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微软的OOXML与谷歌的“云雾计算”

2008-04-14 06:36 288 查看
今年,4月2日,由微软所主导的OOXML文档标准成了“ISO标准”(今后正式称为“Open XML”)。4月8日,谷歌推出“云雾计算”的“应用引擎”(“App Engine”)。这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关于OOXML的故事,现今有两个“版本”:一、是微软继续称霸全球(垄断市场)的案例;二、是微软走向开放的表现。这两个故事至今都没有讲完,还有不少人喜欢听。谷歌的“应用引擎”,云里雾里,比较新鲜,今天想讲一下。
多年以来,人们总是喜欢在一台计算机上搞“应用”,开发了不少“小玩意儿”。自2001年上半年微软推出.NET计划之后,全球网络服务(所谓“Web服务”),随之高涨。我记得在那个时候(大约在2002年年中),在我们国内,有人开始想到把ASP(“应用服务供应商”,也就是“Web服务”)模式引入到我国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在2003年年初,我去福建组建“扬帆开源股份”,就想基于Linux平台搞ASP(利用Java编程)。到了2005年年初,我们开始基于Ubuntu(5.04版本)想推广LAMP应用(这里的字母P表示PHP、Python编程语言),其实就是想搞“LAMP托管服务”(利用“Mambo托管”),就是在一台服务器上,跑许多LAMP应用,同时服务于一批同类的中小企业。在当时,我们朦朦胧胧地感触到这个“云雾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模糊概念,但是,由于那时并没有这个精确的“科学术语”(概念),致使(我们的)思想提不上去。到了2006年年中,我回到北京之后,注意到Google正在开发“Bigtable”(所谓“大表”),虽然感到里面有“新东西”,但是,不知有何具体用处,因而也就没有继续跟踪下去。直到谷歌公开宣传“应用引擎”(时间已经不短了),又重新引起我们的注意(或兴趣)。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个人)愿望(或是心愿):看看有几百、几千台服务器在一起工作的“大场面”。在那里,每台服务器的“内存”都用快速光纤连接起来,成千成万台服务器一起“加电运行”,在每台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上支撑着一大片“电子云雾”(处在大面积“内存”之中),快速闪烁,飘忽不定,谓之以“云雾计算”(注:“云计算”,有“高悬天空”的意境;而“云雾计算”,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据说,谷歌用了8个编程高手,鼓捣了两年半的时间,才把这个神妙无比的“Bigtable”(“大表”)“实现”了。这种“电子云雾”(实际上就是“大表计算”,或叫“云雾计算”的基础结构),处在各个操作系统之上,与物理服务器无关(比如,突然一台服务器坏了,或是“热插拔”一台服务器,都无关紧要)。在其中划分出许许多多的“沙盒”(“Sandbox”,其具体形状难于想象),每个“沙盒”里面运行一个“客户应用”。这些“沙盒”的相互之间,决无随意泄漏“数字信号”之可能,除非有意安排。
谷歌的一片“电子云雾”(由数千台服务器才能产生,不同于服务器“农场”),可以服务于成千上万个客户(中小企业),而且,可以“免费”或是“极少费用”使用它们。谷歌的收益,当然还是“老一套”(靠广告收入)。这种“电子云雾”,如同巨大无比的操作系统,安全可靠,节省资源,效率极高,支撑着各种客户应用。将来,围绕着谷歌(“电子云雾”),必将出现一批新一代的“软件企业”,专门替其他企业用户编写(利用特定的软件开发包)针对“电子云雾”的“Web应用程序”,投放到“沙盒”里面运行,形成一条新型的产业链。服务型的软件业即将出现。(注:“沙盒”的具体性能指标和局限性,这里就不去细说了。)
目前,“电子云雾”技术只有谷歌、IBM 和雅虎掌握。难怪微软急于要“合并”雅虎,微软看上的不是雅虎的LAMP架构,而是它的“云雾计算”技术(及相关人才)。
(注:谷歌的“应用引擎”,目前只支持Python(解释型)编程语言。今天我去西单图书大厦,发现就有Python书籍出售。希望程序员朋友们注意,时刻“准备好”,为了美好的明天。)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