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再见了,我的学生时代

2008-05-28 11:28 260 查看
现在写来,应该是昨天了:昨天上午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这意味着,我的学生时代即将正式结束。答辩完了,但是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修改论文、装订论文、准备一大堆材料,还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不过,还是先记录一下。

小学、初中、高中,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青葱岁月的悲欢和离合、激情和悸动,想来不免也有些荡气回肠。如今端起酒杯,撩去繁华浮云,泯去孩童的恩仇,将沉淀的纯真一饮而尽。

那天晚上加班,结果远在深圳的欧sir也被老板从被窝里拉出来加班,于是两人在QQ上进行了亲切的会晤和交谈。转眼他已工作了5年,而我还在为破茧而出做着最后努力。

聊起当初上学的日子,无不充满了感慨和怀念。“每天睡到上课”——呵呵,说的是大一的时候。由于我们刚刚赶上扩招,学校的基础设施还跟不上,于是学校把教学楼一、二层的许多教室腾出来,摆上十来张上下铺,把我们这帮大一男生塞了进去。我们住在二楼,对面就是教室。常常是小小的教学楼厕所里挤着一帮刚刚起床在那洗漱。“还有五分钟,兄弟们,起来上课吧~”,这也是经常回荡在二十来口子人的宿舍里的声音。想想看,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口音的二十来口子人住在一个大教室里,前面还挂着黑板——好不热闹!就连那年班里的元旦联欢会都不用找地方了——直接把床围到四周,就在宿舍里开!表演、游戏、包饺子的地方都有,呵呵

后来新的宿舍楼盖好了,我们进去住了不长时间,等大二的时候,就搬到学校本部了。我们这代学生,不像现在的小孩,动不动就背个笔记本电脑。我们那时,学校不让低年级的买电脑,一方面是觉得利用率不高(当然是指干正事儿的利用率),再加上宿舍楼比较旧,电路需要改造,所以对我们来说,电脑算是个奢侈品。后来自己到外面租电脑用,再后来不是“低年级”了,大家纷纷自己攒了电脑。于是买了集线器,拉了网线——呃……宿舍楼局域网诞生了……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宿舍打quake,混战模式、组队模式……OMG,一时间嚎叫声此起彼伏;再就是极品飞车5,8台电脑,8辆保时捷……同时更为流行的,当然就是星际和CS了。班里的“教授”很极品,后来据说是每天也就是下楼买一趟饭,有时候甚至饭也是别人给带——醒来就坐在那CS,以至于工作后人家玩时都把游戏设了密码不带他——他算是尝到了高手的寂寞……

后来闹非典,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学校里搞起了“全民运动”,体育活动蓬蓬勃勃,上课、毕业答辩全都大打折扣……

后来,就毕业了……

毕业的那顿酒,把欧sir“喝吐血”了——这傻哥们空腹灌下了半瓶白酒,结果胃出血,现在还有后遗症……

后来读研,本科时的许多同学也一块留下,于是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帮子人形成了一个圈子,并规定每个人过生日时都要请客喝酒。嗨,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吃吃喝喝,而且若遇到个年节什么的,也偶尔组织小聚一把。夏天,当时的第三食堂前面会摆起宵夜,就是类似大排档那种,不过规模没那么大。烤串、啤酒……虽说品种口味可能不如外面的,但也招徕了不少顾客——当然其中就包括我们这帮人。不过其实这里用“我们”不太确切,因为我只是偶尔有所参与,其余的若干人等,常常是在星期五晚上坐在那里边吃边喝边聊,时常午夜尽兴而归。

2006年,他们毕业,我继续留守。大家工作后,便渐渐都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不再有机会联机游戏,不再有时间坐在大排档喝酒聊天。不过好在生日聚会的传统保留下来,还能在一块吃吃喝喝,互通有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都开始成双成对,饭桌上渐渐拥挤了,一桌快要坐不下了,呵呵

其实,物质可以复制,行为可以复制,但是心境无法复制。学生时代那种悠哉游哉、无忧无虑的心情将一去不返,代之以为生计奔波劳苦的紧张、苦闷、兴奋。而我们所怀念的,除了那种无忧无虑的纯净生活外,更多的,是对那种象牙塔中天高云淡的心情的怀念,是对那种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一份快乐、一份悸动、一份忧愁的自在心境的怀念。

再见了,我的学生时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