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真相 6成多对工作不满意(图)

2007-11-23 22:15 441 查看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左右,就业形势似乎还很乐观。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记者采访了广东地区多所高校的毕业生、老师,力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真实状况呈现给读者。


漫画/吴洲

信息时报11月23日报道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从高校和有关部门公布的就业率数字来看,近几年来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左右,不少高职院校标榜其就业率高达95%甚至接近100%。单纯从这组就业率数字来看,广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似乎还很乐观。
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目前,高校毕业生们的真实就业状况到底如何?自本周起,本报将逢周五连续刊登“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真相调查”系列报道,届时本报记者将随机采访广东地区多所高校的毕业生、老师,力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真实状况呈现给读者。
文科专业偏多 部分毕业生换工频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都赶上了政策支持的好时光。从2005年底到今年,国家各项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及经费相继出台并落实。而这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们,在大好的政策环境里,以及就业市场对职业人才求贤若渴的呼声下,似乎迎来了“阳光普照”年代。
但是,记者进行2007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时发现,真正被“阳光”温暖的毕业生比例不足30%,超过六成的学生“对现在的工作感到不满意”。
近日,记者在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2007届毕业生随机采访后得出调查结果,不仅印证了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目前从事工作感到不满意的事实,还发现,学生对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提供的校园招聘会、职业规划辅导等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普遍还不够高。
岗位竞争大 工作不稳定 每月换1份工作很常见
陈小姐,工商管理专业2007届毕业生
现状:在找第四份工作
采访陈小姐的时候,她正在忙着找毕业以来的第四份工作。然而,从7月份毕业到现在也不过4个来月的时间,一个月换一次工作,这确实让记者惊讶。当问及为何这样频繁换工作时,陈小姐告诉记者:“有什么办法?我们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大众化专业,想做管理竞争不过本科生,做普通文职工作又有中专生跟你抢,他们待遇要求比我们低,这很难竞争,唯有不停地找工作,看能否碰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据陈小姐介绍,她所在的班级有40多人,尽管毕业的时候几乎都找到工作了,但是到现在,不仅仅是她本人,身边的很多同学也在换工作。据悉,陈小姐换工作的次数还不是最多,她告诉记者,其班上有一个男生4个月换了6次工作。
据记者调查发现,在抽查的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10个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中,8个人全部都换了第一份工作。其中,4个人是在从事第二份工作,另外4个人是第三份或者第四份工作。而在这8个人中,对现在工作满意的却只有2个人。陈小姐告诉记者:“尽管学校在就业工作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感觉毕业的时候还是为了就业率而催促学生就业,而很少关注学生就业的长期发展。班上的学生月薪多在1000~1500元之间,而且非常不稳定。”
校园招聘会“做秀”成分多过招聘
郑先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07届毕业生
现状:失业中
接到记者的电话,郑先生还以为是招聘单位打过来的,非常兴奋。当问及现在的就业状况,郑先生告诉记者,他刚刚辞去第一份工作,目前正处于失业中。
谈及自己的就业经历,郑先生很是伤感:“快毕业的时候,学校搞了几场校园招聘会,结果绝大多数都是文科专业的岗位,我想求职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岗位很少,即便与电子信息有关联的,也就是业务员、营业员之类的岗位。真正与技术有关的岗位,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有的干脆提出‘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我们都是应届生,哪来一年以上的工作的经验?像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我们应届生基本上就是转了几圈,一无所获,最后不得不去人才市场找。”
据记者调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校,6大院加1个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唯有药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偏重于理科,其他几乎都是文科类专业,也难怪学生感叹“招聘会岗位范围很有限,偏重于文科专业”。
职业规划辅导流于形式 学生印象不深
冯先生,市场营销2007届毕业生
现状:从事第三份工作
在日趋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面前,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民办高校,也注重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辅导。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课程,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予以了积极的肯定,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效果表示不满意。对于学校的职业规划辅导,冯先生的记忆很模糊:“我们学校好像有从大一开设了就业类课程,课程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对这些课程的印象更是不深。”
冯先生告诉记者:“我隐约记得有这么回事,学校开设了这样的课程,好像是一个学期就有一两节课,具体的内容就不清楚了。好像是一些培训,但有什么作用确实没有任何印象了。”对于就业规划辅导对找工作的影响,冯先生不以为然地指出:“流于形式的培训指导,对找工作有多少影响?”
另外,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1个学生当中,肯定就业规划辅导对找工作有影响的有1人,表示“有些作用的”的有3人,对该课程“印象不深”5人,“完全没作用”的有2人。
专业设置“重文轻理”导致就业难
“如果高职教育偏离了职业教育应该走的发展轨道,必然会给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带来困难。”据一位教育界人士戏称,目前,很多高校挂着“高职”的招牌,其中一些却是名副其实的“伪高职”,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民办高职院校中。
据一位曾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多年的老师介绍,“该院是广东办学历史最长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尽管如此,在专业设置上却是文科类专业多、理工类专业少,离真正的职业教育还有一定距离。”该院在专业设置之所以“重文轻理”,主要是出于节省办学经费的考虑,因为开设文科类专业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开设理工类专业则需要投入更大。
据称,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和外语、文秘等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几乎占了该院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这些专业,大部分都是人才市场上已经供过于求的专业。特别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在人才市场上一直位居人才需求过剩的前三名,是大学生求职难度最大的专业。
由于这些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几大专业已经供大于求,这位老师说:“虽然该校确实重视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表面上学校公布的就业率数字很高,号称连续几年一直在广东的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但毕业生的真实就业形势却不乐观。”
这位老师表示,在广东,像这样“伪高职”院校其实并不少见,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他还私下透露,该院今年没有通过升级本科院校的评估,“除了硬件设施没有达标之外,在专业设置上不够合理、在办学上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轨道,也是‘升本’未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