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周六大学同学十周年聚会

2007-12-17 11:06 309 查看
本周六(2007年12月15日),我们复旦大学93世界经济系的同学离校十年后在复旦大学重新聚首了。 到场二十余人,过半,不好意思,我因为带了小宝宝去,我一直就没把人数点清楚。

我们班居然就成了三对,汪颖和汪昕赟,王静和鲍海峰,贺佳和谢杰。不过我可不是到聚会才知道这件事,两汪是大学就在一起了,毕业后我们班第一对结婚的,这次聚会倒是听说他们从幼儿园起就认识了,所谓青梅竹马吧,羡慕。王和鲍我是早听陶冶告诉过我了,因为鲍是陶冶的中学同班,大学校友。贺和谢则是我前几年见过他们在上海银行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同班同学顾建忠,听他说起来的。

同学们的小朋友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是已经上小学一年级或稍小点的。第二个梯队就是我宝宝的队伍了,一岁左右。第三个梯队,哈哈,还没出世呢。我想这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第一梯队的父母是稳重型的,早点成家立业。第二梯队的父母,我是有代表性的啦,一开始折腾,终于屏不牢,还是要太平过日子。第三个梯队的么,也许还有继续折腾的,还有的就是慢人一步,也是要沉下来的。

关于同学们毕业后的发展途径,我觉得还是蛮感慨的。有些人十年没挪窝,没挪窝的,有的人上去老高,也有的上去一点。有些人漂来漂去,漂泊的,有的人飘上青云,有的还在低空盘旋。不少同学去了海外,或求学,或移民,有人读书读到现在,博士都取得两个了。就我们班的整体气质来说,我觉得我的同学们还是书生气质的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上半年参加了我老公的交大毕业十周年同学会,那次聚会,一群男人(交大本来男多女少),商贾云集,给我的感觉是江湖兄弟的图谋天下大会。相形之下,我的同学们更加含蓄,彬彬有礼(后来他们happy我没去,不知后话),从经历看,我的同学们也是求学的多,而我老公为代表的交大那边则是求财求权的多,也许这是上海两所高校的不同气质吧。

最后,我特别想跟戈巧华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一路护送我和宝宝去地铁一号线,一直把我们送进车厢。我和你南昌军训时在一个队一个寝室,上下铺,在学校时因为在两个寝室交往少了很多,但是我一直记得你,你是个朴实的人,你没有引人瞩目的华丽,也没有凌厉的锋芒,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你给人温暖,从大学时我就知道你的这份温暖,这么多年了,你的温暖依旧照亮着我和我的宝宝。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