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大连软件业寻求规模化发展

2008-09-05 10:22 211 查看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初具规模的大连软件业需要新的思考:通向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显然,大连已不能用“萌发期”来定位自己的软件业。这是一个拥有10年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史、被誉为“中国的班加罗尔”的城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对日外包有着较明显优势,但真正承接欧美等国高附加值的外包项目,我们还要在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才能做大做强。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编者按】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已突破国家间的地缘限制,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配置、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以期控制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这是一个属于强者的经济时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做大做强的企业和产业才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受大环境影响,我市软件业同样承受压力。但机遇与风险并存,来自市场的选择也将加速软件产业大浪淘沙的进程。一个急速扩张、产级跃升的过程很可能为我市软件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长期效应。

软件产业需要规模化

在现有基础上,软件业的规模化战略是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承接大项目的必然要求

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客户对企业规模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市软件企业规模还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整个产业的竞争力需要提升。大连乃至整个中国的软件外包仍然以日本项目为主,欧美市场仍然被印度、爱尔兰等国家主导。进入软件外包价值链的高端,服务外包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实力。

规模化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和前提,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以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快速发展,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参与世界范围的国际竞争,是一条有效途径。我市软件企业拥有人力资源成本、政策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要想发展壮大,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达到规模化经营的阶段。日本项目仍然是我市软件外包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日本项目后期的编码和测试比重大,利润相对偏低,而且进入门槛不高,大量企业在争夺日本项目,造成恶性价格竞争。因此我市的软件外包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实力,以便能承接利润更加丰厚的欧美项目。

软件外包企业在联合或者兼并后能达到增强开发规模和海外营销能力以及提升流程管理和开发规范度的目的。据国际上一些大型外包项目的操作经验,一般达到4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在承接大型项目上才具有比较优势,万人企业才能形成品牌优势。目前,我市外包企业超过千人的企业有8家,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产生万人规模的软件外包企业,可以在项目的承接、人员的调配、技术的升级等方面形成优势。

规模化效应显现

规模化并不是大连的创新,但却不失为软件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长久竞争力的举措,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目前,我市软件企业实现做大做强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但企业通过整合自身的市场、技术和管理资源,形成发展的合力,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闯荡市场,将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2007年,海辉软件集团收购美国 IT解决方案提供商Envisage Solutions,成为首批成功并购国外同行业公司的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此次并购使海辉在中国、日本和美国形成了全球化的服务网络,以更国际化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更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以及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来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逐步勾画出其全球化战略蓝图。我们在利用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等手段“请进来”的同时,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去”到外地或境外并购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资源和优势最有效配置。在这方面,华信、软件园咨询、百易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抢先迈出了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的整体实力。

大企业是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走出去”的骨干力量,发挥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对迅速提升我市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有裨益。我市要抓住软件服务外包已形成的良好态势,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大企业,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我市产业环境向国际化、深层次迈进,推进我市软件企业承接全球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加快产业的升级。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总要遇到各种危机,人民币升值、输入性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次贷危机等都无一不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考验。大企业集团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在风险面前,大企业的信誉度、融资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中小企业,资源向大企业倾斜。企业做大做强能提高其生存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从百舸争流到航母集群

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政策为导向,规模化的进程代表了大连软件业由量变到质变的战略变革

如果说“百舸争流”代表了产业成长期的繁荣,那么“航母集群”的出现意味着产业成熟期的到来。从量的积累与扩张,向质的飞跃与提升转变,这是一个艰难而必须坚定完成的过程。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还是在更高的层面开始新的积累,答案不言而喻。为此,大连软件业已经开始了不断探索。

———鼓励并购扩张

并购扩张是企业做大做强、进入新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的规模化不但是一条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一条符合当前国际化竞争需要和长远发展的道路,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带来了机遇。我们鼓励企业发挥多种融资渠道,并购、整合行业资源,同时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形成分工发达的产业链,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产业链。而政府的任务就是要尽量缩短这一进程,对于兼并联盟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扶持,最终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市一部分企业已通过并购扩张不断扩大经营领域,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向企业规模化的目标迈进,并努力向世界级的大型企业奋进。

———推动上市融资

资本是推动产业实现量变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数全球经济活跃区:硅谷、班加罗尔、都柏林,无一不是资本市场活跃的地方。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我市信息产业做大作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改变我市信息产业资本市场利用少的局面,加快企业投融资步伐,上市融资要以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导向。政府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解决企业融资瓶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政府给予相应的配套,对于上市的企业,政府有一定金额的奖励。对于拟上市企业,我们在专项资金使用上要向这部分企业倾斜,加快培育,力争在五年之内,上市一批企业,辅导一批企业,培育一批企业,使企业乘势而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市软件产业。

———构筑人才高地

软件业的规模化,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我市在人才培养、引进和稳定上,已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全市已形成高等院校、软件学院和 I T人才培训机构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实训基地。我市强化吸引人才的激励制度。1998年开始对 IT专业人才的引进不加限制;2005年以来,政府组织 IT人才国际巡回招聘会,并先后出台吸引高级软件人才政策和人才奖励扶助政策。在构建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方面,自2007年起我市设立软件人才专项资金,并着手建立良好的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商务等配套环境,使我市成为中国软件人才高地。

———确立产业重点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确立产业规模化突破口并给予重点支持,正体现了有限、有效政府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大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力度是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措施。我市将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内企业的协作配套和资源共享,落实产业基地和园区的鼓励政策,吸引更多大企业、资金、人才的进入,尽快做大基地的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发展,进而提升产业规模。

我市将进一步明确大企业支持策略。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一定规模的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形成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加强核心和龙头企业的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兼并和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海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 I T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目前,我市已由政府引导成立了富有特色的 IT教育联盟、虚拟创新软件园等。这些联盟和虚拟园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成为企业协同创新、做大做强的重要载体。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对我市软件业寄予的期望“争国内第一,争世界第一”时时在激励着我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乘风破浪会有时”,在未来关键的五年时间里,我市软件产业要借助规模化发展战略,明确一个目标——做大做强软件外包产业,力争到2012年软件产业规模占地区GDP的比重超过10%,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作者系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局长江亲瑜)

来源:大连日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