业信贷活动的中枢,这一行业的风暴立刻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9月19日星期五,美国财政部宣布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同时,财政部表示将出资56亿美元,协助储备管理公司出售资产,尤其是它们所拥有的政府债券。美联储也表示将对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货币基金的赎回压力。一个月后,10月21日,美联储再次表示,将动用5400亿美元直接向货币市场基金购买短期债务,以扶持美国金融体系的这一关键支柱。这些举措稳定住了货币市场,基本上解决了挤兑。

6.3. AIG: 政府救助计划

在美国所有的金融机构中,可以说,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同中国最有渊源的。1919年,美国国际集团的创始人史带先生(C V Starr)就在上海创立了集团的前身公司美亚保险公司。1921年,史带创立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Asia Life Insurance Company),这是第一家向中国提供寿险的外国企业。1992 年,美国国际集团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牌照,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独资经营寿险及非寿险业务,成为第一家重返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2007年,AIG全球的客户数量7400万,营业额1100亿美元,利润53.6亿美元,雇员116000人,公司在130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2008年,财富杂志将AIG列为世界第18大上市公司。这样一个大公司会被次贷危机拖垮,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尤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拖垮AIG的罪魁祸首是该集团在伦敦的子公司AIGFP(AIG 财务产品公司),只有377名员工。AIGFP就像是一个对冲基金,专做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是和房贷/商品相关的复杂金融合同。AIGFP在1987年成立,在这次房地产泡沫中,他们也随大流向担保债权凭证持有者提供信贷违约掉期,保证证券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违约。乘着房产泡沫的东风,AIGFP业绩突飞猛进,从年收入仅7.37 亿美元,到2005年暴增为32.6亿美元。2007年年中,美国国际集团有4410亿美元最高级信用违约掉期,其中578亿基于次贷。这项业务的年保费为2亿至2.5亿美元。在这样的业绩下,员工的薪酬也跟着水涨船高,平均每人年薪超过100万美元。过去七年,支付员工的薪水达35.6亿美元。

不过,次贷吹起的金融风暴让CDS产品开端出现巨额亏蚀。次贷危机爆发以来,AIG受信贷违约掉期等业务损失惨重拖累。在雷曼倒闭之后,审核人员发现,AIG对不良资产的评估竟然比雷曼对同类资产的评估还高,达到了雷曼的1.7到2倍。这样风潮一来,损失就很大了。由于AIGFP是投资银行而非保险公司,亏损需由母公司AIG负责。至2008年第二季度,AIG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净亏损。截至2008年6月底的两个季度里,累计亏损已高达132亿美元,资产负债规模1万亿美元。第三季度更是亏损245亿美元。在进入第二季度时AIG持有的过剩资本152亿美元。9月初,AIG持有的过剩资本几乎为零。2008年6月15日,首席执行官马丁·苏利文(Martin Sullivan)辞职。

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储要求摩根大通和高盛为AIG安排贷款,数额700亿到750亿美元。这两家投行9月10日表示,上述努力已经失败,根本无法为AIG找到融资对象。9月14日星期日,雷曼破产的当天,AIG也愈发紧张。在当时,AIG还没能结清自己同雷曼的业务来往。AIG高层担心,随着雷曼破产,
AIG将有可能被迫为与雷曼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支付1000到4000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赔偿。当天,AIG宣布,考虑出售或者拆分旗下的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同时可能出售其财产保险和灾难保险业务。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是目前AIG盈利状况良好的公司,其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达2亿美元。此外,AIG正与几家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商洽,以期获得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在此之前,2008年以来,该公司已经获得了200亿美元的新资注入。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注入只能是杯水车薪。

9月15日星期一,纽约州政府允许AIG向自己的子公司借贷200亿美元。随后,穆迪和标准普尔下调了AIG的信用评级。因信用评级下调,AIG需要向其交易伙伴支付145亿美元。据瑞士信贷集团估计,AIG财务产品公司可能需要为其债务再拿出价值50亿至100亿美元的抵押品,从而使得抵押品总额达到200亿至250亿美元。这是对AIG的最后一击。9月16日星期二,一开盘,AIG股价暴跌60%。监管机构担心,AIG的倒下将影响依靠其提供保险的数千家银行,以及许多由它管理的养老基金。另外,AIG的倒下就象贝尔斯登一样,会造成连锁反应。例如,AIGFP的最大商业伙伴是高盛。假如AIG不保,高盛可能蒙受200亿美元的损失。当晚,美联储宣布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陷于破产边缘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称,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放任AIG破产,对业已极其脆弱的金融市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并且将极大提高市场的借贷成本,进一步削减美国家庭财富,并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危害。在美国财政部的支持下,联储决定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发放贷款。贷款窗口的有效期为24个月,利率为3月期商业通行利率利率再加850个基点。为保障纳税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贷款将以AIG的全部资产为抵押。作为提供贷款的条件,美国政府将持有购买AIG 79.9%股份的股票认购权,并有权否决普通和优先股股东的派息收益。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仿照接管“两房”模式接管了该集团。幸运的是,最后事实证明,雷曼的破产对AIG冲击不大,AIG顺利地逃过了一劫。

