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读易[6]·隐喻是东方的专利

2008-06-08 05:52 387 查看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隐喻。中国人是最会拐弯抹角的,很多话都不直说,不明说。虽然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掉的。
在软件工程中有人提到过要将隐喻的概念纳入进来,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终还是没能运用起来。

一、XP中被遗弃的隐喻

在软件工程学中,由一些大师组成敏捷联盟,提出一套敏捷软件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其中极限编程(XP)是最著名的一个。在早先的XP中,有“隐喻” (metaphore)这个实践方法,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本质上极限编程者都是务实主义者,其他的实践都是以直接,有效为宗旨的,看起来隐喻似乎和XP 格格不入。
隐喻是由团队提出一个程序工作原理的公共景象。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全局,使得描述问题非常直观。
我曾经问过一个ThoughtWorks的工程师关于隐喻的问题,他告诉我说,这个实践太难理解了,并且不好用。在XP2.0中会将它去掉,所以建议我不要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果不其然,在今年五月份出版的《拥抱变化》第二版中,已经找不到隐喻的身影了。
什么原因导致隐喻被遗弃呢?上面提到,极限编程者太务实,简单、直接这两个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被提到。由此看出,隐喻被遗弃也就好理解了。
西方的思维并不适合做隐喻,因为他们的脑筋是直的。但东方却正好相反,在中国什么地方都会有隐喻,脑筋都是弯的,脑筋越会转弯的人越厉害。

二、世界上最大的隐喻系统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隐喻。中国人是最会拐弯抹角的,很多话都不直说,不明说。虽然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掉的。
要说起最大的隐喻系统莫过于易经了。上古的人类通过观察天地万物,日月盈亏发明了八卦,随后经过发展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
易经中没有就事论事,给大家介绍过易经八卦的取像——天、地、山、泽、水、火、雷、风。八卦就是代表这些现象的符号。符号不是重点,自然现象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周易中运用这些自然现象来说明人事,比如说用水来代表遇到了困难,用地来告诉我们要厚德载物等等。
易经是以隐喻来构建的一个开放式系统,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可以纳入到这个系统中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易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隐喻系统了。

三、东西方医学差异

中医的理论是从易经中过来的,所以现在我也在学习中医,发现中医里面的一些思维方式非常有意思。
西医是大家接触的比较多的,如果一个人血压有问题,去医院一检查,得到血压值是多少多少,然后判断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西医中研究人的器官,越研究越细,似乎不管什么病都要分析到分子结构才算高深。
中医的思路和西医正好相反。中医不知道病人的血压值,但根据其他部位的反应得出高血压、或者低血压产生的本质原因,将本质问题解决了,血压自然就恢复正常,不需要管具体血压是多少。
再比如说研究人体的内部器官。中医就非常聪明,把心比作“君主”,把肺比作“相傅之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然后说“肺朝百脉”。以前各大诸侯、 大臣从四面八方会聚到朝廷,朝拜天子,再由天子将意旨交由大臣传达到各个地方。百脉在肺聚集,接着和肺进行气体交换,将吸入的氧气由百脉运输到全身各处, 供各组织、器官使用。这个过程和朝拜的过程非常相似。
像这样来解释人体的方法在中医中举不胜举。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中医是用大量隐喻来解释生理活动的,清晰并且形象。大家一学就懂。并且中医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各个器官都不能孤立地来研究,西医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相比这点,中医就要高明得多了。
中西医的差异直接反应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的思维注重整体、协调,多用类比,举一反三;西方思维注重局部、细节,多用精确数值。所以说隐喻在西方找不到栖息地,但在中国就如鱼得水了。

四、中国特色的软件工程

也许有朋友现在一看到“中国特色”这几个字就烦。感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是负面的,或者新闻炒作之类。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特色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中国特色的东西很多了,比如说陶瓷、丝绸。但说到意识层面的东西,隐喻绝对算一个。我们讲究含蓄,举一反三,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软件工程领域里面,中国一直处于劣势。就我看来,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特长,老用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和别人比,要是能赢才比较奇怪呢。就 隐喻这点来说,XP大师们觉得很重要,但是在西方找不到fans,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但我们不一样啊,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这点上都能达到大师级的水 准。所以我是希望能将隐喻用在自己的项目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接下来会写一些关于隐喻的文章,希望大家多关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