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CCIE学习(38)―― OSPF设计与LSA类型(一)

2008-01-01 13:00 246 查看
●OSPF设计的相关术语
OSPF的设计对于全网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充分发挥OSPF的效能,就应该因地制宜,透彻理解怎样在不同环境下进行OSPF的设计。在设计之前,应对相关术语有清晰的了解。
1)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 ABR):同时连接到不同区域的路由器。
2)骨干区域(backbone area):区域0,所有ABR必须与之相连。
3)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s, ASBR):负责从OSPF外注入路由到OSPF域。这些路由可能是由边界网关协议(BGP)学习到的,也可能只是静态路由的重分发。




●使用区域的好处:
1)分离成多个区域后,每个区域的LSDB相对更小,消耗内存也更少。
2)稀疏的LSDB有利于更快的SPF计算。
3)在一个区域内的链路失效只要求在其它区域作部分SPF计算。
4)路由可能仅在ABR上汇总;如果区域支持汇总,可以进一步缩小LSDB和提高SPF计算效率。

●为什么LSDB在多区域环境下会更小?
因为ABR不会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传输类型1和2的LSA,而仅传输类型3的汇总LSA。类型1和2的LSA包括了详细的拓扑信息,是SPF算法的主要开销所在,将它们限定在每个区域之中,势必可以缩小LSDB,并且提高SPF的效率。

●OSPF路径选择过程
OSPF在选择跨区域的路径时,有特定的规则。具体如下:
1)选择到区域0的最短路径;
2)选择未经由非0区域的跨区域0的最短路径;
3)选择未经由区域0的最短路径。
注意:这些条件可能导致不对称和次优路由,例如当到区域0的最短路径不是权值最小的路径时。OSPF的行为类似于距离向量协议,这可能引起设计上的麻烦。

●LSA类型和网络类型
1)类型1(路由器):每个路由器一条,列出RID和所有接口的IP地址。也用来表示桩网络(stub network)。
2)类型2(网络):每个过境网络一条,由子网中的DR创建,用来表示子网以及连到该子网的路由器接口。
3)类型3(网络汇总):由ABR创建,当从一个区域广播到其他区域时,用来表示该区域的类型1和2的LSA。定义了源区域的链路(子网)和开销,但没有拓扑数据。
4)类型4(ASBR汇总):类似于LSA类型3,只是它广播的是可达ASBR的路由。
5)类型5(AS外部):由ASBR创建,用于表示外部注入OSPF的路由。
6)类型6(组群):为MOSPF定义,Cisco并不支持。
7)类型7(NSSA外部):由ASBR在NSSA区域内创建,作用与LSA类型5相似。
8)类型8(外部属性):Cisco未实现。
9)类型9-11:OSPF未来扩展所用。例如,类型10用于MPLS的流量工程。

●过境网络和桩网络
过境网络(transit network):两台或多台OSPF路由器通过该网络成为邻接路由器,这样流量就可以由一台路由器传送到另一台。
桩网络(stub network):在该子网中,路由器不建立任何邻接关系。本文出自 “第二次启航”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riser.blog.51cto.com/252482/57590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