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师辞职及成功转型的故事!!

2008-06-25 23:21 337 查看
我婉拒了新联系的公司的邀请……
我就担心我兼任司机时因交通故障而把网管兼行政助理的工作耽误了!……工资比专职司机还低,那我还不如做一个专职司机——开完车就坐着休息聊天。我查询了一下51job此岗位的简历投递情况:目前已有206个人通过51job申请该职位……(数字还在增加中)

哎,失业的人多啊,都在往里面挤啊!……

如果有一天你辞职了,或现在已经辞职了
是因为那种原因?
这个话题超过3千人参与投票~如下所示:



前三甲看看是哪几项吧: 哈哈,567啊~ 特别是5和7 ——人数最多!
看来人们关心的主要是……

哈哈,这些人心里恐怕或多或少同意“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句话吧!?

古时候社会的职业环境并不象现在那么自由和宽松 一搬你选择一样职业后 需要大量的拜师学徒的时间 往往出师的时候已经过了1,20年了 那这种情况下古时候的人对职业的选择是比较谨慎的
而古时对女子的道德观则是 三从四德 讲究从一而终 民间亦有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的说法 证明女子往往一嫁就是一辈子 要是嫁了个好吃懒做打老婆的混账也只能哭一辈子了
这句话有它特定的社会环境 在古时是比较贴切当时的生活情况了 而到如今 就不见得了..现在对工作不满意然后改行换岗的人很多 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呆过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一个人的社会经验 也是能成为一个人的资本的 而女怕嫁错郎现在基本是没这首歌儿唱了...非正式统计深圳每天有300对夫妇闹离婚..

=============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正说反说的,且都说得通~!

今天看到的激动人心的正说:“

我选择这个行业真的对吗,有前途吗?白璐博客中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没有衰败的行业,只有衰败的个人。如果一个行业的专家都去要饭了,那才说明这个行业没有发展了。但如果还有人在这个行业拿五六位数的月薪,只能说明你不够努力。”怀疑一个行业的成败,就先看看这行业内的专家是否风光。

请问,厨师行业的专家可能去要饭吗? 高级厨师的工资有可能比高级网络工程师的工资还高!而且越老越香!

看了一辗转成为高级白领的一位大哥的博文,觉得此文太有作用了。所以,引用下来:

俗话说:万贯家产,不如簿技在手,对于一没有背景,二没有文凭的农村孩子来说,要想在城里站住脚,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学一门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已经在城里奔波飘泊挣扎了近两年的我,对学手艺也有了与在农村时不同的认识。
那时,各类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一家接一家的冒出来,招生广告如火如荼充斥着电视、广播、报刊媒体,而烹调班和厨师班就是这些技校开设的“拳头”项目,和招生广告中重头戏。看着电视画面中那一袭白衣,头戴白帽,炒菜时端着如火球一样的锅潇洒自如的把菜颠簸得上下翻飞的厨师。摆上桌的那一道道红油亮闪,形色俱佳的菜肴,那花草鸟鱼、腾龙飞凤徐徐如生、鲜艳似真的雕刻拼盘。以及厨师在那些饭店酒楼富丽堂皇的工作环境,每每看到这些画面,我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仿佛我也成为了一名厨师,正端着燃着熊熊火焰的炒锅把菜颠得上下翻飞。我决定到省城去学厨师。
在省城武汉,按照广告上的地址,几经周折我才找到了这家叫中新职业学校,这是一家私人开办的培训学校,学校没有像广告上宣传的那样,有高大的教学楼,专门的实习基地,不知道电视上的那些画面是从哪里拍来的,学校设在一个招待所内,把招待所的顶楼全部租下来,房间改成教室,顶层的露天平台就成了操作间。学校开办了美容美发、服装裁剪、烹调厨师班,其他两个班少有人问津,而厨师班却异常的火爆,学员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报名交费的时候,学校说包教包会,不会免费再学,毕业后了还包推荐工作。看到这些,我有点失望,好像有受骗的感觉,感觉这学校好像是包装车间,不过,从流水线下来的产品是厨师,这样的学校,两个月的时间,能把我培训成厨师吗?能为我在省城找到工作吗?
我的疑虑很快就被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打消了。除了几个管理人员外,学校的教师均是临时请的,这些教师都是洒店酒楼的厨师,技术学校的兴起,为他们挣外快提供了方便和舞台。有的厨师利用休息日一天跑几个场子,收入是工资的几倍。第一次上课老师说:厨师是一个很有前途永不过时的行业,你想想看,现在什么都可以实行机械化,用高科技电脑操作,而吃饭是人类的第一大事,炒菜只能用人来炒,厨师是永远不会下岗的。就拿我来说,有好多酒店请我去当大厨呢,老师说着还拿出几张纸说:这是人家给我的合同,你们看:这家是三星级的,请我去当厨师长,这家是北京的,这家还是新加坡的月薪都一万五呢……。老师说得激情四溢,我们一个个都听得情绪激昂,有谁还怀疑厨师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呢。
学校的老师说:要想当个厨师并不难,一是要学好刀功,二是学会颠锅,只要把这两项基本功练熟了,离一个合格的厨师也不远了。接下来的日子,除了每天一节课的烹调理论、每周一次做菜观摩课(就是老师在讲台上炒菜,我们坐在下面看)外,就是做两件事,一是练刀功,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当然不会出钱买萝卜、土豆之类的蔬菜让你切,而是每人发了一个面团,压扁了切,切完全又搓圆再压扁再切,这样就可以反复的利用,直到面团变成黑乎乎没有一丝水份,不能成团的面渣。上完刀功课,就是颠锅练习了,在顶层的露天阳台上,每人一个炒锅,锅里装着沙子,身子站直,端起装着沙子的炒锅,伸直手臂,推、送、拉、翻,顾时整个阳台上只听一遍沙子碰撞炒锅发出的“唰、唰、唰”的声响。
当我们能把面团手起刀落“嚓嚓嚓”斩切成粗细不均的面条,端着一锅沙子能颠簸得哗哗着响、上下翻飞的时候,两个月的学期也快结束了。学校说;学期结束后,马上就要考证了,每人只要交800元的考试费,就可以拿到二级厨师证,拿到厨师证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了。果然没有几天,学校就请来了劳动局的领导来主持考试,先是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是开卷的,相互之间可以抄。理论考完就是操作考试了。操作考试也不是面对面的进行,考官在办公室里一排桌子后坐着,而考生则在另一间教室里,把切好的萝卜丝、雕好的花、炒好的菜由专门的服务员送到评委面前打分。考试分三项进行,一是刀工,二是雕刻和拼盘,三是热炒。不是面对面进行,所以考试就可以自由发挥,本来规定切的萝卜丝要能穿过银光闪闪的缝衣针,10分钟之类把萝卜雕成一朵花,大菜也要求色、香、味、形搭配合理。我们考试时端上去的萝卜丝都是老师帮我们切好的,花也是早就准备好了,评分时端上去就行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神情紧张,都怕没有考好,达不到及格的分数。拿不到厨师证。而老师一句话让我们放心了。他说:你们放心考吧,只要交了钱,保证每个人都能拿到厨师证。
果然,盖着劳动局钢印的技术等级证书很快就发下来了,我的理论知识成绩是85分,实际操作成绩是92分,技术等级一栏里填的是:二级烹调师。二个月到了,学校又来了大批的新学员,我们这批没有上灶台炒过一次菜的学员也被包装成二级厨师要毕业了。推荐工作时,我被一家美食城相中了。
这是一家营业面积近万平方的大型美食城,我上班的第一天,主管就交给我一双胶手套,一个拖把,一个长把刷子,把我带到一个卫生间对我说:你的任务就是负责整个楼层卫生间的清洁。扫厕所?我惊愕地望着主管,我可是来当厨师的,我有二级厨师证,你让我扫厕所?有没有搞错呀?我忙将厨师证给他看。哼,厨师?你是二级厨师?主管并不看我的厨师证,不屑一顾地说:你知道什么是二级厨师吗?我们美食城里的大师傅都还没有到二级呢?你以为在那种地方呆几天就成了厨师?真是不知羞耻,你能到我们这样的大地方扫厕所就是你的运气了,有的人连进大酒店扫厕所都没有资格呢。(待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各大城市的职业培训学校(只能算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样,似乎在一夜之间一家又一家地冒了出来,而那时的培训学校远没有现在的规范,租几间房,请几个人就能开门招生。这些技校在电视、广播中吹得天花乱醉的广告,激发了广大农村青年学厨师的热潮,这些农村青年怀着能到大都市、大酒店工作的梦想,带着父母的血汗钱,纷纷拥向这些培训班。而这些职业学校就跟中介差不多,学艺是次要的,只要你交学费,就能拿到一份结业证的厨师等级证。有的学员刚只学了半个月就结业了,当然也拿到了厨师等级证,承诺的包安排工作,其实推荐工作的时候也只是推荐到酒楼干没有工资的杂工,相当于学徒,跟中介一样,推荐工作只有三次机会,三次后再要求推荐工作就要交服务费了。但往往是学校推荐的工作十有八九不满意,能做下去的很少,很多学生因为拖不起只得放弃要学校介绍工作。事实上,从这种学校出来的有很少成为厨师的,甚至能从事餐饮业的也不多。
花了几千元学厨师最终却还要到酒店扫厕所,而且还没有工资,我不服气,当然也没有在酒店干下去。但是我一个外地的农村伢,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里,自已找工作是不可能,再说二个月来,为学厨师学费、生活费,考证费也花了几千元的学费。学校当初承诺包找到工作,我又回到学校。技校似乎早已料到我会第二次回来,对我要求再找工作的事也满口答应下来,负责安置工作的人对我这次不成功来了一个总结,他说:你去应聘时要跟人家人事部门说你以前在酒店里干过四五年,来职业学校不是学艺的,只是想来考一个证。针对我的情况,他说,在市中心找工作不容易,你就到偏远一点的地方去,城乡结合部。而且把目标定在小一点的酒楼、餐馆。经过他的第二次包装,我成了在大酒店三年工作经历,有二级厨师证的正规厨师。