不过,AIG问题之严重还是大大超过了美联储的预期。最初借给AIG的850亿美元很快被用完。10月8日,AIG又向美联储要求了378亿美元的借款。而且被政府任命的现任CEO利迪(Edward Liddy)说,1228亿美元还有可能不够。10月30日,CNBC报道说,AIG已经花掉了这1228亿美元中的900亿。11月10日,联储宣布五项措施进一步救助AIG:1、将原先决定提供的850亿美元借贷额降低为600亿美元;2、从AIG购买300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3、从AIG购买225亿美元的居民抵押贷款证券;4、再提供给AIG400亿美元救助,作为回报,美国政府将获得AIG的高级优先股;5、联储借贷给AIG的借款利息降低7.75%,还款时限从两年延长为五年。这样联储在AIG身上总共投入1525亿美元,创下了美国政府救助私营企业的记录。

有趣的是,获得政府的救助数天后,这家全球保险业巨头的高层管理人员就远赴加州豪华海滩度假胜地消遣,在那里泡吧、打高尔夫球并享受沙龙护理。发票记录显示,AIG花费超过44万美元,含15万美元餐费、2.3万美元健身费和20万美元住宿费。10月17日,第二次借款之后,AIG高层又在一次英国狩猎旅游上化了8万6千美元。显然,AIG的管理层并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CEO利迪争辩说,在现在这种动荡的时候,只有更好地对待员工,才能留住核心人才,帮助AIG度过难关,恢复公司原有的价值。也只有这样,纳税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他却全然忘记了,就是这些核心人才让AIG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以至于需要依靠纳税人的钱来生存。AIG的管理层在国会作证的时候,更是抱怨现行的“市场价值标价”会计制度强迫AIG将并没有真正兑现的损失记录在册,从而影响了市场信心。事实上,这种会计制度存在已经很长时间,AIG在作投资决定时就完全明白,但是贪婪蒙住了他们的眼睛。最后,在千夫所指之下,11月25日,AIG同意,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利迪(Edward Liddy)的工资降为一美元,取消7名高管的年终奖金,另有50名高管在2009年之前将不再加薪。不过,在12月10日,AIG又被爆料欠债$100亿美元,相关媒体称,AIG在赌博性的投机中遭受惨重损失,欠了华尔街几家大公司$100亿美元。对此,AIG发言人声称,这些欠债不是赌博性的投机,而是信贷保护产品。在看过了我们前面对于担保债务凭证和信贷违约掉期的讨论以后,读者应该已经可以读出这话背后的是是非非了。

6.4. 高盛和摩根士坦利: 由投资银行变成商业银行.

金融风暴发展到这一步,几乎人人都受到了冲击。终于,投资银行业界的最后两个台柱高盛和摩根士坦利也顶不住了。在1929年的大萧条之后,为了改革金融体系,减少银行风险,保护基层储户,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史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该法案设置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将银行业分成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商业银行专门从事面向大众的储蓄业务,必须接受比较严格的政府监管,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储户在其中的存款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而投资银行则专门从事与证券相关的业务,没有太多的监管,在企业运作上要比商业银行灵活得多,从而往往能够得到大得多的收益。后来,随着金融运作的稳定发展,80年代后,格拉斯-史蒂格尔法案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动,商业银行也可以进入一些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但是两者之间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差距还是不可能马上消除的。投资银行界向来以自己灵活的企业文化和丰厚的收益自傲,看不起同样号称银行的商业银行们。但是在金融危机面前,投资银行传统的低现金高杠杆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造成了贝尔斯登,雷曼和美林的灭亡。华尔街上,人人都认为传统的投资银行模式已经过时,高盛和摩根士坦利也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了。9月初的时候,高盛试图向花旗求助,希望花旗象美国银行收购美林一样收购自己,但是花旗可能是对高盛的资产状况没有信心,拒绝了这一请求。

2008年9月22日,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坦利将业务转化为商业银行。由于情况紧急,联储和司法部特批这两家公司可以立即转换业务,而不必象正常情况那样,等待五天的反垄断调查期。这样,华尔街一夜之间彻底变色。一向奉行自由主义原则,自诩开放的美国金融界向欧洲式的银行财团迈出了一大步。转换业务之后,这两家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始吸纳商业用户和民众的存款,或是收购规模较小但是拥有较多存款额的银行,从而为自己的生存提供足够的现金。同时,从投资银行转换成商业银行也会带来会计准则的改变,不用再采取市场定价(mark-to-market)准则,这样从好处说可以保持账目的稳定,从坏处说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隐藏不良资产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职场 生活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