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 文件 Cache 管理

2008-02-29 21:21 288 查看
4 、文件Cache的预读和替换
  Linux内核中文件预读算法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对于每个文件的第一个读请求,系统读入所请求的页面并读入紧随其后的少数几个页面(不少于一个页面,通常是三个页面),这时的预读称为同步预读。对于第二次读请求,如果所读页面不在Cache中,即不在前次预读的group中,则表明文件访问不是顺序访问,系统继续采用同步预读;如果所读页面在Cache中,则表明前次预读命中,操作系统把预读group扩大一倍,并让底层文件系统读入group中剩下尚不在Cache中的文件数据块,这时的预读称为异步预读。无论第二次读请求是否命中,系统都要更新当前预读group的大小。此外,系统中定义了一个window,它包括前一次预读的group和本次预读的group。任何接下来的读请求都会处于两种情况之一:第一种情况是所请求的页面处于预读window中,这时继续进行异步预读并更新相应的window和group;第二种情况是所请求的页面处于预读window之外,这时系统就要进行同步预读并重置相应的window和group。图5是Linux内核预读机制的一个示意图,其中a是某次读操作之前的情况,b是读操作所请求页面不在window中的情况,而c是读操作所请求页面在window中的情况。

  Linux内核中文件Cache替换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刚刚分配的Cache项链入到inactive_list头部,并将其状态设置为active,当内存不够需要回收Cache时,系统首先从尾部开始反向扫描active_list并将状态不是referenced的项链入到inactive_list的头部,然后系统反向扫描inactive_list,如果所扫描的项的处于合适的状态就回收该项,直到回收了足够数目的Cache项。Cache替换算法如图6的算法描述伪码所示。



Mark_Accessed(b) {
if b.state==(UNACTIVE && UNREFERENCE)
b.state = REFERENCE
else if b.state == (UNACTIVE && REFERENCE)
{
b.state = (ACTIVE && UNREFERENCE)
Add X to tail of active_list
}
else if b.state == (ACTIVE && UNREFERENCE)
b.state = (ACTIVE && REFERENCE)
}
Reclaim()
{
if active_list not empty and scan_num

图6 Linux的Cache替换算法描述  5 、文件Cache相关API及其实现

  Linux内核中与文件Cache操作相关的API有很多,按其使用方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拷贝方式操作的相关接口, 如read/write/sendfile等,其中sendfile在2.6系列的内核中已经不再支持;另一类是以地址映射方式操作的相关接口,如mmap等。

  第一种类型的API在不同文件的Cache之间或者Cache与应用程序所提供的用户空间buffer之间拷贝数据,其实现原理如图7所示。



  第二种类型的API将Cache项映射到用户空间,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像使用内存指针一样访问文件,Memory map访问Cache的方式在内核中是采用请求页面机制实现的,其工作过程如图8所示。



  首先,应用程序调用mmap(图中1),陷入到内核中后调用do_mmap_pgoff(图中2)。该函数从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中分配一段区域作为映射的内存地址,并使用一个VMA(vm_area_struct)结构代表该区域,之后就返回到应用程序(图中3)。当应用程序访问mmap所返回的地址指针时(图中4),由于虚实映射尚未建立,会触发缺页中断(图中5)。之后系统会调用缺页中断处理函数(图中6),在缺页中断处理函数中,内核通过相应区域的VMA结构判断出该区域属于文件映射,于是调用具体文件系统的接口读入相应的Page Cache项(图中7、8、9),并填写相应的虚实映射表。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应用程序就可以正常访问相应的内存区域了。

  6 、小结

  文件Cache管理是Linux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领域一个很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Linux内核在这个方面的工作集中在开发更有效的Cache替换算法上,如LIRS(其变种ClockPro)、ARC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