这次给我找的工作是城郊的一个县城,老板是一家工厂的退休老干部,退休后在家闲不住就开了一家小餐馆。餐馆在一家工厂大门外,这个厂有近千人的工人,每天上下班都从餐馆门前经过。餐馆能摆下10来张桌子。老板主要是做熟人和厂里职工的生意,开业不久,老板也找了个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师傅。做的菜客人都不满意,刚开始是提意见,后来,客人越来越少了。老板下决心到城里找个正规的厨师来。
面试后,老板对我十分满意,而且老板对我的身份深信不疑,他说:一看你就是个老实人,而且还接受正规的培训,一定行的。我回去准备,一个星期后我来接你去上班。为了给我一个好的环境。还把餐馆重新粉刷了一遍,把旧桌子全部铺上了新桌布,木板凳也换成了新的高脚不锈钢靠背椅子。厨房的煤灶也换成了柴油灶。还在门口做了一块灯箱招牌:二级厨师主理,主营生猛海鲜、山珍海味,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老板便定好开业的日子,而且还发动全家人以发请柬的方式给朋友、同事,大肆宣传餐馆请来了二级厨师。
开业的那天,老板早早地就从菜场买回了鱼呀、肉呀、海鲜呀等等一大三轮车,我真没有想到老板对我会这样大吹而特吹,在技校培训时我只是看老师在上面做菜,有时帮老师完成做菜中的某一道程序,这个从来没有上灶独自完整地做过一道菜。看到老板兴致勃勃,而且把餐馆的振兴全部寄托在我这个二级厨师身上。看到这个阵势,老板客都请好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我收拾好这些鸡、鸭、鱼后拿出在技校里老师教我们的菜谱,照上面一样一样的配菜,忙了一个上午,总算配齐了十几道菜。
中午时分,客人陆陆续续的来了,老板自已的、儿子、女儿、女婿、媳妇的同事、朋友呼啦啦的来了三大桌。都来品尝我这个从大城市请来的大厨的手艺,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先来偿偿,如果味口好,我们以后吃饭请客全到这里来。轮到我上场了。从来没有上过灶的我一下子心慌了,把锅放到熊熊炉火上,连基本的火势都不能控制,刚一转身,炒锅被烧得通红,用来炝锅的姜末、蒜片一投下去就冒起了青烟,成了焦糊末。站在炉火后面的我真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炒菜时不是锅里糊了,就是炒起锅的菜忘了放配料。结果,端上桌的“松鼠桂鱼”成了一块黑乎乎的焦炭,“麻辣牛肉”麻得张不开嘴、“鱼香肉丝”也做成了焦糊味,而“拨丝香蕉”做成了糖煮香蕉……,我还在厨房里不知所措的忙活,就听外面的抱怨开了:这是做的什么菜呀,不是糊就是生的……,连菜都炒不熟,还二级厨师呀……。我最后的一道菜还没有炒完,外的的客人早已一轰而散。
老板将我从厨房里叫出来,指着满桌子客人动都没有动的的“菜”说:你看看,你看看你做的什么……。我早已无地自容,不知道如何收场,只好对老板说:都怪我,你今天买菜花了多少钱,我赔你的损失吧。赔?你赔得了吗?不说今天花的买菜的钱,不仅我在同事、朋友面前丢了脸,连我儿女都跟我在朋友同事面前丢脸了。本来,餐馆做的就是熟人的生意,你现在这样一搞,这个餐馆我还有脸开下去吗?老板越说越激动,我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裂缝钻到地下去。
生了一会气,老板又说:这是也不怪你,我们都是受了技术的害。技校为了推掉你这个包袱而骗了我。我也是太相信技校了。我现在退休工资也用不完,不差钱花,开不开餐馆也无所谓的。小伙子,你还年轻,人生路才刚开始,要想找到好工作,首先要好好地学本领,靠这种骗人的招数只能是害了你呀。我看你老实本份,人也机灵,这样吧,我侄子在城里开了一家酒楼,我介绍你去那里当学徒吧,好好地学艺,不要急于求成,艺精了自然能找到好工作。
对于这次当厨师的经历,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也一辈子记住老板对我说过的话:学艺跟做人一样,一定要脚踏实地,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是害了自已。当然,也愉快地接受了老板的安排,到他侄子的酒楼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艺。(待续)
这是在市中心的一家中等的酒楼,共分三层楼,楼上楼下可同时容纳300多人用餐。厨房也很规范,买菜、站水台、洗碗工、配菜的各负其责,厨师有主厨和副厨两人,炒菜时分等级一字排开。经历了第一次出丑后,来到这样正规的酒店,我的确看到了离一个厨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于是我从厨房打杂的站水台杀鱼等基本工干起,扎扎实实的练基本功。
人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在这个酒店工作时有深刻的体会。就在我进酒店沉下心来打杂练基本功两个月后。酒店的一个配菜工因在配菜时喜欢偷嘴而被老板炒了鱿鱼。老板在招了几天没有招到合适满意的配菜工后,就以试一试的心态让我顶上,结果,一试老板非常满意,说我比原来的配菜配得还好。于是,我便告别了在厨房里永远也不能停歇、人人都可以使唤的勤杂工。配菜时还没有干一个月,副厨跳槽到别一家酒店。这一次,我没有等老板贴招聘广告,自告奋勇拿起勺子就炒了起来,老板依然是抱着没有人让我救场的心态。结果是,我炒的菜不仅让老板满意,而且让客人也大加赞扬。后来,酒店的主厨要回老家结婚辞职后,老板再也没有犹豫,而是直接让我当上了主厨。(酒店的大厨都是管理厨房的,除了办宴席忙不过来时做一两个大菜,一般是不上炉炒菜的)老板的信任使我越干越起劲,炒菜也是越来越娴熟,干净、利落、速度快,姿势也好看,人往灶前一站,身体绷直,左手端锅,右手握勺,一个菜下锅,挥洒自如地颠得上下翻飞,火候一到,嗖嗖嗖加入盐、糖、味精、勾欠,淋明油,最后再点少许老抽,人一转身,菜已落盘,鲜亮,整齐。
这样我从一个勤杂工到酒店的厨师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但这也不是偶然的,并不是全靠的运气。我当初打杂的时候,就不断地练刀功,学习别人是怎样配菜,并不断动脑筋,这道菜除了这样搭配,还有比这好的方法吗?如果换一种方式配出来的菜是不是在色、形上更完美一些呢。当上了配菜,我同样盯着炒菜的厨师,学习他们的炒菜方法,在配菜之余,上炉炒员工的工作餐和一些小炒之类的。并买来专业的烹饪书籍,把书上介绍的菜谱按当地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作一些改变,制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菜谱。
当初还在城里干建筑小工的时候,想着酒店里的厨师是何等光鲜的职业,既不肩扛手提,也不必风里来雨里去,在富丽堂皇的酒店里工作体面又稳定。但是当我进入这一行才知道,厨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干的。厨师这个职业并不稳定,流动性是很大的,作这一个餐馆、酒楼的老板,为了留住老顾客、吸引新的顾客,就必须不断地推出新的菜,而一个厨师的手艺再精,炒的菜也有被顾客吃腻的那一天,所以,老板只有不断地换厨师,有的酒楼、餐馆一个季度就要换一次。当然,星级大酒店的厨师都是从烹饪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他们分到酒店是正规的厨师,他们是不愁被炒鱿鱼,不为找工作发愁的。这些大量从农村拥进城里来的在职业学校培训了几天的只能是在小餐馆、私人酒楼打游击。所以,那家餐馆如果要招人,哪怕这个餐馆小得只有三四张台子,只要把招聘的条子一贴出去,什么厨师、配菜、杂工,有如过江之鲫纷纷拥来,多得能把门给堵了。
这些进城的农村青年都如我一样,受了职业学校招生广告的迷惑,盯着学厨师这一行,都认为只要学了厨师就好地城里找工作,就能在城里扎下根。而从这些职校出来的,能真正成为厨师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在这家餐馆做几天配菜,又到那一家小酒楼打几天杂。有时一连几个月还没有着落,找不到事做当然就学不到手艺更不用说挣钱了。但是他们宁愿在城里无所事事地干耗着,死也不愿意回到农村的。我打工的酒楼虽然不大,但是老板就要求厨师每周必需拿出一道创新菜,一月要调整一次菜谱,一周炒不出新菜扣厨师当月的奖金,一个月没有创新菜就走人。我在这做的半年中,老板就毫不留情地换了四个厨师,配菜的换了几批。因为现在干厨师这一行的太多了,用老板的话说:大街的厨师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多,拿个笤帚随便一扫就是一大筐。听了老板的话,我想,不管我现在做得如何的好,老板如何的欣赏我,但是终究有一天老板会找出一个理由将我淘汰的。难道我就跟大多数怀着一个进大酒店当厨师梦想的农村伢一样?永远在城里的这家餐馆和那家小酒楼之间奔波,过着干了今天不知道明天随波逐流的日子吗?从这天后,我就不断地这样问自已,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个从农村来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里找到一份不风吹雨淋、吃住不愁的工作,也算是一件很令人满足的事了。同时我也看到,在我之前来城里做了四五年,甚至十多年的厨师们,他们并不是手艺差,但就是工作不稳定,今天被这个老板炒鱿鱼,明天就跳槽到那家餐馆炒菜,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在这个城市那个城市之间奔波找工作。
就在我也决定随波逐流满足现状的时候,一个榜样的出现让我走向了另一条路。那一天,下班后,我经过酒楼的大厅,看到桌子上一本杂志,也许是顾客走时忘了的,我随手拿过来翻翻,一篇题为《打工作家王恒绩》的文章吸引了我。这篇文章写的是王恒绩从一个打工仔自学成材当作家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王恒绩父母都是残疾人。1985年,不满16岁的王恒绩因家贫失学,怀揣20块钱从革命老区红安县来汉打工,做过建筑小工,守过书摊,卖过煤,后来做了厨师。他边打工边刻苦自学,在《长江日报》和其他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曾获得1997年度长江新闻奖和武汉新闻奖。1995年经作家池莉介绍,王恒绩加入武汉作协,成为武汉市首位“打工作家”。1999年,他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大杰出务工青年,获得武汉市居民户口。还被招聘到杂志社当了一名正式的编辑、记者。看了这篇文章我激动了、振奋了。谁说打工仔就只能干下苦力的重活呢?谁说只有高学历、高文凭是社会的精英呢,农村来的打工仔通过奋斗、努力不是一样也能成功吗?在为文中主人公喝采的同时也想到自已,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经历,别人能取得成功,我为什么不能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让我有了追求的目标,虽说在以前我从来没有放弃自学,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从此,我买来各种书籍、中外名著,除了上班认认真真的炒菜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写作上。
在酒楼这样的环境下,你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单独行动还真的不容易。不说老板为了追求酒楼的效益不充许厨师分心干别的,单是一大帮子的同事们就让你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写字。来城里学厨师的都是些厌恶学习、不喜看书的人,而酒楼又没有单独的宿舍,都是三四个人住一间房,我看过的书放在房里不是缺页就是不见踪影。下班后,他们每天不是打牌就是在房里喝酒聊天,而我看书只能跟他们打游击,趁他们出去时候我在房里看书,他们在房间里打牌我有时躲在阳台上,有时躲在厕所里。而这也无济于事,这些人上班时太压抑了,下班后在宿舍里肆无忌惮的发泄,骂声、吵闹声、高声呐喊声,宿舍就成了大排当。我的看书写字只好移到小区小花园的石桌上,往往在小花园里看书到深夜才回。
在自学的同时,我也渴望得到正规的学习提高。酒楼在一个师范学院附近,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也成了酒楼的常客。学院也趁假期经常举办一些学习班,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周边县市的教师、机关行政秘书人员。因为跟老师都混得很熟,我一有时间就去听课。那一年的暑假,学院要办一个写作培训班,时间是两个月,而来培训班讲课的都是著名的作家,报社的资深编辑。我高兴万分,花1000块钱找熟人办了一张听课证,好在酒楼上班的时间跟培训时间不冲突,酒店是上午10点上班,下午5点上班,而培训上午8点下午2点开始上课,这样,我每天就可以上午去听两个小时的课,下午听3个小时的课。
然后我的这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被老板认为是不务正业,他认为我没有把心思放在酒楼的经营上。虽然没有明确地阻止我去听课,(因为我是利用休息时间去听的)但是他还是想出了一个招数,他给我下达了经济任务,规定从下个月起酒楼每天的收入从8万上升到10万,顾客每天要增加10人,如果达不到指标,按照比例扣工资。他说这个指标不是信口开河来的,是根据详细的考查和最高营业额得来的,只要厨师把心放在炒菜上,放在菜品的更新上,就一定能达到这个指标。这个酒楼每天的收入在5至6万元,最高时出只有8万,而且非常稳定,要达到老板所规定每天10万元,那几乎是不可能。我知道,我是老板在故意叨难我,只要我不去听课,肯定什么事都没有,如果不听他的话,不仅要被炒鱿鱼,而且还可能连工资也拿不到。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又是高规格的文学讲座,也许以后一辈子没有机会了。想来想去,最终我还是辞了工作,一心一意地去听课,在那两个月时,我听了国家、省内10位知名作家的讲座,从汉语文字到文学写作都得到了一次正规的入门培训。还得到了省内众多媒体资深编辑记者的亲自指导,使我也走上了一条写作之路。
是榜样的力量将我从一个茫然四顾的十字路口拉向正确人生的轨道。虽然道路充满艰辛,但只要方向正确,就有到达目的地的这一天。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老家,竟还有拿我当榜样的。
这在我离开厨师这个行业十多年后,老家的一个亲戚以我为榜样,要他的小孩到城里学厨师,这小孩原本在学校成绩属于中上游,如果努努力考上大学没问题的,但是我这位亲戚却硬是不让他上学了,要他到城里学厨师,小孩不愿意,这位亲戚说:你看他(指我)也是初中毕业进城里学厨师,现在在城里比上过大学的都要好,大学生还不如他呢,后来,这个小孩就学了厨师,学会之后找事却成了难题,现在一年中我总是要接到他的求救电话:“又没有事做了,你在城里信息灵通,帮他找找工作”。“他在你给他介绍的酒楼里只做了一个月又被炒了,现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你再帮他一次……”,虽然说他学厨师不是我要他来学的,但怎么说都与我有一点点关系,于是,只得托关系找人给他事情做。而我后来才知道:在老家,以我为榜样来城里学厨师的还不少,而他们大多如我这个亲戚一样,一年中总有一大半时间用来找工作上,我听后心里真的有些不安。(待续)
“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它不是人的生活。”塞缭尔.期迈尔斯说得不错。人也是在这种生活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坚强,不断地成熟。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迷惘,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呢?
在辞了工作听了两个月课后,我所以获的不仅仅是在知识上得到正规的培训,而且还得到一份友情,找到了一个新的工作。那次培训在学校里进行了半个月之后,就把学习地点移到一个风景区去了。这是离市区30公里的一个山庄,只有唯一的一路公汽到这里后,还要沿着盘山公路走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培训地点。从我住的地方到培训地点要转两次车,为了省点车费,也为了不赶时间,就花20块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每天往返于两地之间。
来这里听课的大部分都是学校里和单位里负责宣传的笔杆子,有的还是单位的宣传部长之类的。他们每次来听课、听完课回家都有小车接送。每次到了风景区内的这条公路上,只见一辆辆小车鱼贯而上,我一个人骑着哗哗乱响的自行车就格外引人注目。也许正是我的太特别。引起了坐在我旁边听课的一位中年干部的关注。这位姓郭的干部原来是这个师范学院分院的教师,现在没有教学任务了,在工会里挂了一个闲职,主要的工作就是办好学院的院刊,以及学院的宣传工作。因为工作轻闲,郭老师还承包了学院的食堂。郭老师很热情,说话也很幽默,他自我介绍时说,“我叫郭伟,名字很好记的,如果念得快一点就念成了“鬼”,同事们都叫我“鬼”,我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郭老师在得知我是从农村来的,而且为了听这个讲座还辞了工作,感慨不已,他说没想到现在的农民工还有像我这样爱学习的人。培训结束后,在郭老师的力邀下,我进了他学院食堂当厨师。
学院食堂的客源是固定的,主要是针对学生和学院的老师,工作也比较有规律,随着学院的作息时间上下班。郭老师没有安排我炒学生的大锅菜,而是给学院的老师炒菜。相比外面的酒店,这里的竟争就小一些,不必要每天花心思根新菜谱上。我因有在酒店当厨师的经历,对这食堂的炒菜还是游刃有余,炒的菜学院的老师吃了也是赞口不绝,一时,来食堂吃饭的老师也多了起来,郭老师见了也非常高兴,同时他也要我有时间多多学习,为了给我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给我安排一个单间住宿,每周还可以休息两天。学院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而这两天休息我差不多都是泡在图书馆里,读着各类中外名著。郭老师还要我参与他的院刊的编辑工作,还把我的文章登在院刊上。想想我真是因祸得福,没有这次培训,哪能遇到郭老师,哪有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和环境呢。
生活就是这样,晴空丽日伴着阴雨笼罩,幸福渗着悲哀。在郭老师的食堂半炒菜半读书的工作了大半年,父亲的去世一下子又将我打入痛苦的深渊。那是农历八月十三,中秋节的前夕。因为是中秋节,食堂也有几十桌的酒宴,郭老师也在给员工打气地说:中秋节有点忙,这几天但愿我们都不要出什么事,等中秋节过后,我再给你们补假。
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后,我整个人都垮了,在父亲病后的这些时间,我最怕接电话,每次打电话回去,都是提心吊胆地问一声:父亲还好吗,再得到确切回答后,我才有勇气说别的,而每次接到家里的电话,只要是叫我去接电话,我就心惊肉跳。
郭老师见我泪流满面的呆在电话旁,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没有劝我,而是马上给我找了一辆专车,走的时候,郭老师塞给我2000块钱,握着我的手说:你一定要坚强地面对一切,不要放弃学习,事办完后快回来,我这里永远是欢迎你的。
坐在回家的车上,想到父亲的点点滴滴,我再也控制不住,放声哭出来。在打工的这几年里,我像一只风筝,从这个城市飘向那个城市,父亲却是风筝的线,虽然他贫困交加,卧病在床,但是只要一想到他,就好像有一只大手握住风筝的线,我才不会从飘浮的空中掉下来。
这几年打工挣的钱也是分为三份,一是寄钱回去要父亲治病,二是给妹妹学费,剩下的就用在了买书学习上。而每次寄的钱回去,父亲也舍不得去看病,总是攒起来,过年回家的时候又还给我,后来,我就干脆买药了寄回去,总是希望父亲能扛过这几年,等我在挣钱了再把父亲接到城里的大医院治疗,没想到,父亲还是匆匆地走了,握线的手松开了,我成了一只断线的风筝……。
因父亲去世,母亲过度悲伤,加上腿病复发,一下子卧病在床,而我只有暂时放弃进城工作的打算,在家里照顾母亲。……
……眼前只是浮现那一幕幕悲苦和屈辱。十七岁起孤身进城里打工,为找工作,一次一次地被骗,还险些丢了性命,为有个栖身之地,半夜被人一脚蹦到大街上睡马路,为了去听课忍受城里人的白眼;为了写作看书学习,把公园石凳当书桌,在寒风的夜晚忍冻,正当有了在城里立足生存的资本时,家里的一场变故将我打回原形,一下子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贫困苦难的打击中。
但是我相信,不管荣也好、辱也好,只能通过不屈不挠的奋斗就会取得成功。也许是这些悲苦和屈辱一下子坚定了我意志激发了我进取的决心,在回村的一年时间里,我白天四处帮人打短工挣钱,晚上没有电灯就用煤油灯看书写作,从没有间断。
我的辛勤终于换来了回报,一年来,我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30多篇20多万字,我的小说还获得文学大奖,我的这些成绩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市里的报刊为我作了专访,我的照片被刊登在头版,被称为“农民作家”,频频的发稿也引起了当地领导对我的注意,就在前天,市作家协会专门为了开了作品研讨会,作协邀请了县里的领导参加。面对300多人的大会,我在台上讲了我的经历,感动了全场的每一位领导,会议结束后,我们镇委书记当场就坐在我的身边对我说:你对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不容易,现在机关里正差一位像你这样的人,我想把你请到政府来,为你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我回去后安排一下,你回去等通知,我安排好了就通知你。
对于我的这些经历,我那从来不看报的二叔是不知道的,村民们更不会知道。
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是什么?答案肯定有很多种,但是当一个人忽然失去工作,而且这份工作是他的最爱,他也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想,这样的打击是最为惨重的。
2002年,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次大的变革,农村税费改革,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减轻农民负担,乡镇机关严格地进行清编减员,临时聘用人员,编外人员全部解聘,这对于农民身份、而且深受农村沉重负担所害的我来说,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这时更多的却是给我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我要失去这份非常热爱的工作,就像一个人吃一碗倾羡已久的美食,刚一端碗就被强迫的夺下筷子,那种感受真的不好受。
机关里说是全部清退,但是那些能进机关里混的都是有后台有关系的,虽然他们不能违反这一政策,但是变通一下就能找到“再就业”的单位,只有没有任何关系的后台的我成为真正的清退人员,一下子成了实实在在的下岗农民。
在机关工作五年,写了无数的行政公文、领导讲话、调研文章,新闻通讯,得到过多次的先进表彰,满以为会因为这些来改变我的农民身份,然而到头来却逃不过清退的命运。
得知我被清退后,许多单位向我伸来橄榄枝,他们无一例外的说:“我们单位正差你这样写材料的,每次写材料就费心,真是烦死了”,但是经历了这次变故,我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决定跳出这个圈子,去当一名我羡慕以久的职业,应聘当记者。正当我想着去报社应聘时,一家报社新闻部主任向我发出邀请。
这是一家地级市的报社,其实在我没有走进报社应聘之前已经相当熟悉了,不仅每年在这家报社发稿上百篇,每年均评上优秀通讯员,而且还与不少记者合作跑过新闻,按照新闻部的主任的话说:依你的发稿量和质量,完全可以当一名优秀的记者。新闻部主任也是多次提到要我到报社当记者。这次我被清退后,新闻部的主任第一时间联系到我。
我到报社后才知道这时新闻部主任已经是广告部主任了,就是承包了整个报社的广告部,实行自负盈亏的模式,此时正在大量的招兵买马,明的是招记者,实际上就是招广告业务员,为了稳住我,他一个劲地为我描绘或者说他为我设计的美好前途:先当业务员跑广告,如果一个月能跑5万的广告就可成为报社的合同记者,一年后如果业绩突出就能成为正式记者了。他说,他也是从小业务员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用了10年的时间才当上今天的主任,他说,现在大学本科文凭才能进报社,你只有初中毕业能到报社工作完全是看中了你的才能,只要你好好干,比那些大学生强多了。最后他给我安排了工作任务:三个月的试用期,第一个月的任务是2万,第二个月是5万,第三个月是8万,总共是15万,如果15万的任务第一个月完成即可与报社签合同成为正式记者,试用期间不发工资,生活费、住宿也自已解决。拉回的广告有15%的提成,也就是说,如果我完成15万的广告任务,不仅可以成为记者,还能得到22500元的回扣。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拉广告的业务员,租个房子安顿下来之后,怀揣报社开的“实习记者”介绍信开始的工作,由于我没有经历过这个行业,以前,总以为做广告的商家、企业都是要求着报社,要找记者帮忙,但当我跑了几天后,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个事,要想拉来广告就要找关系后台、使出十八般武艺,甚至还不择手段,像我这样漫无目的没头苍蝇的到各个企业、单位乱转,只能是白费工夫,白搭路费,十多天过去了,我一分钱的广告也没有拉回来。
这时,主任找我谈话了,他说别的业务员有的已经跑了10多万了,你像这样下去,别说完成任务,连自已的生活费也跑不回来。我说:如果要我跑新闻写稿子保证不比别人差,但要我跑业务我真的是外行。主任说,刚开始跑广告也是靠关系的,跑出路来就好了,我说:在这城里人我连个熟人都没有,哪来的关系呢?主任瞪了我一眼说:你是真傻还是在装傻?你在机关里当了5年的秘书,认识不少领导吧,况且你的直接领导也到县里当副书记了,你只要跟他们一出面,还怕拉不到广告?主任的一席话似乎给我指出了一条路,我想,只要我去找他们,肯定会愿意给我帮忙的。但是我却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主任看到我的疑虑,天天给我做工作,给我洗脑,最后,我答应去试一试。
后来我才知道,这完全是主任设的一个局,让我一步一步地钻进去,原来,主任承包广告部后,因为跟我老家的县市没有人际关系,那里的广告市场一直开发不好,原来在日报做广告的纷纷转到晚报或其他媒体,有几个月这个县的广告甚至是空白,这让他很苦恼,一直想找一个能在这个县打开广告局面的人,恰在些时我被政府机关清退,他马上就想到我了。
果然像主任说的那样,我找到昔日的领导,现在的县委副书记,书记二话没有,马就给县里几家好的企业和单位打了电话,领导发话有谁敢不服从呢,不到一个周的时间,就有20多家单位和企业愿意在日报上做广告,接下来,白天我就带着主任一家一家的去拜单位的领导人和经理、董事长,以及县里的领导人,晚上,就在出租小屋里把白天采访的内容写成新闻通讯,人物专访等在报上刊出,这些通讯都是按广告付费。
三个月后,我被自已的业绩都惊呆了,盘点一下,总共写新闻通讯、人物专访25篇,10家企业做了整版的广告,还有赞助挂名、联办活动等等,总广告费有35万元,也就是说我不仅能当上记者,而且能拿到5万多的提成。主任也很高兴,他说,没想到我能取得样的成绩,超额完成任务是小事,关键是通过我与县里领导和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后不怕拉不来广告了。
我的试用期到了,而且超额完成广告任务,主任特意给我放了10天的假,说是我这段时间辛苦了,回家好好休息,休假完了来上班就签合同和拿5万元的提成,他还特意地说他跟社长说了,社长也很欣赏我,回来后就到新闻部上班,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10天很快就过去了,我满怀期待地来到报社,在迈进报社大门那一刻,我无比的自豪,仿佛我成了真正的记者。但当我踏进广告部时,现实却将我击倒,我看到主任的办公室后面坐着一位新面孔,广告部主任换了。新主任告诉我说:主任一个星期前就辞职了,至于他到哪里,我们报社谁也不知道。
我的梦在一瞬间彻底的破灭了,为了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三个月来,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我自已掏的房租费、生活费、跑广告的车旅费、找领导的礼品费总共5000多元。
一年后,老家县老领导告诉我,那个广告部主任成了广告专业户,在北京为几家国家级的大报跑广告,他先后几次到了老家的县找过老领导,以我为晃子,说我现在跟他在北京工作为由骗得领导的信任,在一年时间里,就拉去广告费几十万元,光县里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就做了15万元的广告。

经历了下岗的打击和报社的受骗后,我带着一颗伤痛的心回到老家,多年的奋斗,多年的努力几乎是白费,命运一下子又将我发回原籍,回到了起点。真不明白上苍么如此不公、人间的种种折磨和打击怎么全都落到我一个人的头上?那段时间,我颓废到了极点,似乎到了崩溃边缘,精神垮了,人活也就没有意义了。
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河,河水清辙,河岸秀美,小时候每天都在河边放牛,在河边钓鱼,那个时候这条小河无疑是我们的乐园和天堂。而此时带着失败的痛楚的我在小河边再也没有快乐的心情,我常常呆坐在小河边,悲叹命运的不公,心中升腾起无尽的失望和无助。一天晚上,不会游泳的我竟然向河中走去,一步二步三步,直到快走到河中央,河水淹没了胸口,再往前走一步一切就结束了,这时,一个声音无比威严在我身后响起:你既然有勇气向河里走,为什么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呢?是母亲,一直悄悄跟着我的母亲没有奔下河去救我,没有大声的呼喊救人,而是用这种急将的方式将我从死亡线上拉回了现实,她知道,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别人是救不了他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已救自已
既然一切不能逃避,就得好好的活下去。我决定离开家乡,到南方去打工。但是对于从来没有去过南方又没有文凭的一技之长的我来说,独自一人到那个开放的前沿阵地找工作也绝非易事。我在机关工作的5年里,老家农村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那些早些年出去打工的人也在那边混出了一点名堂,有的成了小工头承包工程,有的成了工厂的小组长什么的,这些人回家后又将自已的亲戚朋友都带出去,原先在村里无所事事的青年人这两年好像冬天里一群觅食的麻雀,呼的一下全飞得无影无踪了。虽然他们从事的也是最脏最累收入少的苦力活,但是总比死守在家里强。我从到机关的那一天,村里人就已经将我与领导联系起来了,他们认为我就是坐办公室办公的人,再也不会做这种下力气的活了,所以,我要到南方打工,走靠村里的乡亲已和儿时的伙伴介绍是不可能的了。就这样,我再次想到了职业介绍所。
这是一个在小县城的车站、公交站牌、公厕、楼梯、小区的墙上、公话亭、电线杆每个角落都能见到的中介广告,有过一次中介受骗经历的我之所以跟这个人联系,完全是看中了小广告的广告词:要想找工作,请找谢老师,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打通这个电话。
不到10分钟,谢老师就提着一个提包出现在我面前,见到谢老师时,我惊呆了,世上怎么有这亲巧的事呢?这谢老师正是老家临村的一位老师,那时,镇里经常组织教学比武和上公开课,两个临村的老师也是经常到学校交流讲课,这个谢老师就给我们上过几次公开课,还给我们监过几次考,谢老师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暴牙,而且是三颗一齐往外伸,嘴唇呡也呡不住。
确定他是真正的老师后,我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心想这次找工作是有希望了,于是叫了一声谢老师,并跟他套起了近乎,说我们是老乡,是师生关系,而且您还给我上过课呢。听了我的介绍,谢老师也异常的热情起来,接着他又问了我的情况,我将被政府机关清退的报社当记者受骗的事和盘托出。谢老师也说了他的情况,原来谢老师一直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前几年在国家“民转公”的考试中没有过关,转成公办教师是彻底没有希望了,于是就辞了教师来到县城里搞起了中介,谢老师说:我们既是老乡又是师生关系,我一定会给你找个好工作,他说他的中介是劳动局批准下成立的,几年来已经为5000多位城市下岗工人,农村闲散人员找到了工作。工作的种类从最低档的保姆、保安、收银员、流水线上的工人、建筑工、到白领的文员、总管、经理、秘书,今年还把中介业务开展到国外,往外国介绍工作,总之,只要是人,不分年龄的大小,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想找工作他都能帮忙找到。
谢老师没有急于给我介绍什么工作,而是从随身提着的手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对我说:你看看,这些都是我帮忙找到工作的,我把他的的名字都记下了,我经常要给他们打电话,看他们在那里工作得好不好,工资收入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我就及时帮他们换工作,谢老师怕我不相信,要我从那密密麻麻电话号码中选了一个号,谢老师说这是一个姓王的青年人,是上个月介绍出去的,现在在深圳一家宾馆做保安,月工资1500元,说话间,电话便接通了,谢老师与小王便通上了话:是小王吗?在那边工作还好吧,还习惯吧?如果不满意就早点说,我好帮你再找工作……,啊……,工作很好我就放心了……,是吗?……刚去一个月就涨工资了?……涨了多少呀?……300?……那太好了,刚去一个月就涨工资,好好干啊……,谢老师收了线,面露喜色地说: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我也很开心呀,这个小县每年有上千人是我介绍找到工作的,不仅那些找到工作的人感谢我,连县里的领导也感谢我呢,昨天,县劳动局局长还把我请到局里表扬了我,还说要给我做一面大的锦旗呢。你看这里劳动局陈局长的电话,这是陈局长的手机号,这里小灵通号,这个是办公室号码,还有这是他家里的号,我现在打他的手机跟他通话。见他又在拨号,我连忙阻止他说:您别打电话了,还是谈我们的事吧,您快点帮我找个工作吧。
谢老师这才收好了手机和笔记本,对我说:你不用着急,算你走运,前几天深圳那边有一个公司的老总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公司里正招一位能写的秘书,而且要得很急,我这边招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正准备明天给深圳老总退信说找不到了,恰好今天你说来了,你在机关里当了这多年的秘书,去那里不正合适吗?听了谢老师的话,我一扫这段时间的颓废和失望,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上苍还算是没有忘记我,在我快要到绝境时终于眷顾我了。
趁着我高兴谢老师说:本来我介绍一个人中介费是300元,我们是老乡,你还是我的学生,这样吧,我只收你一半的中介费,你交150元办个手续,马上就可以去上班了。谢老师把我带到小巷里一个小旅社的房间说,为了节省时间,就不到我的中介公司去了,就在这里办手续吧,我知道,中介找工作一般只要几十元的中介费,但是碍于谢老师我不好跟他讨价还价,况且他还对我这么热心,于是我便一分不少地给了他150元。
谢老师收了钱,拿了笔又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片唰唰地写了几下,然后递给我说:你明天就可以上火车走了,到了深圳按这个地址找到这家公司,会有专人安排你去上班的。
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深圳市滨利职业介绍所,经理:张滨利,电话:……,地址:深圳市公明镇XX路。
不是直接到公司上班吗?不是要到一家公司当秘书的吗?怎么是到职业介绍所?难道谢老师是中介请的一个托?就在我拿着纸条迟疑的时候,谢老师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离开了小旅馆……

[align=center]过了3年……[/align]
人往往是这样,当你梦想着某个成功的时刻的时候,总是将场景想像得隆重,心情想像的无比激荡,有如奥运场上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看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但是当你的梦想真正实现的时候,你的心情却是异常的平静。
周三的时候,董事长从上海来到公司,董事长一般不来公司,大家知道,他一来必定是有什么重大的营销决策或是人事安排。来了就要召集公司中上层管理人员开会,然后全公司接连着要开几次员工大会了。然后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上层开会的名单中还有我的名字,我来公司还只有二个月,还只是策划管理部门的一个小兵,策划部一直是公司的核心、灵魂部门,策划部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所以,策划部汇集的都是精兵强将,
像我这样的兵有10几个,论资排辈我要排在最后,无论怎样也没有资格参加这样决策的会议。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参加会议,总是在想着要我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以至于会议有什么议程,谁发了言,董事长说了什么话,我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只想着这与我不相干的会议快点结束,最后,董事长长总结后,问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我想总算结束了,这时董事长忽然宣布,我为公司策划部门的首席策划。董事长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掌声,望着公司这些领导祝贺的目光,我一时呆了,不知说什么好。会后,后勤部长将我领到一间办公室,将一把钥匙交给我说:从今天起,这就是你的办公室了,你就在这里办公。我环顾了一下,30多平方的办公室,木纹地板,落地幕墙可以把这个城市尽收眼底,大班桌椅,液晶电脑、电话,卫生间……这就是我的办公室吗?我以后真的就在这样的环境办公吗?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找到一份工式的工作,每天像普通工人一样早上8点钟上班,晚上5点钟下班,还想过有了正式工作后庆祝的情景:那时,我一定会找个小酒馆把自已灌醉,或是站在一个高楼上大声叫喊:我有工式工作了,我可以养活自已了,或是把好消息告诉世界上每一个认识我的人。让他们替我高兴。然而,当我真正坐在这个现代化办公室里的时候,心情却格外的平静,没有半点成功后的激动的心情。想想我这10多年挣扎着走过来的路:我的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而且如决堤一样洒在了这宽大的办公桌上。
如果提起初中毕业、农民,你马上就会与在烈日和严冬的建筑小工、南方工厂流水线上的打工仔联系起来。10多年前,我也是一个只有初中毕业证的农民。因为家庭供不起两个学生上学,我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烧掉了拿到手的中专录取通知书,回家当起了农民,种了三年地后,村里为了方便收提留,而自作主张地搞起了第二轮土地承包,要先交钱后种田,我们家因为穷,交不起钱,所以村里便不再给我家分地。这样我成了下岗农民,没地种不能在家饿死吧,母亲便把我的口粮卖了给我凑了路费,我跟村里的一位瓦匠师傅到了城里当了一名建筑小工,到城里后,我先后“跳槽”在煤厂做过煤球、给别人拉过货、帮人摆过摊、卖过菜、在餐馆里打过杂,炒过菜换了十几份工作(不知这算不算是工作),像许多进城的农民一样,我吃尽了苦头,城里人的排挤,包工头或老板的恶意克扣工资,心身俱疲,但是与别的农民工不同的是,我没有沉沦,没有自抱自弃,没有满足于只干下苦力的活,那时,白天要工作,有时候要工作15、6个小时,但是无论多累,我都要自学,拿出高中、大学的课本自学,住的条件差,我便到街上的露灯下、公园里、甚至公厕里都留下我学习看书的身影。通过自学,我不仅充实了自已,用知识武装了自已,也改变了自已的环境,后来,我终于不在干这些苦力活了,2001年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我还是一个下苦力的农民工,后来,我被招聘到政府机关,成了坐办公室的农民工了。后来我又进了企事业单位、私营公司,虽然工作不稳定,虽然这是临时工,但是总算有个单位,再也不用在外面晒雨淋、下了苦力流了血汗拿不到工钱的事了。直到进了现在的公司我才稳定下了。
公司是一家大型的集团公司,在全国十几省市城市有几十家分公司,业务涉及到房地产、城市建设、水利水电、医疗、服务等行业。公司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招聘与用人制度,对于我这样没有过硬文凭、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工来说,能够招进公司也属万分幸运,也是把我当着试用的替补人员,没有想到还没有到三个月的试用期,便被委以重但。公司的同事很羡慕我,在祝贺我的同时问我用了什么秘密武器,有人还问我是不是老板的什么亲戚。要知道,试用期不到就被提拨,在他们眼中我肯定是使用了那些曲膝奉承的手段。我没有跟他们解释什么。人往往是这样,只看得到别人台上辉煌光鲜的一面,至于幕后苦苦的挣扎就鲜有人知了。也许这一次就是诚实、聪明、扎实、朴素善良的农民品质帮了忙,老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读后综述:

此人的背景比我差远了——简直不能比。但是还是有相同的地方!

相似的是,为了生计而选择了职业培训,我是网络工程师培训,他是厨师培训。呵呵,都是“……师”培训啊。
相似的是,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很水,没有学到真东西。
相似的是,就业太失望~ 全靠自己,工作还不理想。

不同的是,这位大哥到了市中心的一家中等的酒楼并向同事学习——从一个勤杂工到酒店的厨师只用了半年的时间;而我,全公司就我一个技术人员,好比只有一个厨师的小餐馆,一直勤杂下去。这一点,我不如这位大哥;我要是象他那样就应该进入一家中等规模的系统集成公司或者网络公司或者重视网络构建的外企,这样,我也可以半年时间连跳3级啊!

不同的是……不说了,不同的地方很明显!!

呵呵,人生是自己书写的。莎士比亚说:“人是行走着的影子。”
但就算人是影子,我相信剧情是由自己控制的!要上演一幕什么样的剧目呢? 看我的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